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改造不好 改行只画风景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14:20  南方人物周刊

  改造不好,改行只画风景画

  回是回来了,但去的时候费用是中华民国出的,回来时却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北京大雅宝胡同中央美术学院宿舍,回国等待分配工作的吴冠中巧遇老同学董希文(油画《开国大典》作者)。

  董希文借走他在巴黎的几幅作品,向中央美院举荐他。得知此事,他马上问董:“徐悲鸿怎能容我的观点与作风?”

  “老实告诉你,徐先生有政治地位,没有政治质量,今天是党掌握方针和政策,不再是个人当权独揽。”董希文宽慰他说。

  中央美院校长是徐悲鸿,吴冠中的母校是杭州艺专(后改名中国美院),林风眠艺术实践的王国。徐、林艺术观点势若水火,所以旧时“两校的教师也好,同学也好,互相不屑,门户之见很深”。

  “徐先生在1949年以后,属于我党团结对象。”上海梅龙镇,华东师大艺术系老教授汪志杰嗓门沙哑。

  1950年代初,汪是中央美院西洋绘画班高材生,徐、吴二师都曾教过他。

  他说:“那时候,‘央美’的领导班子主要是从华北联合大学(中共领导下的干部学校,中国人民大学前身)、延安过来的革命干部。全校师生都要进行大规模革命思想改造。

  “‘央美’崇尚苏联绘画。苏联画家马克西诺夫曾来任教,成立研究班,地位很高,超过了董希文等教授。徐先生对美术界参与革命不感兴趣,他只关心艺术本身,但他的实权一步步被架空。他来学校教课,人事处干部说,‘徐先生,您辛苦了,您要多休息。’硬把他架走,目的是不让他向学生灌输所谓的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吴先生刚来‘央美’时,名分还不明确,类似于讲师、助理。班主任伍必端私下跟我们透风:吴冠中是从法国回来的,属于没改造好的分子。

  “一次,学校派我和吴先生去太原钢铁厂体验生活。走之前校领导就跟我打招呼,要我盯住他,他是个危险人物。吴先生极感性。到厂里后,他看到工人们出钢条,便大叫,“红红的钢火哦!”马上摆起画架,疯狂地画火花。工人们烦他,觉得他在影响生产,让我劝他别这样。我跟他讲,他很生气,一周不理人。

  “他就是这样倔,又爱发表意见,爱抨击他看不惯的事,不可避免地,要在‘央美’受挫。”

  我教的是一年级素描……觉得同学们作画小处着眼,画得碎,只描物之形,不识造型之体面与结构,尤其面对石膏像,无情无意,一味理性地写实……我从巴黎带回三铁箱画册,每次上课给同学们看一二本,他们兴奋极了……令我惊讶的是,他们从未听说过波提切利、尤特利罗和莫迪里安尼等名家。

  有学生问吴冠中,“有列宾(俄苏画家)的画册吗?”他懵然无知。数月后,他在王府井外文书店偶见一份过期的《法兰西文艺报》,头版头条,法文加图片介绍列宾,开头第一句便是:提起列宾,我们法国画家谁也不知道他是谁。他这才释然。

  “呵呵,”电话中,汪志杰笑问:“你晓不晓得吴先生画过《一朵大红花》?那时,他家住在煤渣胡同。有一天他带我去看他的近作。进门后,我看见他家墙上挂了一块布。他把布一掀开,我当场吓了一大跳。

  “画中,一个老农坐在椅子上,全身布衣,戴八角帽。因为吴先生对后期印象派画家塞尚等的风格情有独钟,人物的脸、衣服、帽子,全用土蓝色,还微微泛黄。只有胸口别了一朵大红花。

  “这哪行啊?工农阶级只能用火红色基调,要充满血红地去反映。这幅作品要是发表出去,后果相当可怕。何况内部斗争那么激烈,哪管他是心存善意地歌颂。听了我的建议后,他满腔热忱犹如被浇了一盆冷水,很不高兴,却也无可奈何。”

  我想我是改造不好的了……但我实在不能接受别人的“美”的程式,来描画工农兵,逼上梁山,这就是我改行只画风景画的初衷。

  当时几乎没有人画风景,认为不能为政治服务……后来文艺界领导人周扬说风景画无害,有益无害。无害论一出,我感到放心……

  1952年,全国文艺整风,吴冠中被批为“形式主义的堡垒”。

  在整风中我成了放毒者,整风小组会中,不断有人递给我条子,都是学生们状告我放毒的言行,大都批我是资产阶级文艺观,是形式主义。更直截了当的,要我学了无产阶级的艺术再来教。当然条子都是匿名的,上课时学生对我都很热情,对我所谈很感兴趣,怎么忽然转了一百八十度。

  尽管晚年深受徐悲鸿弟子冯法祀、戴泽的质疑,吴冠中仍不断对外讲述下面的事。

  一次全院教师大会,是集中各小组整风情况的总结,党委领导王朝闻就方针政策讲了话,徐悲鸿也讲了话。他讲得比较具体,说自然主义是懒汉,应打倒,形式主义是恶棍,必须消灭。这是对吴冠中讲的。

  1953年,吴冠中接到调离“央美”通知,去清华建筑系任副教授,教素描与水彩。

  汪志杰说,“‘央美’是中国美术界的权威,培养无产阶级艺术家。如果在这里,有才能的人思想上出问题,结局只有两种:一是派往清华建筑系;一是进入北师大艺术系。内行人都明白,这意味着,画家被赶出美术界,打入冷宫。”

  政治运动中,汪志杰的命运也充满坎坷。他仍然记得,吴冠中刚去清华时,描绘农村风景,颜色全用土黄色,看着压抑。“那是他最差的一批画,后来找不着了。他是把痛苦深埋进肚子里了。”

  “要教艺术,不要只教技术”

  1955年,国家推行“双百方针”。北师大的张安治找到吴冠中,说美术系正需要绘画教师,望他回归文艺领域。这一年秋,吴冠中调入北师大美术系,系主任是油画家卫天霖。

  因为屡受排挤,卫天霖对来自徐悲鸿体系的师生持有戒心,张安治原是徐的弟子。吴冠中由张介绍而来,使得卫天霖起先并不十分信任他。

  后来,他发现吴冠中在艺术上是同道,便邀请他共同创办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后改名北京艺术学院,卫天霖任副院长,吴冠中任油画教研室主任。学校起先定为7年制,后来学生们要求提前为人民服务,于是改为6年制。

  1957年,16岁的李付元前来报考,吴冠中负责口试。

  现在,李付元朗声说:“一次我问吴先生,50年代到70年代,您是怎样作画的?他吐出一个字:躲!”

  1959年,我利用暑假自费到海南岛作画,因经济不宽裕,来回都只能买硬座。从广州返北京时,拖着大包尚未干的油画,而行李架上已压得满满的,我的画怕压,无可奈何,只好将画放在自己的座位上,手扶着,人站着。一路上旅客虽时有上下,但总是挤得没个空位,谁也不会同意让我的画独占一个座位。就这样,从广州站到北京,两夜两天,双脚完全站肿!

  1977年,我第二次上井冈山……几乎画到了日落时分,才不得不住手。公路车早已收班,硬着头皮步行回住所去,大约要夜半才能走到。幸好被我拦截了一辆拉木头的卡车,木头堆得高高的,爬不上人,驾驶室里也已有客人,我勉强挤下,一只手伸在窗外,捏着遍体彩色未干的油画,一路上,车疾驰,手臂酸痛难忍,但无法换手,画虽不满意,像病儿呵!不敢丝毫放松,及至茨坪,手指完全痉挛麻木了!

  吴冠中爱外出写生,但毫不掩饰他厌恶“旅游写生”。2008年他指责美协、画院,“每年都搞采风,一大帮人集体下去,打着旗帜,跟老乡照相,这样做,老乡都不敢讲话了。真正的采风是要偷偷下去的,要生活在民间,体验风土人情,了解民生疾苦,这个过程是很艰苦的。”

  1959年,画家罗尔纯一来学院便在公开场合听到吴冠中对年轻教员呼吁:“要教艺术,不要只教技术。”有5年时间,他每个周末都到前海北沿的破旧大杂院——吴冠中家里交流。

  1950年代末,法国某代表团要去拜访吴冠中。外交部的官员先来大杂院探查,发现房内装饰全无,院内脏水四溅,要求吴冠中把家具全部更换,再请外宾入屋。他生硬地顶回去:“别人是来见我的,不是来见我的家具的。”

  “内容决定形式”成了美术界创造之法律,于是作品成了政治口号的图解。许多青年人很用功,很认真,赤胆忠心,但不理解造型美的基本规律,制作了大批无美感的图画。我自己在教学中仍偷偷给学生们灌输形式美的营养,冒着毒害青年的罪名,果然,有一位学生被我直接毒害了——

  1963年,李付元毕业在即,苦思毕业作品:背景是农家小院,院里两头大黑牛,加上鲜红的辣椒,“画面以形的量感与色的对照突出了形式美”。吴冠中给他打了5分,但系里用集体评分的办法改评为2分。

  “我在楼下听到他们吵得很激烈。赵域是学院领导,反右后,他取代卫老掌握了教学方向。他对吴先生这样被‘央美’赶出的‘资产阶级’很排斥。”李付元忿忿地说。

  最终他被责令重新创作,延迟毕业。吴冠中安抚他,“不管他!你这盆辣椒,有人吃不了!”“‘不管他’这3个字,他说得硬气,也跟了我一辈子。”李付元睁大了双眼。

  1964年,文化部下令撤消北京艺术学院。吴冠中与卫天霖调到中央工美任教。其时,正逢李付元等人毕业离校。李付元恍惚记得,最后一课,吴冠中对学生们语重心长:你们刚跨入艺术门槛。我现在看着你们,就像站在港口观望千万艘船挤入大海,驶向远方。前面是巨浪礁石,就看你们自己如何驾驶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