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探险游遇难人数增加将影响旅游业形象和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1日17:01  新民周刊

  探险游的中国式困境

  与国外相比,中国山地遇难人数还是较少的。而遇难事故的发生率也并不高。但需要我们十分重视的是,这些山难中大多数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不努力解决这些问题,“驴友”探险游的风险和遇难人数的增加不仅会继续扩大,还必然影响到旅游业的形象和健康发展。

  记者/应琛 实习生/庞沙

  在经历了13天12夜,共出动3000多人次,花费高达五六十万元的生死大搜救后,上海小伙任圣杰最终没能上演生命的奇迹。日前,他的骨灰在亲友的陪伴下飞回上海。

  100多年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断言,“只有不停地冒险,我们才活着。”他为了“活着”,曾花了13个钟头登上阿第伦达克山,不惜心脏严重受损。

  近年来,随着自助游、自驾游等旅游模式在国内的兴起,借助网络平台,“驴友”们经常发出挑战极限的“英雄帖”,有的漂流大江大河,有的攀爬绝壁,甚至还有步行进藏的。新奇刺激的探险游在给“驴友”们带来快乐的同时,惨剧也是频频发生。其数字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仅据上海市旅游局法规处不完全统计,自2006年至今,因“驴友”探险活动发生的伤亡报告已达数十起,死亡人数44人,受伤12人,且伤亡报告呈逐年递增趋势。而从中国登山协会今年初发布的《2009年中国大陆山难案例统计》来看,2009年度共有44人死于登山户外运动山难中,分别发生于19个案例中,遇难人数较去年增加了约1.5倍。更有人用“井喷式”的,来形容2009年中国大陆的山难。

  实际上,与国外相比,中国山地遇难人数还是较少的。而遇难事故的发生率也并不高。但需要我们十分重视的是,这些山难中大多数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暴露出在安全教育上、制度完善上、开展救援上等重要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不努力解决这些问题,“驴友”探险游的风险和遇难人数的增加不仅会继续扩大,还必然影响到旅游业的形象和健康发展。

  “独行侠”的悲剧

  任圣杰,1985年11月出生,在一所学校担任辅导员,平时爱好各类体育运动和户外旅游。

  今年暑假,小任的目标是自驾游去西藏。7月13日一早,途经云南大理的他突发奇想想领略苍山之美,独自一人上山。谁知这人生中的第三次爬山却不幸失足坠入山谷,消失于茫茫苍山中。征服西藏成了永远的梦。

  由于不熟悉地形,受伤的小任无法说清楚自己所处的具体位置。发出7月15日最后一条短信——“孤松,直升机”后,任圣杰的手机彻底关机。“孤松”是指他身边有一棵大树,“直升机”是说希望救援人员用直升机来救他。但是他不知道,在连日浓雾和大雨的天气下,即便出动直升机也爱莫能助。而对于植被茂盛的苍山来说,找一棵“孤松”无疑是大海捞针。

  奇迹与救援人员一次次地失之交臂。直到7月24日,救援人员在出事区域发现任圣杰的旅行包、身份证、手机,搜救才出现转机。25日上午10时,救援人员在离旅行包50米的悬崖下,找到了任圣杰,此时他已经去了天国,只剩下“孤松”独自含悲。任被发现时,遗体已经有些肿大,身边的竹子有被啃食过的迹象,救援队员推测他可能在多天前就因为饥寒交迫而遇难。

  包一飞,上海探险家园的专业领队,有着十多年的登山探险经验。在他看来,任圣杰这次意外有很多次避免的机会,“他本可以不死”。

  据资料显示,云南几乎每年都会有类似的遇难事故发生,但除了极少数意外是因为本人无法预料、不可抗拒的天灾所致,其他多数都是因为主观方面的麻痹大意所致。包一飞对此十分认同,“驴友”遇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个人素质问题,通常发生意外事故的都是个人行动,“其中,有90%以上的事故都能找到个人问题。真正的意外是很少的,很多可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驴友’切忌对自己过分自信。”

  在这位专业级“驴友”的眼中,苍山比较容易征服,拥有良好的道路设施和详细的山峰地图,还有80%的手机信号覆盖区域,“攀登基本没有什么难度”。

  但从家属提供的信息看,任圣杰徒步攀登苍山之前,查阅的全部是旅游资料,而根本不是户外运动资料。这一点大意,已经为意外埋下了伏笔。7月13日那天苍山天气晴好,任圣杰是穿着短袖T恤和短裤独自上山的。但天黑之后,苍山上气温急剧下降,甚至到了零摄氏度。虽然他是一个冬泳好手,虽然他的求生意志很强,虽然他身边20多米处就是一条溪流,但短衣短裤的他根本不可能连续13天抵御这样的低温。

  当听说任圣杰只带了一把雨伞,连手机备用的电池和食物都没带就去登山,包一飞很反对任圣杰的这种“独行侠”户外行动,“‘驴友’出行最起码是要结伴。如果一个人独自去登山,一旦发生意外,就没有人可以帮他。”

  由于准备不足,电池耗尽。加上任不熟悉基本的户外器材常识,没有携带GPS设备,导致在拨打求救电话时无法说出自己的具体方位。包一飞说,苍山有18溪19峰,如果不确定具体方位,搜救工作很难迅速开展。

  如果任圣杰按照原定计划没有登苍山,如果他按照原路下山,如果有人与他结伴而行,如果他准备充足……如今,斯人已去,没有如果。这个25岁的小伙离公众的视野渐渐远去,而他,却留给生者太多的叹息:风景可以反复欣赏,而生命不能重来。

  专业搜救的欠乏

  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产业运行与企业发展研究所负责人李仲广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大众化旅游发展之后,旅游散客化是越来越明显了。2009年,出境旅游80%以上是散客,国内游95%以上是散客。其中,“驴友探险游”是一种越发兴起的自助游形式。

  “‘驴友探险游’理应纳入旅游公共服务的范围。每年1万多亿的旅游收入肯定包括这些人的消费支出。既然这样,在管理的时候,就不能把这部分责任推开。”李仲广说,“驴友探险”非旅游这种说法并不合理。

  在这次13天的不间断搜寻过程中,大理州党委、市党委、政府累计组织民兵、消防、森警等3000多人次,克服苍山山高崖陡、箐深林密、雨多雾大等困难,花费了五六十万元。最后,任圣杰是被一支来自深圳的专业搜救队找到。人们在看到地方政府有所努力的同时,其实也反映出现今旅游救援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

  李仲广指出,对这种“驴友”的探险自助游活动需要的是一种整体的、综合的政府的旅游公共服务。但现在这些服务部门都是分散的,一旦出现危险,负责救援的是消防部门、公共安全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如果把这类事故的情况信息报到旅游局来,旅游局也会把信息和要求转到相关的部门,目前旅游局只能起到这样一个牵头的作用,针对‘驴友’并没有一个部门来服务和管理。”

  正因为如此,李仲广认为,在各地成立专业的山地救援队是很有必要的,“旅游所遇到的危险,特别是散客所遇到的旅游危险,有一定特殊性。在山地的救援难度会更大一些,所以有一些有经验的人发挥向导的力量,还有一些在市场经济环境里产生的专业救援力量,民间的救援服务应该鼓励。因为消防部门肯定不能大一统地去救援各种风险。”

  但如今的现状却是,尽管云南有着万名户外运动爱好者,每年前来云南探险的人也络绎不绝,但目前云南尚无一支专业的救援队,政府和民间的搜救意识还远远不够。尽管昆明登山探险协会近些年来极力呼吁要成立专业救援队,最终因为经费不足拖延至今。

  目前,北京、四川、深圳等地都已成立了专业的山地搜救队。包一飞告诉记者,上海的队伍也正在积极筹划成立中,而他本人正是发起人之一。

  “政府救援的问题在于有专业山地救援队的地方很少。一旦有人掉到悬崖底下,政府组织的救援队人力很多,但不是最专业的,只能靠武警、消防等部门。有时就算找到人也没有合理的方法把人救上来。”包一飞坦言,成立救援队其实存在几大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经费。谁来出这个钱?一支队伍,包括装备的更新、值班的系统、人员成本,十万到二十多万肯定是需要的。”

  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目前我国参加户外运动的人数超过1000万。中国驴友网、驴行天下、中国驴友公社等一些网站和论坛也显示,通过这些网站和论坛组织“驴友”出行的人数一直保持增长。人们在游山玩水过程中,地形不熟、贸然进入未开发的区域所引发的坠崖、迷路现象时有发生,各种意外伤亡事故也随着“驴友”数量的增多而增长,一些“驴友”自发组织的救援队也应运而生。

  救援队的组建,开始只是出于“驴友”们的爱好,属于“救人救己”的组织。这些队员中,有医生、公司职员、公务员,干什么的都有,但专门从事救援的人却几乎没有。

  这点也是包一飞担心的第二个问题,“去救援的人自身的能力怎么样。这就需要有更好的培训机制,不能凭着一腔热情就去救援。”

  包一飞透露,现阶段他们正在和一家保险公司和国际SOS救援公司合作筹划这件事情。他希望看到的是,一旦发生事故,作为一支民间救援队伍能与政府互相协作。而政府也能够尽快搭建起一个官民救援平台,定期开展训练工作。

  监管保障体系的缺失

  “驴友”探险日趋流行,说明市场需求的客观存在,应促使其向规范化、有序化方向发展。网上的一些“驴友”表示,许多人迹罕至的高山、峡谷、荒野成为“驴友”们探险的好去处,旅游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及地方政府应履行好安全监管义务,对各类景区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公示,并提供地理、气象条件信息等配套服务。

  对此,李仲广表示,在我国地形图并不像国外那样是公开的,“许多未经开发和待开发的地区并没有太多信息可查。能获取详细信息的大多只有已开发的景区,但目前更新力度也还不够。”

  不少网友还建议,政府能设置一个服务性平台,引导这些户外探险俱乐部,同时对领队、“驴友”及俱乐部进行培训,并制定出标准合同文本,让“驴友”有一个参考,同时推动适合户外冒险的特种保险出台。

  在保险方面,李仲广认为相比以前已经有所进步,但保险保额很低,身亡能获得几万元赔付,意外伤残或者受伤治疗能拿到的钱并不多。这也导致了一个无奈的事实,一旦有外国“驴友”在中国进行旅游时发生意外,他们第一个反应便是希望能把他们尽快送回自己的祖国,因为在那里有完善的保险体系和旅游保障制度。多数外国人都不奢望在中国能得到多大的赔偿。

  从现有的法律来看,“驴友”探险活动没有监管主体,旅游部门想对其进行监管也于法无据。法律专家认为,“驴友”探险频频遇险,其监管“真空”问题亟待引起立法部门的重视。

  2009年,被称为“中国驴友第一案”的南宁“驴友”死亡案二审判决,法院最终认定包括领队在内的12位“驴友”均无过错,但根据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相关规定,在无过错情形下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判决补偿,12位驴友补偿死亡驴友骆某共计2.5万元。这表明即使成员对组织者不具有接受服务和依附关系,但成员之间约定实施的是一项危险活动,彼此间则设定了互助义务,如活动过程中成员间违背互助义务的宗旨,则必须在合理范围内承担责任。

  但是在北京的一起“驴友”死亡案诉讼中,法院终审判决却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认为自助式户外运动不同于常规的旅游活动,具有一定的探险性质,活动参加者对此知情但仍然愿意参加,表明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后果。

  从这些不同的判例来看,死伤者是否获得赔偿,只能等待法院的判决。为自助游制定法规与行规也成为了广大“驴友”的强烈呼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两次大的浪潮,第一次以入境和团队游为主,时间大约追溯到1993年我国实行双休之前。在那之后,尤其是1999年开始实行“黄金周”之后,中国旅游业又迎来了第二次浪潮——国内游的发展。自助游也是在那个时候在我国逐渐兴起。

  其实,早在1987年左右,我国就由全国人大牵头第一次来拟定一部旅游法,但之后却没有进展。到了1993年,又进行了第二次旅游法的起草,但最终也没有出台。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筹备第三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拟定,尤其针对散客的管理也会涉及到,用法律的形式来规定旅游公共服务。

  “以前修订旅游法是没有大众需求,现在再来制定是因为国内旅游兴起来了,我们每个立法者都能感受到旅游业就在身边,这对推动这部法的出台是有帮助的。正式出台可能还要等一两年。”李仲广分析道。

  没需求不等于没必要。现在,我国游客的规模已经突破了20个亿,到2015年将会达到30个亿这样的规模。一部成熟完善的旅游法的出台已迫在眉睫。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