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30年特区发展致敬榜 深圳发展不能遗忘工程兵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5日13:21  南方都市报
30年深圳梦致敬榜
30年深圳梦致敬榜

  30年深圳梦致敬榜

  作者/谢湘南

  30年,花开花落,深圳芬芳四溢。30年,潮来潮去,深圳风起云涌。

  30年,深圳从一个小渔村,演变 成今天中国举足轻重的城市,它如同繁花盛开的梦境,成为中国走向富强的代名词之一,同样成为大国崛起中的奇崛景色。

  30年,深圳 书写了一个现代传奇,深圳30年神话,是中国社会变革最轰轰烈烈的一个现场,深圳人缔造了深圳梦。

  30年前,深圳梦是中国人的集 体情结。它不仅是关于一座城市的愿景,更是对中国现代性场景的想象。30年后,梦已成真。今天,我们用诗乐为深圳梦加冕,向所有在深圳奋斗过的人致敬!向 所有梦想者致敬!向梦及梦的方向致敬!

  用城市记忆显影梦的逼真,用人文视野筑造梦的绚丽,记录下感人肺腑的筑梦细节,还原出波澜壮阔的时代场景。深圳30年,是梦想的30年。30年深圳梦致敬榜,是从历史的幽深中,挺拔出的敬礼!

  本报从3月起推出“30年深圳梦”大型系列报道,纵深地回顾了深圳30年的发展史、城市梦,报道了深圳人在追逐梦想,实现个人价值过程中与城市梦相结合所诞生的绚丽。30年深圳梦致敬榜,就是在此报道的基础上,结合各方意见甄选出来的。这份榜单综合了深圳30年来各个层面,具有开创性与开拓性的人物、事件,乃至制度、口号与象征。与其他机构与政府所做的推选不同,这份致敬榜更注重民间的声音,同时也表达主流的意志,更是南都立场的体现。

  30年一晃如烟云,一座城池却在时光的无声消退中拔地而起,今天我们一起向拓荒者致敬!向建设者致敬!向曾经在深圳奋斗过、如今离开了深圳的人致敬!向所有有梦想的深圳人致敬!向一个城市的过去与未来致敬!

  30年深圳梦致敬榜,传递有梦的未来。

邓小平92年南巡
邓小平92年南巡

  邓小平 他缔造特区设计中国

  ★致敬词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经济特区的缔造者。深圳经济特区从无到有,依赖这位老人的高瞻远瞩。他的两次南巡,更是奠定了深圳30年的发展基调。是他,在历史进程的关键时刻,将深圳作为中国梦的一个试验主场,并将深圳推至时代浪尖与全球视野。

  ★致敬延伸

  东方风来满眼春

  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头版发表了时任该报副总编辑陈锡添的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该报道生动地呈现了1992年1月19日到23日邓小平在深圳5天的视察过程,真实记录了小平同志在深圳视察时所做的重要谈话。小平南巡成为特区建设史上的标志性事件,该报道将小平的声音,传遍了全国,之后全国的众多报纸与新华社都对这篇报道进行了转载。

  美国作家库恩在《中国30年》一书中这样记述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之旅:1月20日上午,邓小平乘电梯登上了53层高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旋转餐厅。听完汇报,他很高兴,他铿锵有力地说:“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不冒点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么回事,我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他又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这一番话,是邓小平到达深圳以后的第一次集中系统的讲话,也是他南方谈话中最重要的一次。

  邓小平于1月23日上午离开深圳。在蛇口港码头登船前,他突然转身对深圳市委书记李灏叮嘱说:“你们要搞快一点。”这是他在深圳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与香港一衣带水
与香港一衣带水

  香港 是深圳30年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 致敬词

  深圳的诞生依赖于毗邻香港的地源优势,港人、港资是深圳30年跨越式发展持续的推动力。深港一衣带水的关系,使香港成为深圳的老大哥,香港在城市管理与制度建设上也一直是深圳学习的榜样。一签多行的施实、深港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使深港关系更为密切。香港牵手深圳迈入世界城市发展的大格局,将令深圳更具竞争优势。

  ★ 致敬延伸

  深圳的第一位港商刘天就

  1979年,刘天就是香港妙丽集团董事长、《天天日报》社社长,得知深圳出台用土地、厂房与外商合作的政策后,他迫不及待地来到深圳,提出在深圳合资兴建宾馆、搞房地产、开工厂的设想。时任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兼财贸办主任的李定,负责这项工作。据他回忆,经过洽谈后,当天下午市政府就批准了宾馆合作项目:深圳市出地皮和劳动力,港方出资1500万元,双方合作兴办宾馆。

  除了开办第一家合资酒店,刘天就还提出了在深圳搞房地产的要求。深圳的第一份土地出租协议,就是在刘天就的要求下,于1980年1月1日签订的。当时深圳市政府在东湖公园附近划出一块地方,供双方共同搞房地产开发。这个楼盘叫“东湖丽苑”。据当时人回忆,“东湖丽苑”的第一期108套房子,用设计图纸在香港叫卖,仅3天时间就一售而空。“东湖丽苑”的成功,令深圳人思路洞开。

2万多工程兵集体转业的事,在今天看来很像一个传奇。
2万多工程兵集体转业的事,在今天看来很像一个传奇。

  工程兵 深圳不能将他们遗忘

  ★ 致敬词

  作为第一代深圳移民,工程兵扛起了特区建设的重任,他们不畏惧、乐奉献的精神为深圳经济特区打下坚实的根基。工程兵这一群体曾经被快速流转的深圳所遗忘,然而他们必将写进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史,他们梦中的海市蜃楼,如今已矗立在我们眼前。

  ★ 致敬延伸

  “两万人的痛苦与尊严”

  “1979年底,由基建工程兵一支队抽调精兵强将组成的一个团最早奔赴深圳。在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完成了深圳市政府大楼、电子大厦、泮溪酒家等一批重点工程。1982年秋天,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两万基建工程兵南下,100多辆军列满载2万多名军人和各种施工设备,浩浩荡荡开进了特区。1983年9月15日,这一天注定要写入深圳特区历史。竹林半山坡处,搭设了一个简易的主席台,正中悬挂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军旗,现场气氛庄重、严肃。基建工程兵三O四团的战士们———向军旗告别,脱下军装,就此集体转业。”

  2万多工程兵集体转业的事,在今天看来很像一个传奇。他们对深圳的付出,也是今天的80后与90后们所无法想象的。《深圳,两万人的痛苦与尊严》这篇报告文学中曾有这样的描述:“跨进低矮的铁皮小屋,跳进眼帘的是一遍暗哑的悲怆,不是躺在床上卧病不起的男主人脸上迸裂出歉意而感激的笑,不是他妻子理着蓬乱的头发,像犯人见到提审员时流露出的仓皇与不安;不是那小孩瘦黄的尖下巴翘起时,目光中掠过的乞丐常有的讨好与可怜的期待……统统不是,不是某个具体说明其艰难的细节,而是整体的深沉的苍凉。”

怀揣梦想的各地青年涌入深圳。
怀揣梦想的各地青年涌入深圳。

  来深建设者 他们的能量转化成深圳在经济上的崛起

  ★ 致敬词

  移民是深圳城市的象征,这个城市因大量移民的涌入而显现出活力,显现出热情,显现出永不停歇的生长的生态。来深建设者便是深圳移民的主力军。他们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将青春、汗水与热血挥洒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与深圳一同成长,他们的身影是这个城市里流动的风景,是他们的生命能量转化成深圳在经济上的崛起。

  ★ 致敬延伸

  打工文学书写来深建设者的深圳梦

  30年前,怀揣梦想的各地青年涌入深圳。他们带来了掘起热土的力量,也催生了一个特有的文学现象:打工文学。深圳是打工文学的策源地。1984年《特区文学》刊发了来深打工者林坚的短篇小说《深夜,海边有一个人》,成为全国打工文学的“头炮”。上世纪90年代起,深圳打工文学作家队伍迅速壮大,《青春驿站———深圳打工妹写真》等一系列优秀作品轰动全国。打工作家安子喊出“每个人都有做太阳的机会”,张伟明用《下一站》写下了一个打工者的彷徨与期待,无数个“林坚”开始动情写下“别人的城市,自己的文学”。刘澍泉的《深圳临时工》多角度解释深圳几十万临时工的奋发与悲欢;陈秉安的《来自女儿国的报告》书写20万女临时工的爱欲渴求,生动呈现她们的生存图景;蛇口一工地围墙上还出现了这样几行字:“一早起床,两腿齐飞,三洋打工,四海为家,五点下班,六步眩晕,七滴眼泪,八把鼻涕……”,成为“打工诗歌”的源头。

  深圳大学教授胡经之这样评价打工文学的诞生:“它真切地反映了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生存状态、情感世界与理想追求,以形象、鲜活的文字,记载了当代中国人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过程的精神历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深圳特区30周年 改革开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