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质拯救行动分析:巴士突击本不应超过2分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7日12:18  南方人物周刊

  人质拯救行动分析

  朱江明

  8月23日,一辆满载香港游客的旅游巴士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遭到一名前警员绑架,最终事件以武力解决收场。劫匪杀害了9名人质,只有6人获救。

  就劫持人质事件而言,标准的处理流程应该包括以下的步骤:首先立刻建立封锁线,避免任何闲杂人等进入现场,导致场面失控。著名的别斯兰人质事件中,就出现了封锁不够彻底,导致愤怒的家属对恐怖分子开枪以至场面失控的情况。在本次人质事件中,尽管菲律宾警方在旅游巴外围部署了铁围栏,然而封锁线却不够大,甚至出现记者距离旅游巴位置过近导致枪战中被流弹误伤的情况。

  国内有不少网民质疑,为何不在谈判阶段劫匪多次露头的情况下直接击毙。仅就处理程序来看,这个阶段击毙并不是个好主意。首先劫匪在事件开始阶段表现出的素质是冷静,且表示了善意,释放了部分老弱妇女。在这样的形势下往往无法直接进行武力营救。武力营救是劫持人质事件中最后选择的一种手段,因为一旦动武则不可控因素太多,并且必须做好相应的伤亡准备。

  从现场的情况而言,显然菲律宾高层在谈判阶段并未做好下决心的准备,所以现场指挥官没法相机击毙劫匪。当然,从新闻图片来看,即便是下定了决心,能不能成功击毙劫匪仍然难说。首先狙击手的位置设在了斜后方,无法通视整个车身。当时很可能缺乏制高点,但是仍然可以人为制造一个制高点,例如用转播车的举升平台作为掩护,而菲律宾警方看来没有进行这方面的准备。

  在谈判的僵持阶段,应该尽量平复劫匪的情绪,避免其做出过激的行为,同时应该表现出政府诚意及和平解决问题的态度,以免匪徒铤而走险。此次,菲律宾政府显然没有做出任何这方面的努力,甚至当着劫匪的面抓走了他的弟弟。最糟糕的是警方居然没有切断旅游巴内的电视信号及手机信号,而最终的突击行动在电视直播中展开。这样的结果是情报对劫匪单向透明,他能够通过电视看到警方的一举一动,而警方却没法对内部情况进行有效掌握。

  接下来的雨夜突击行动只能用一场灾难来形容,首先是攻击之前的侦查工作完全没做。菲律宾警方仅仅凭着逃出的司机提供的情报,就认定劫匪已经杀害了所有人质。

  其后展开的突击行动又非常缺乏果断和战术。在这种针对大巴的攻击中,存在两种基本的行动原则:隐蔽接战和强行突击。隐蔽接战的原则,就是尽量通过各种方式掩护自己的意图,突然发起进攻。在处置这种单人匪徒的行动中,隐蔽接敌大约是最常见的方式。而强行突击则往往用于匪徒人数众多或匪徒情况不明的时候。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采取混合攻击的方式,先隐蔽接敌击毙一人,然后强行突击。

  从现场情况来看,菲律宾特警队显然准备采取强行突击的方式解决问题,然而他们完全没有做强行突击大巴的任何准备工作。就大巴这种目标而言,在强行突击的过程中必须坚决迅速地执行多点同时突入的方式,而菲律宾警方的突击队却只派出了两人试图用锤子砸坏一扇车窗。实际上,比较理想的方式是首先在车头一侧制造混乱或者小规模爆炸吸引歹徒的注意,同时用一至多辆大型平板车或者开车快速进入现场与旅游巴平行,而突击队员全部在车上待命并且使用专门的破窗工具破坏窗体快速突入。又或者,在突入前先投入震撼弹来扰乱匪徒行动。

  大型车辆的玻璃窗其实非常坚固,一般现在突击队比较喜欢采用少量的爆炸物炸开,或者用特殊弹种的霰弹枪直接射击后砸碎。即便是手动击破也有专门的尖嘴锤或者玻璃击破器可以使用。然而,菲律宾突击队却采用了消防用平头大铁锤砸玻璃,这种工具对钢化玻璃的破坏力相当微小,现场也证实了这一点。如果仅仅是没有成功破坏玻璃也就罢了,但现场的菲律宾突击队的攻击队形也相当不知所云。全部队伍密集地在车尾方向排队,而没有携带任何可以攀登公交车用的突击梯或者专用工具。在砸门不成的情况下用皮卡车试图拉开车门居然拉断了绳索。在这样一场闹哄哄的攻击中,匪徒显然已经意识到今天必然无法活着出去,只能大开杀戒。

  现场的错误远不止是破门失败这么简单,菲律宾突击队的装备相当简陋。除了枪械、防弹衣和头盔之外没有携带任何有效的辅助性装备。在雨夜的情况下,车内视线昏暗,突击队必须准备足够的照明设备方便观察车内情况。而在现场,突击队显然没有任何强光照明设备的辅助,甚至需要冒着被击中的危险往车内投掷荧光棒。突击队同时还存在着枪械选择失败,由于现场环境狭窄而匪徒仅有一人,因此手枪和冲锋枪显然更适合这种环境的战斗,而当时的警员却全部手持自动步枪作战,非常累赘。

  这样的旅游巴突袭行动不应该超过2分钟,但战斗持续了1个多小时。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本次事件必然跟慕尼黑事件一样列入国际反恐处突的标准反面教材之列。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菲律宾警方 香港游客被劫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