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日经济地位微妙变化 日本希望加大对华投资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31日10:19  央视《环球视线》

  《环球视线》2010年8月30日完成台本《世界经济重排位榜眼探花再对话》,以下为节目实录:

  主持人 水均益:从8月28日到29日,第三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在北京举行,由于这次对话发生在中国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刻,因此也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

  在经济地位发生微妙变化之后,中日两国举行的这次高层论坛透露出了怎样的一个讯息,如何来解读现在的中日关系。今天演播室里请到了两位,一位是我们的特约评论员宋晓军,还有一位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的副所长向松祚先生,一起来参与这个讨论。

  两位,我搜索了一下,这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日本媒体还是比较关注的,其中有这么几条我们来看一下。一个来自日本共同社的,说随着日本经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各省厅,指的是日本的各省厅,都在试图借助对华政策来扩大本部门的利益。

  日本的《每日新闻》说,日中之间“援助方”和“被援助方”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指的是日元贷款,从70年代开始,中国今年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预计十年后,中国经济规模将是日本的两倍。

  第三条《日本经济新闻》,这一条值得关注,说在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位置刚被替换这样一个微妙时刻,可以看到面对自信的中国,日本处于焦虑的状态。

  首先想问一下宋先生,您怎么解读日本媒体的这样一种关注?特别是对于这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所传递出来的一些信息,为什么他们说日本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

  正在评论:微妙时刻角色互调中日应如何认定自己“新身份”

  宋晓军 特约评论员:我觉得是这样。前不久《朝日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都采访过我,根据我对他们的了解,他们非常担心中国经济,除了GDP的数字超过日本之外,中国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速度太快了,把日本挤压掉了,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太了解中国,中国1949年到1979年,实际上并不是一个传统的,原来并不是一个传统殖民地国家,在1949年到1979年工业化的速度,特别是重化机电的速度,基础打的非常牢。这样的话,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美国和日本当时第二次石油危机把产业转移到中国来,中国的工业和技术的复制能力,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他们也关心在今后的若干年,中国的工业和技术升级速度会把日本一些,他目前占有优势的领域抢占掉,这是他们的焦虑。我觉得。

  水均益:向先生怎么看中日现在这样一种所谓新身份变换之后两国关系?

  向松祚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我看到这一次全世界对第三次中日对话的关键词,一个是角色转换,第二个就是一个自信,一个焦虑。但其实你要仔细分析日本国内的这些政治家和经济学者的一些评论,他不是焦虑中国GDP超过他,成为世界第二。他焦虑的是日本经济怎么办,因为日本经济已经衰落了二十年,国内的需求非常地低迷,国内的投资也没什么好投的,他到底怎么办,所以我觉得这一次透露出来,对我们重要信号是什么,中日之间经济的互补性和合作的空间会越来越大,因为日本有非常大的要求,他现在希望增加在中国的投资,而且有很多厂,随着日元的升值,随着他国内的需求起不来,他怎么办呢,只好把它移到中国来生产,所以你看这次讨论的话题,包括劳资纠纷都提到这么一个高层的会上来谈,中国的工人要工资,甚至是怎么样,都要来谈这个话题。

  水均益:没错,谈的很务实。

  向松祚:谈的非常务实,非常细节的问题,当然还有绿色经济,各个方面,所以你看到,日本的经济有一个基本的想法,我很多的生产移到国外去,移到哪儿去,最好的地方就是中国,因为中国现在是最大的市场,而且是中国增长最快,所以我想。首先我们看到一个非常重大的信息。第二个,中国现在产业升级,刚才晓军讲的,我们产业升级,产业的升级换代在很多高新技术方面,我们也需要日本,所以我们必须非常客观冷静地来看待这个角色转换,尽管我们现在好像GDP总量是超过日本,成为第二,但是我们在很多技术方面我们是落后于它,人均收入更不用讲,日本在很多产业里面的先进技术甚至超过美国,它是世界第一。所以这一块儿,其实我们未来互补,我们怎么能够借助它的高新科技,尽快实现我们的产业升级换代,只有到那个时候,我们才真正有信心地讲,说我们实现了角色转换。

  正在评论:中日博弈稀土限卖日媒解读中国态度

  水均益:这次对话刚才,你也提到了中日经济对话,虽然说是每年一次固定的,和前两次相比的话,这一次应该说的确是非常地务实,务实到具体到像劳资纠纷。还有一个热点,稀土出口,中国对于稀土出口限制。这个也成了焦点,日本当然是希望,据说这次希望能够放开,但是中国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让步。很多媒体把这看成一种信号,中国现在态度变了的一种信号。像《日本经济新闻》说,中国看穿日本不安,干脆不做任何的承诺,日本虽然攒足了劲,要求中国放宽稀土出口以及解决劳资纠纷,但是被轻描淡写地应付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号?

  专家观点:中日经济互补和合作空间将越来越大

  向松祚:我觉得日本这个解读多少我是不同意,他们那个解读是有点偏差,为什么呢?其实你看,如果我们从战略资源来看,中国面向未来的发展,我们对战略资源的需求,比他还要大得多,因为中国的体量大、人口多,而且中国在很多资源方面,我们是非常欠缺的,包括稀土在内,其实中国稀土储备量占全世界可能就是三分之一,我们未来要搞新材料,我们要搞很多高科技,都需要稀土资源,当然更不用说别的,比如说石油、矿产,其他很多资源,中国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是非常稀缺的,当然日本也非常稀缺资源。所以这两个所谓的第二、第三名,他们在资源方面,我觉得是未来双方竞争的一个焦点。

  专家观点:战略资源定价权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

  我们现在看到,我们的稀土尽管储备量只有三分之一,但是我们在全世界市场上出口我们占到90%,所以我们的商务部长讲,说我们这一次要限制它出口是不得以而为之,什么叫不得以呢?因为我们,有一句话,我们把稀土这么宝贵的资源,本来是黄金一样的价格,当做蔬菜一样的价格卖出去了,我们没有定价权,我们没有资源的定价权,你看我们出口这么多,也没有定价权,现在我们很多资源,我们买这么多,我们进口这么多,我们也没有定价权。所以怎么能够赢得国际资源的定价权,至少你部分掌控定价权,是未来中国整个在全球资源市场上一个最重要的挑战。

  水均益:没错,其实说到这次对话,的确是很受关注。这次率领日本代表团参加对话的是日本外相冈田克也,这位57岁的日本外长在日本是有名的支华派,在对华政策上应该说还是比较友好的,比如说他主张不参拜靖国神社,也不支持台独,冈田的性格比较直率,敢说话,当然主要还是敢为日本说话。在中日经济对话结束之后,我在北京对他进行了一次专访,我们接下来就来听听日本外相冈田克也眼中的中日关系很多的一些话题。

  2009年上半年,中国在进出口两方面均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截至2010年4月底,日本成为中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地。2010年8月16日,中国第二季度GDP总量超过日本跃升为世界第二。一直以来日中间“援助方”和“被援助方”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日本《每日新闻》。2010年8月28日,第三次中日高层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

  (播放短片)

  记者 水均益:外相先生其实我们知道,目前世界经济形势依然比较脆弱,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中日之间的这样一个高层的经济对话,它的意义是不是显得更加突出?

  冈田克也 日本外务大臣:这次对话,我们就当前问题和中长期问题进行了沟通,当前方面,世界经济还处于非常脆弱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日GDP总和已达到全球的17%,占有很大的份额,此次对话双方就两国加强合作,克服目前全球严峻的经济形势,分享了看法,具有重要意义。

  水均益:说到中日经济,最近有一条消息,就是说中国的经济总量在第二个季度已经超过了日本,这可能意味着到今年年底,中国就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不知道作为外长先生,您个人怎么看待这样一个变化?

  冈田克也:我认为中国经济稳步发展,对日本是有好处的,中国的人口是日本的10倍,经济发展的规模超越日本是迟早的事,并不值得大肆炒作。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经济总量也将超过美国。现在中国经济稳步发展,对全球经济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日本也已从中获益。

  解说:多年来中日间经济关系一直朝着互补共赢的方向前进,但之前的显示调查,中日民间对彼此的认知却不乐观。2010年第六次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显示,中方有60.2%的公众和59.8%的学生认为,中日关系会朝好的方向发展,分别比去年上升了9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日方有40.6%的公众和61.8%的精英阶层人士看好今后中日关系的走势,也分别比去年上升了9.5个百分点和11.4个百分点。

  水均益:我想请外相给我们评价一下,这次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的结果,您个人怎么看待?

  冈田克也: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我作为外相和鸠山前首相,和菅首相一道,一直为致力于日中关系的进一步改善,这些努力在这次的调查数字中得到了体现。所以感到非常高兴,但是我认为日本国民对中国的看法上,相关数字还不太理想,所以我们还要更加努力,向更多的日本老百姓介绍中国。

  作为其结果,我们希望日中双方的老百姓,能加深彼此了解,不断前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