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甘肃张掖因经费短缺退出申遗 丹霞美景被拍电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31日12:05  三联生活周刊
甘肃张掖因经费短缺退出申遗丹霞美景被拍电影
  到张掖来看丹霞的人,第一站必然选择这里。因为近几年的旅游开发,此处已经是省级的地质公园

  张掖:“丹霞申遗”之遗

  听到“我国六处丹霞联合申请世界自然遗产成功”,牛生乐立刻从洗手间跑出来,盯着电视里的“新闻联播”。“是8月2日,我一直记得,我当时心里又高兴又失望,人家都申请成功了,我们后悔也没用。”作为张掖市旅游局局长,他刚刚结束对台湾的考察,他说:“我们和台湾、和那6个南方申遗城市,不在一个层级上。”河西走廊中间地带的小城市张掖,有美丽而广阔的丹霞地貌,却最终退出了“申遗”。本刊记者采访3小时后,他做手枪的手势顶住自己的太阳穴,长叹:“不说你也明白,这里的问题。”

  记者◎葛维樱 吴丽玮 摄影◎张雷

  第一站乡村游:以丹霞之名

  第一次去张掖的人可能要糊涂。从一条乡村小道上的牌子进入,连手机信号都没有的丹霞地貌公园,看起来是一片荒凉的山丘,跨度却在两个县之间。因此设了两个入口,门票买两次,一次给临泽县的丹霞旅游公司,一次给肃南县丹霞管理处。游客们大多只顾着和巨大的电影海报《三枪》合影,那里的红男绿女笑骂场,正是背后这一大片泛着五彩光芒的石头山。除了有一条齐整的砂石路通往4个能直面美景的高点,这里再拿不出什么像样的值得被称为“公园”的设施。电影剧组唯一留下的一间小灰屋——“麻子面馆”,还被肃南县管理处在200米外拦上条绳子。“任何人不免票,记者每天来几十个呢。”收费40元。

  对于目前的张掖丹霞地貌,“申遗”和拍摄了电影之间,显然后者更有吸引力。当地人只说“我们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七大丹霞”,绝口不提丹霞“申遗”或者张掖被遗漏。“我们还是觉得这事挺丢人的。不过看看这也没发展好,评不上也是正常。”导游大多把这片红白黄绿交错的石头山叫做“丹霞彩色丘陵”,实际上这是“为了旅游而挑了一个统称”。这一片美丽的石头山包在2005年左右已经被中国最权威的丹霞学者黄进命名为“彩色丘陵”,“并不是丹霞”。兰州大学地质学教授陈致均是甘肃省上世纪80年代最早做丹霞研究的学者,也曾经为了“这根本不叫丹霞”而和前任的张掖市委书记争论不休。然而对于这片景色,如何引起已昏昏欲睡的旅游者的兴趣才是重点。“只能将错就错,把丹霞和《三枪》结合在一起。”

  到张掖来看丹霞的人,第一站必然选择这里,这里因为近几年的旅游开发,已经是省级的地质公园,在任何当地的导览图上都是一片绵延的红色。而彩色丘陵在夕阳落下时展现的柔美与苍凉,使所有的名称、电影、简陋的设施都不再重要。“这也就是我选择这个地方投资的原因。”李金汉是丹霞旅游公司的老板,除了税收等正常费用,他的门票收入上缴30%给临泽县。“开路和里面的人员、设备到现在我已经投了1300万元,有500万元的贷款。”李金汉2008年开始投钱做这个公园,他告诉本刊记者,“我做之前,肃南县也有一个私人老板从丹霞的另一边开了个口子。”因为山丘面积广阔,没有围墙的必要,只是各家开路各家收费,还有农民因为自家房屋靠近丘陵而私挖小路进山,“你收5块我收10块”。那四五年时间是“此山是我开”,是挨着丘陵的几个村子的村民,尤其是南台村人发财的最好时机,现在附近村民都盖起新房子,很多人买了轿车。

  村民乔克俭是村里最早搞旅游的人。“我们当地人没给这起名,因为这些山上寸草不生,山脚下的土是碱性地,祖祖辈辈我们都把这当坟场。”确实,如今在丘陵中走不时还能看见规模不小的家族坟墓。“90年代开始有外地的摄影家来我们这里拍照片。”他说他当时负责给摄影家背包,“因为没有路,背包也可以赚钱”。因此他练就了很多本事,比如还算听得懂的甘肃普通话,给游客做农家饭,甚至在疲累的时候活跃气氛和寻找石头们像什么的永恒游戏。“摄影爱好者就住在我家。”老乔自己现在也是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他觉得自己“不是什么人教的,就是我自己喜欢”。与他形成对比的是,“那些本地人拍结婚照或者全家福,还要去刷一面白墙,站在前面”。他觉得很好笑,“兰州、西安那些大宾馆都挂我们的丹霞地貌的照片,本地人不懂这个美在哪里”。的确如此,老乔的热情并非和很多村民一样是为了招揽生意,他知道某束光线来时必须抓住机会,也知道所有的丘陵在哪个角度最漂亮,他更不怕耽误自己的时间陪着游客转到很多角落里去。

  这种农民自发式小打小闹的旅游并没有被领导重视,不过却给农民带来了实惠,他们很快发现原来一直熟视无睹的石头山居然能吸引不少外地人。“我的方式就是先给一个人介绍,讲很多,留他吃饭什么的不收费,以后他就会带更多朋友来这里玩。”朴实的基于人与人信任之上的旅游是老乔的梦想,他说“我和很多人成了朋友,我不管他是领导还是老总,或者是纯粹摄影发烧友,我就是知道什么说什么,尽量让他们拍到最理想的照片”。而同时在山上讲解的那些年轻导游全都受到了他的鄙视:“胡说八道,这里根本不是丹霞,丹霞的所有附近地点我都了解了好多年。”他甚至知道很多黄进、齐德利这样出现在采访名单中的名字。“教授们说了这不是丹霞,这山上丹霞也有,但是张掖最好的有代表性的丹霞地貌不在这里。”

  从2004年开始,前任张掖市委书记田忠荣因为看到了朋友拍摄的南台的照片,第一次来这里参观,就是乔克俭带的路。在老乔心里,这就是当地发展旅游的开端。“我们开始搞卫生了,上面总是说:‘你们为什么这么脏?’所以乡镇干部什么的都很讨厌我。”被南台村民一再追捧的旅游前景,“到了县领导这里就成了卫生问题,因为每次检查都不合格,全县干部休息日都得来我们这一片打扫卫生”。但实际上,张掖市连这样从白垩纪就形成的砂石山到底怎么命名都不知道。所以2005年陈致均才受到委托,邀请中国最权威的丹霞地貌学者、中山大学的黄进教授到这里来。“我在这一片搞很多年了,全国的丹霞地貌我去过600多处,甘肃省内的丹霞地貌很多,但是张掖是最集中最有特色的。我谈不上权威,丹霞这个命名这个开始,是中国人自己搞的。上世纪20年代冯景兰在中山大学就研究了广东的丹霞山,后来中山大学就一直是中国丹霞研究的主要基地。”对于当时给张掖的丹霞地貌定名,学者们都没有任何问题,“窗棂状、宫殿式”形容张掖丹霞的外貌结构,“陆相”则是为了和海洋形成的丹霞区别开来。“彩色丘陵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张掖给我的感觉是,老想把这俩绑在一起说。可是这么一搞,这里的丹霞级别就上不去了。”陈致均告诉本刊记者,“也许经济考量对于他们,还是大于真正了解和保护丹霞。”

  第二站丹霞游:打不出去的牌

  张掖真正的丹霞地貌集中在肃南境内的冰沟、大勒巴沟和白庄子等6个地方。目前正在申报经费更大的丹霞地质公园,就包括6个丹霞所在地和彩色丘陵。比不上南方几十年的研究和旅游经验,张掖人知道丹霞这两个字也就是在2005年黄进来了之后。至于这两个字到底什么含义什么远景,张掖一点也不懂。大部分丹霞都在荒山野岭之中,人迹罕至,路都不太好走。如果不是在网上事先查好,大部分人在看完了彩色丘陵之后就会打道回府。冰沟也是在路口的简易棚子里出现售票口,而根本不管人们怎么进入那荒芜的巨大红色岩柱丛林里。岩柱呈现出的奇形怪状考验着参观者的想象力,因为临河,还有一些水草茂盛的地方,“牧民每年来这里待一两个月又走了,没有常住人口”。反倒是最有代表性的“窗棂状、宫殿式”的丹霞,因为路况太差,在司机不愿意去的大勒巴沟。终于看到那些横竖相间的岩石外表,和屋顶状的一个个小山头,荒草地之中远远地有如红色城堡般大片伫立,山上不知名的小兽突现一条尾巴后消失。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三联生活周刊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张掖 丹霞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