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今日观察》专题 > 正文
CCTV《今日观察》9月2日播出:《粮价上涨 是喜是忧》,进入8月份之后,国内的三大主粮价格更是轮番的创出了历史新高,专家对价格走高原因进行分析,并预测未来粮价趋势。以下为节目实录:
2010年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一直牵动着各方的神经,先是绿豆、大蒜、生姜等小宗农产品的价格飙升,紧接着又出现了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要粮食价格的较快的上涨。进入8月份之后,国内的三大主粮价格更是轮番的创出了历史新高。三大主粮价格走高的原因都有哪些?如何来看待这一轮的粮食价格的上涨?国际粮食市场的变化又会给国内的粮价带来怎样的影响?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王小丫和特邀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教授、张鸿共同评论。
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在即,中日“碰撞”,哪些热点话题最引人期待?
张鸿:不仅是粮食本身在涨价 整个的生产链也在涨价
(《今日观察》评论员)
其实从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关注这个涨价的接力了,最初的时候是绿豆,然后就是大蒜、生姜,后来又到小麦,现在马上秋粮又开始了,反正整个都是在上涨。今年夏粮的时候,安徽有很多的跨省收购的加工企业,把车都开到农民家门口了,价格就直接开始上涨,紧接着就会传导到下游了,比如说面粉价格也会上涨,包括月饼价格也在上涨。而且其实前端也在涨,柴油的价格在上涨,农药的价格在上涨,肥料的价格等等都在上涨,所以现在也很难说,它是单独的上涨,这个涨价接力一个是粮食本身自己在接力,另外整个的生产链也在接力。
郑风田:粮价上涨要把小宗农产品和主粮区分开来看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粮食价格的上涨要区分开来看,比如小宗农产品的价格忽高忽低特别厉害,蔬菜的价格和去年同期相比,又高涨了30%左右,这个也是涨得比较快,但是大宗的主粮,就是三大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和大米,它的涨价幅度是上半年涨了12.6%,整体来说它不是暴涨的,所以不应该把小麦的价格涨和大蒜的暴涨放在一起类比。实际上对我们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是主粮,主粮整体来说价格还是涨了,但绝对不是暴涨,
吴守祥:粮食种植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导致粮价上涨
(宏源期货首席分析师)
小麦和玉米上涨跟去年比是15%,这是比较平和的,我们分析主要原因是由于粮食的种植成本上升,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的。
郑风田:粮食一定要区分出不同的种类来辨别其涨价的因素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粮食一定要区分出不同的种类,比如小农家作物上涨的里边可能是天气,还有游资的炒作在里面起的作用比较大,因为它的量很小,所以一般的资金很容易撬动它的价格。但是真正大宗的农产品,游资和外资炒作不太了解我国整个粮食的运作情况,我们大宗的农产品,国家通过一种脱市收购收储政策,实际上大部分粮食掌握在国家手中,所以它的涨价和一般的小宗农产品还是不一样。
整个大宗的粮食的涨价原因是:比如现在整体来说,粮食逐渐让人感觉不值钱,所以有一个粮食的价格应该比目前的要贵的预期。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这两年农民工出去打工的工资涨得很厉害,现在的土地被城市化之后,补偿也比较高。如果土地用来种粮的价格不涨,甚至某种程度上是在下跌的,在这样一种预期情况下,再加上一些气侯的变动,还有国际上各种各样的信息干扰我们心理上的一种预期,所以对粮食的价格有波动作用。
现在中国粮食价格上涨有一种很奇特的现象,就是本来粮食价格上涨应该受供求关系比较大,但今年和过去不一样,反倒是在收麦的季节,小麦价格比国家定的收购价还要高一点,本来国家是脱市收购,就是说市场价里低于国家的定价的时候,国家最后把农民的粮食收过来,但今年市场粮食价格比国家脱市收购价格还要高,原因是它有一个新的因素,就是过去我国的粮食基本上是中储粮在垄断,所有农民粮食都要卖给中储粮,但今年中粮和华粮是一起去收购的,所以这样来说,小麦达不到过去的一个正常的规律,它的价格就要涨一点。还有一个因素也很重要,就是因为加工的企业对粮食的质量要求比较高,所以无形中把粮食价格抬上去了。
张鸿: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形成了一个粮价上涨的预期
(《今日观察》评论员)
粮价上涨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形成了一个上涨的预期,无论是屯粮的,还是收粮食的,还是农民本身,大家都觉得要上涨了。那么为什么产生这种预期?可能是春天有旱灾,夏天又遇到涝灾,各个地方今年的自然灾害比较多,再加上前一阶段,俄罗斯由于火灾,又不出口了,所以虽然国际上的粮价的期货的影响对我们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对心理预期的影响很大,因此农民会惜售。其实从供需来讲,无论是中国自己的储备粮,还是世界整个市场上的储备粮食,单纯是吃的话,它的价格应该不会出现暴涨。
马晓河:这一轮中国的三种粮食价格上升有其综合原因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副院长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这一轮中国的三种粮食价格上升是一个综合原因形成的,首先从国内看,第一,尽管国内连续六年粮食丰收,但是从国内的经济形势看,对粮食的需求增长超过供给增长;第二,是成本推动,近年来,生产资料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每亩粮食生产的成本在上升,再不提高粮食价格,农民就要减产,市场供求就逼迫价格要向上涨;第三。在当前股市不景气,房地产又在国家的调控情况下,好多流动资本就向粮食领域去流动。从国外看的话,最近俄罗斯干旱要减产,欧洲要减产,澳大利亚也要减产,从6月份以来,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国内价格上涨。
内忧外患,粮价上涨事出有因,飙升乏力,粮价还会涨下去吗?
陈锡文:现在最关键的是千方百计保证秋粮有一个好收成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我们夏粮是2462亿斤,早稻产了640多亿斤,这两者加起来大概3000亿斤,但我们的目标是粮食产量必须保证在一万亿斤,那就还有7000亿斤,所以现在最关键的就是千方百计保持秋粮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收成。
郑风田:我们应对目前的粮食涨价保持一个很平和的心态,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从消费者来说,上涨尤其对低收入消费者是一个很不好的消息。另外,因为我们整个国家里面通胀预期的压力很大,所以上涨的副作用是,这些基础性产品粮食有可能引发的通货膨胀。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从农民来讲,农民的收入60%来自于卖粮的收入,现在农民在家种地一年的收入还赶不上外出打工的收入,如果粮食价格老是不涨的话,农民的收入提不上去,他最后就不种粮食了,那么以后我国粮食供给失衡之后,对城市消费者又是一种伤害,所以我们国家整体要提高内需,那么最大的内需潜力在农村,就是怎么让农民提高收入?实际上粮食价格略微涨一点点,让农民能够有收入的提高,扩大内需,对整个国家的经济是有好处的,这两个大的群体是一定要照顾的。所以既不能让粮食涨得太厉害,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尤其是最少粮食价格应该跟通货膨胀持平,这样农民才能有积极性去种粮。
前两年一个最明显的现象是,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回家种地的时候,第一个干的事就是把原来种粮食的都改为种蔬菜水果,就是因为种粮食收入比较利益太低了,很多人不愿意去种粮。长久来说,这对我们国家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所以一方面保证耕地,比如像基本的种粮的地,另外一块又让农民能真正在种粮中得到一点小小的收益。我们对目前的粮食涨价应该是一个很平和的心态,就是特别高的时候,国家可以出台政策去进行打压,但是略微上涨和频繁的上涨的时候,还是应该观察一段。
张鸿:粮价上涨的不利因素就是会引起通货膨胀预期 好处是保证农民获利以及保证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今日观察》评论员)
粮价上涨的不好就是会引起通货膨胀的预期,因为在CPI的构成里,农产品是占的比重比较大,所以7月份是3.3,创了20多个月的新高,那么下半年会不会有新的高点出来,就看秋粮的收成了。微观到具体的个人,就是一定要保证不要因为粮食价格的上涨,而影响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质量。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农民增收,虽然说可能会中间环节也有一些中间商获利了,但农民一定也会获利的,而且保证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一个最重要的办法就是粮价上涨,他能获利,否则他的积极性会受打击。
李国祥:粮价上涨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今年的自然灾害偏重发生,但现在的秋粮占全国的粮食产量70%左右,如果今年秋粮能够获得丰收,那么粮食价格上涨的供求基础就会变好。应该来说,现在到年底,甚至到明年,整个粮食价格对整个物价水平的影响,对整个通货膨胀的影响,还是朝着调控的目标去发展和运行,所以这次价格的上涨,应该有助于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虽然在短期内给消费带来了负担,对整个通货膨胀,对整个经济运行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在长期来看,对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的保障,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马晓河:粮食的自给率要保持在95%才能保证国内的粮食安全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副院长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中国的粮食安全是个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首先要考虑中国的耕地必须保护,因为在城镇化情况下,耕地在减少,所以要采取措施。第二,对农民的粮食生产要进行支持,生产成本在上升,收益在下降,调动农民积极性来增加粮食生产。第三,要科技创新,支持科技进步,靠科技推动粮食产量增加来稳定供给。第四,要加强储备和宏观调控,要有一个安全储备,有价格波动,我们就可以通过储备来调整和建立一个吞吐的协调机制。最后,国内粮食的自给率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所以国务院粮食安全纲要里要保持95%是正确的,保持要一个很高的自给率才能保证国内的粮食安全。
张鸿:我们必须得保障基础的粮食的产量
(《今日观察》评论员)
粮价上涨不会是长期的,尤其是暴涨暴跌的情况是一定可以控制的。现在有这样一些纠结的观点,因为很多地方政府,尤其是一些县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的经济,会跟农民说,我们负责包销,然后让大家去种,虽然这样县政府的财政收入上去了,农民自己个人的收入也上去了,但可能会对基础的粮食造成产量的整个伤害。所以,我们能不能在制度上能够有更大的政绩的激励,或者说有一个监督的机制,就是必须得保障基础的粮食。
郑风田:从长远来看 粮食价格还是会涨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从短期来看,今年来看,因为我们有一个庞大的中储粮系统,所以粮价不可能暴涨,因为一涨国家可能就要来抛粮食来调控,所以今年的粮食价格可能会波动,但是不会暴涨暴跌。从国际视角来看,目前我国的粮食价格太低了,因为我们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应该主要看日韩,日韩现在粮食价格普遍比我们要贵五到十几倍,所以我想从长远来看,粮食价格还是会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