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钟鼓楼时间文化城规划停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6日01:15  京华时报
北京钟鼓楼时间文化城规划停滞
三轮车夫在钟楼前等待拉活。钟鼓楼一带曾规划建时间文化城。本报资料图片

  在钟鼓楼及周边建北京时间文化城曾是板上钉钉的事。年初,时任东城区区长的杨艺文抛出重磅消息:今年将启动整体规划建设。然而,东城区一位副区长9月3日透露的消息却大相径庭:时间文化城的提法已成过去时,“按照市里的意思,原东城区和原崇文区的文化资源将整合,围绕北京中轴线做文章”。

  两条重磅消息时隔半年多。其间,波折不断。年初,建时间文化城的消息曾引发文保界“地震”:会不会破坏钟鼓楼地区的历史风貌?钟鼓楼地区的老百姓也因关乎切身利益疑虑重重:建或不建,就像楼上迟迟没有扔下来的另一只鞋子,令人坐卧难安。

  现在,这一规划因城区合并、力主该项目的主管领导外调等原因重新调整,钟鼓楼的老百姓对规划内容更加期待。

  ■停滞过程

  时间文化城时间“停滞”

  家住钟鼓楼附近的老马和街坊们对“时间文化城”的消息很敏感。

  前些天,他获知东城制定了2011年至2030年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但翻看这张绘就20年规划发展的蓝图时,老马未找到“时间文化城”的身影。“时间文化城”这么大的事怎么就没列入规划?

  本报记者在逐项阅读之后,也未见其踪。

  老马清楚地记得,在年初的东城区人代会上,时任东城区区长的杨艺文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钟鼓楼·北京时间文化城”建设规划方案初步形成,今年将启动整体规划建设。

  地理范围上,文化城以钟鼓楼为核心,包括旧鼓楼大街以东、豆腐池胡同和张旺胡同以南、草场胡同以西、鼓楼东、西大街以北以及鼓楼东南角的三角地块等区域,共占地12.5公顷。

  老马和街坊们根据当时媒体的报道得知,时间文化城包括地上广场和地下两部分,预计2012年年底建成。

  “钟鼓楼地区比较破旧,很多的外国游客、外地游客来看了以后,都感觉到不是昔日的古代的报时中心。”3月底,杨艺文做客城市服务管理广播时,再次提及时间文化城。

  在可查的媒体报道中,这几乎是东城官方距离现在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力推时间文化城概念和规划。

  7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原东城区与原崇文区合并成为新的东城区。随后,在新东城大大小小的会议上,新任领导班子们均未有明确提及“时间文化城”。

  新东城未来20年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中,也未提及“时间文化城”字眼。

  种种迹象表明,北京时间文化城的推进时间开始停滞。

  时间文化城规划重洗牌

  几个月了,老马说心里总是“半吊着”。想给女儿买辆电动自行车,怕搬迁后用不上。想刷刷墙,担心搬走白费功。家里大大小小的计划都在等待。等待着时间文化城的进一步消息。

  钟楼湾居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深有同感,每天见到居民都被问同样的问题:“什么时候搬?”她的推测从“五一”、“六一”一直到中心城区整合。

  原东城区和原崇文区合并成为新东城区后,原东城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杨艺文调任北京市工商局工作。

  力主时间文化城的领导外调,为争论声中的项目再添变数。

  来自区里、规划部门、建设部门的消息均为:“不清楚”、“目前还不知道,没消息”。

  走访项目涉及的区域,一位正在往胡同上扩建房屋的居民问记者:“你家里有没有地方?有就快占!补偿的时候多少也能给算点面积。”

  一位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说,更有居民想出占地“捷径”,买了能拆卸的移动房戳在院子里。

  近期这种比着盖违建的做法缘于街头巷尾的一种猜测:没有消息,就是快要拆迁了。

  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北京时间文化城,到底何去何从?

  近日,这一系着众多人神经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新东城区的一位副区长向本报记者透露,“北京时间文化城”的提法已经成为过去时,“按照市里的意思,原东城区和原崇文区的文化资源将进行整合,围绕北京中轴线做文章”。

  联想到同样是在今年年初的区县两会上,原崇文区也高调打出一张以天坛为核心的文化牌——“天坛文化圈”,似有与东城一拼“文化”之意。如今,同为北京传统文化和文保重镇的两城区合二为一,因此不难想象,贯穿北京南北中轴线上的天坛和钟鼓楼断不致坐失强强联手的大好机会,二者理应会重新洗牌规划,让新东城能在文化上“一统江湖”,真正代表北京这个古都。

  而资源统筹,也本是中心城区合并的题中之义。

  中心城区“四合二”,市委书记刘淇曾表示,作出这样的调整“有利于整合利用核心区资源,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小广场的鸽哨声中,同在中轴线上的钟鼓楼与天坛遥遥相对,等待着诸多变数之后的这次相遇。

  ■争议

  年初,建文化城的规划一出当即引发争议,且半年多来未止。文保专家认为建时间文化城会破坏历史风貌,而部分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却异常迫切。这些争议将延续到钟鼓楼一带未来的规划中。

  >>文保专家

  正是叫停该项目大好时机

  按照之前的规划,时间文化城的地上广场部分,北端将建设“北京——时间印记纪念广场”,包括圭表、刻漏、沙漏、浑天仪、水运仪象台、大明灯漏及新中国成立纪念钟等;东侧设计了“北京时间之印”纪念光带,反映北京城市在时间轴上的发展变迁及城市计时技术的演变;南端建设“时间庆典广场”,包括太阳能时钟和倒计时光带等。

  “广场意味着拆胡同,这将破坏钟鼓楼地区的历史文化风貌。”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一位专家指出。在获悉区划调整的消息后,该人士甚至直言不讳地指出,现在正是叫停该项目的大好时机。

  “‘老外’来北京要看的是什么?是原汁原味的老北京风土人情。”老北京网创始人、文保人士张巍也指出。

  “豆腐池胡同”、“铃铛胡同”、“钟楼湾胡同”……张巍数着,每一条曲折幽深的胡同,都有一个有意味的名字。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故事。清脆的自行车铃声叮当而过,胡同里飞扬着几代人的青春。坐在门墩上喝茶摇蒲扇的,阴凉地里下棋的,是老胡同里不会缺少的老人。“京爷”走出爬满葫芦的四合院,悠着鸟笼子昂首阔步,见谁都搭腔,离老远,一声“吃了吗?”拉开话匣子。

  有文保专家评价,如今的钟鼓楼街区是老北京要素最齐全的历史街区,重要的是街区内至今保留着老北京的传统生活方式。

  而在历史上,“什刹海是元大都海运和漕运的终点,毗邻的钟鼓楼地区因此成为元大都最繁华的市井核心区。”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古建筑专家晋宏逵介绍,钟鼓楼街区格局的形成始于元代。当时统治者严格规划形成的里坊街巷格局、房子和街道的尺寸,从元大都到明清再延续至今都没有变过,“这是非常少见的。不能以任何理由,哪怕是以保护的名义进行改造。”晋宏逵表示。

  地上的激烈争论延伸到地下。根据两会期间的消息,北京时间文化城地下部分,除拟建一座钟鼓楼博物馆外,还包含停车、餐饮配套等。

  2007年,北京市第四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划定。当年上报的统计表中,包含原东城区在内的北京整个旧城因金、元、明、清时期珍贵的遗址(城址)和墓葬被整体纳入。这意味着,凡是在旧城内进行的施工建设项目,都要经过文物专家的勘探和文物部门严格审批后方可“动土”。但这一名单至今没有正式公布。

  有关文保专家指出,项目所在地区很可能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在此“动土”将造成地下文物的破坏。

  北京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由于基建项目考古在开工前进行,项目未开工,尚不涉及考古。

  >>胡同居民

  需彻底改变居所狭窄问题

  一片质疑、反对声中,站在支持北京时间文化城阵营的人们认为“那些为保护胡同而呼吁的人,都不在胡同里住,根本体会不到老百姓的苦”。

  时间文化城大部分都在东城区钟楼湾社区居委会负责范围内。居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年由于整个地区几乎没有停车场,私家车停车占道造成的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老平房区目前的房屋普遍老旧,市政基础设施较差。

  此外,据统计,钟鼓楼地区平房区老百姓居住环境普遍比较拥挤,大概户均面积都在20平米以下。民居修缮工程解决了危房的问题,但是没有彻底解决老百姓居住空间狭窄的问题。

  特别是今年加盖违章建筑的现象愈演愈烈,地区人口密度进一步加大。由此引发的邻里矛盾和安全隐患问题突出。

  在这里住了50多年的老马称,院子里的空间越来越小,今年“五一”以来,他家所在的胡同里新“长”出来的违章建筑就有十几处。

  因此杨艺文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围绕钟鼓楼地区进一步加大投入,主要是为了提升环境品质:完善道路交通设施,为居民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恢复历史文化景观的同时外迁人口,让市民能够体验到老北京的魅力所在。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张然网络支持:京华网新浪网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北京 鼓楼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