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季风: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恰逢其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6日11:00  瞭望

  《瞭望》文章: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恰逢其时

  文/张季风

  第三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8月28日如期举行,中日双方就经济复苏对策、全球范围及区域合作、加强双边互惠双赢合作等问题开展对话,对话期间签署了7项合作文件,取得圆满成功。温家宝总理会后会见了日方主要与会人员,并对对话取得的成果予以充分肯定。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欧债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减弱,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日本国内政局也比较复杂、微妙;日本经济第二季度环比增长0.1%,远低于预期;7月中旬以来,日元大幅度升值,股市下跌,而中国经济增速也开始放缓。更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上半年,中日经济关系出现了两个里程碑式的变化:一是第二季度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二是上半年中国大幅度增持日本国债,中国从日本的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在这种特殊时刻,中日双方举行高层经济对话,协调经济政策,共商应对危机对策,非常及时。

  本次高层经济对话的成果是多方面的。首先中日高层对话实现机制化本身就是一个重大成果。前两次高层对话是自民党执政,而本次是日本民主党执政后的首次对话。本次对话规格很高,中方王岐山副总理和外交部、发改委、商务部、环保部、工信部、农业部的六位部长,以及质检总局、人民银行、国家林业局等部门的领导与会;日方外务大臣冈田克也和财务大臣、农林水产大臣、经济产业大臣、环境大臣、内阁府邮政、金融担当大臣等6位大臣以及3位副大臣、新任驻华大使出席对话。双方多部门的高层官员坐在一起,沟通信息,就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交换意见,探寻解决难题的路径,这对于增进相互理解十分重要。试想,如果在2001年以前就存在高层对话机制,也许就不会出现日本对华“三种农产品紧急设限”,而中方又采取报复性措施的那种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从宏观层面来看,对话双方重点讨论了涉及两国经济合作的宏观性、战略性、长期性议题,达成重要共识。作为具体成果,两国相关部门签署了《建立中日流通物流政策对话机制的备忘录》等共7个文件,内容涵盖高端制造、节能环保、信息通信、物流流通、食品安全等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双方还就两国在国际气候变化合作当中的协调与合作交换了意见。此前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问题上双方就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沟通与交流,中日决心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基础上,依据各自责任和能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愿推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取得积极成果。

  当然在对话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分歧。日本一家著名经济媒体关于本次对话的报道就很耐人寻味,其大标题是“自信的中国对日本的要求躲躲闪闪”。所谓“躲闪”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日方要求中方放宽稀土出口限制;二是关于在华日企的劳资纠纷问题和改善商务环境问题。

  稀土是下一代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IT产业不可缺少的战略物资,据称中国稀土储藏量约占全球的90%。但是由于近二十多年的无序开采,超低价出口,已经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稀土储量大大下降,正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险。中国从环境保护和战略资源保护等方面考虑,对稀土出口加以限制并不违反WTO的相关规则,理所当然,也是必须的。对此,商务部陈德铭部长已经作了正面回应,并没有回避和“躲闪”。换位思考,日本及美、欧在高端制造业技术、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清洁煤等环保技术方面,一直以来对中国实行不同程度的封锁,是否也应该对中国给出解释呢?

  最近日资企业发生的一系列劳资纠纷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工人的工资低、待遇差,并没有其他政治背景。中国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劳资纠纷问题,特别是地方政府做了许多工作,目前已经得到妥善解决。高层经济对话主要讨论宏观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大问题,不可能讨论太细的具体问题。个别企业的劳资纠纷问题,可以在地方层面或个别领域层面加以解决。

  目前,日本是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的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继2007年中国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后,2009年中国大陆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出口对象国。日本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国和政府资金合作伙伴。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过长期的经济合作与磨合,中日两国业已形成互惠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合作局面。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日本对中国的依存度越来越大。仅从双边贸易看,1996~2009年间,日中贸易占日本外贸总额的比重从8.2%上升至20.5%;对华出口占日本出口总额的比重从5.3%上升到18.9%。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强有力地拉动了日本经济的复苏。

  展望未来的中日经贸合作,空间广阔,潜力巨大。第三次中日高层经济对话的成功举行,定会促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经济总量虽然超过日本,但中国的人均GDP仅仅是日本的1/10,中日之间的互补性仍然很强;中国增持日本国债既有助于中国推行外储多元化,又可为日本经济提供资金支持,对两国来说是双赢。中日以及国际社会都应以平常心看待这种变化。□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瞭望

更多关于 中日 高层对话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