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9·11敌意未散 六成美国人不容忍遗址建清真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6日19:56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9·11”:9年敌意仍未散

  奥巴马因为表示支持在世贸遗址旁建清真寺,而被近1/5美国人怀疑“总统是穆斯林”

  《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樊夏 | 纽约报道

  “我记得奔跑时雾太浓,身边的人和脚下的路沿都看不见了,但仍然能感到人们在向着一个方向拼命跑。不知道跑了多久、多远,突然,大概是终于跑出了硝烟的范围,眼前亮了。大家停下来,打量着彼此,发自肺腑地询问身边每一个陌生人:你还好吗?”

  2001年9月11日,美国《新闻周刊》的摄影记者乔纳森在曼哈顿西区的家中醒来后,到厨房里煮咖啡,抬头便看到一架飞机撞上了不远处高耸的世贸大楼。几分钟后,瞠目结舌的他目睹了第二次撞击,这才想到这不是意外。职业敏感使他抓起相机赶到现场:一片极致的慌乱,莫名,无措,人在他眼前从高处跌落。

  9年后,乔纳森说,“终于跑出浓雾是当天最后的记忆,之后的一切我至今也想不起来怎样回了家,怎样洗掉身上的尘嚣,怎样躺倒睡着,都想不起来了。”

  部分性失忆,大概是人面对突发性灾难而产生的反应;然而灾难带来的铭心刻骨的创痛,以及对施暴者的仇恨和戒备,则经久而弥深。人,终究很难轻易遗忘敌意。如今“9.11”悲剧已9年,在恐怖袭击一个月之后即对塔利班宣战的美国政府,至今仍在那片土地上胶着着。

  “9.11”9年之后,美国人呈现出非常矛盾的“阿富汗情绪”:一方面不愿再想起那段回忆,不想再让更多的年轻人去那块遥远的土地冒险,另一方面,又依然敌意未散。

  《雷斯特雷波》的矛盾与挣扎

  国会议员时代曾坚定反战的奥巴马,在上任后两次向阿富汗加派驻军,为“训练一个可以独立执政的阿富汗政府,并彻底摧毁塔利班重掌政权的可能性”。同时为了安抚国内的反战情绪,他在去年12月加派3万驻军的同时承诺,2011年7月开始撤军。

  但是,在今年6月,阿富汗换将风波之时,他又开始对撤军的承诺含糊其辞。而被总统钦点的驻阿美军总司令彼得雷乌斯更在近日NBC的节目中说,总统已经明言,撤军日期“视情况而定”,决定性因素在于战场态势的发展。

  与此同时,美联社8月11日至16日的新一轮民意调查显示,60%的美国人反对阿富汗战争,对奥巴马扩军决策的支持率从3月的46%下降到38%。

  今年1月的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上,纪录片《雷斯特雷波》(RESTREPO)获得最佳纪录片大奖。电影摄制者美国人塞巴斯蒂安。琼格和英国人蒂姆。瑟林顿自2008年起跟随一个美军连驻扎在阿富汗战场最危险的克拉高山谷里,真实记录下了15个驻阿士兵的战斗和生活,情感与死亡。

  与此同时,他们也拍到了阿富汗居民家里破陋不堪的泥草屋被随意闯入搜查;阿富汗老人家养的牛被美国大兵射杀烹食并拒绝赔款;阿富汗孩子在误投炸弹中死去,血肉模糊,家人在其身旁无语无泪。而对于这一切,美国士兵们并没有歉意。

  而这些对岸的痛苦,并不是影片的重点。其主要试图着墨的,还是美国人在战争中的矛盾与挣扎。

  6月的人权电影节,《雷斯特雷波》在林肯中心举行纽约首映式。琼格在映后的观众见面会上说:“我从没想过,也应该根本不会,拍摄关于伊拉克战争的电影,因为我从不认为那场战争是正确的,它基于一个谎言。”

  换句话说,美英的电影人能够聚焦阿富汗,依旧基于对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合理性的认同;哪怕提出了某种质疑,其最初的立场和最终的关怀仍然显而易见。

  “9.11”遗址附近可以造清真寺吗

  于是,我们就不难理解,近几个月来,在“9.11”遗址附近建造清真寺的提案为什么会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

  在距离世贸中心遗址不远的公园街,有一处150年的老建筑。5月26日,纽约社区委员会投票批准在此建立包括一座清真寺在内的大型伊斯兰文化中心。

  此案一出,就有巨大声浪反对。但尽管如此,8月3日,纽约市地标保护委员会仍然全票通过不授予该建筑地标身份,意味着其可以被拆除,建筑清真寺的最后障碍被扫除。

  激进的反对者---其中许多人的至亲在“9.11”恐怖袭击中遇难---打出标语称“清真寺在此欢庆谋杀”。决议做出的第二天,8月4日,名为“美国法律与正义中心”的法律促进团体在纽约最高法院对地标委员会提起诉讼,称它的决策破坏了纽约市关于树立地标的政策和程序,是不负责任和滥用职权的表现。

  法律与正义中心的顾问布莱特。约瑟夫接受CNN采访时说:“我们寻求保护一座恐怖分子在2001年9月11日没有能够摧毁的建筑,而地标委员会的决定将使这座建筑被摧毁。我们认为委员会的投票和决议是仓促行事,没有展开公开公正的听证和辩论。”

  不仅仅是民间团体,美国政客也相继卷入这场纷争,在其中各执一词,剑拔弩张。

  8月10日,纽约州长大卫。帕特森出面调停说,他虽不认为世贸遗址旁边不可以建造清真寺,但他“理解反对者们希望这一计划可以易地而行”。他表示,如果项目承办方考虑另辟新址,他愿意帮助寻求一处政府地产。

  但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则是修建清真寺的坚定支持者。8月11日,布隆伯格当着帕特森对媒体明言,他认为帕特森提供政府地产的许诺只能代表自己,政府无权干涉你向谁祈祷,说些什么及在哪里说。

  仍有六成美国人不能容忍

  纽约大部分地铁线路在曼哈顿下城都有一站,距离世贸遗址仅数步之遥。世贸遗址,更确切说是“世贸工地”,目前还被围栏围着。新的世贸中心在2006年4月27日正式动工,预计在2013年建成。如今,除了其中一座主楼已有近30层的雏形,大部分工程还在初级阶段:吊车、钢架林立,身着荧光防护服的工人和保安在其中穿行。更多的则是警车和警察。环绕遗址的几条主干道上,纽约警察局的大小车辆密集停泊,路人也络绎不绝,从美国和世界各地来到这里,让人感觉熙攘多过悲伤。

  与遗址相隔仅两个路口的公园街则安静得多。街道不宽,两边的建筑都很老旧,几乎没有商业门市,唯一的一家酒吧连牌子都不挂,低调得让人难以辨认。因为最近关于清真寺的争执,这里架起了一座升降警务执勤台,也开始有人来这里聚集示威。

  因为是周六,平日全职工作繁忙的年轻女孩儿贾维丽尔今天来到这里表达自己要求“宗教自由”的观点。对她而言,这个决定和姿态具有私人和切身的意义。她的母亲是巴基斯坦移民,贾维丽尔也是一名穆斯林。

  “我理解人们的担忧和顾虑,但是我们要分清宗教和恐怖主义。发动恐怖袭击的不是好的穆斯林。”她告诉我,她唯一的亲兄弟是军人,“9.11”发生时在曼哈顿,曾来到现场试图救援。因为手机信号中断,他和家中失去联系8个小时,让全家极度担忧。事发一个月之后,他就被派驻阿富汗,而后是伊拉克。

  “我们是真正的美国家庭。我一直为我的国家骄傲,因为它代表自由和宽容。”贾维丽尔补充说。

  总统奥巴马则在8月13日穆斯林斋月的庆祝活动中首次对这个问题发表了看法:“作为一个公民,作为总统,我相信穆斯林和其他所有美国人一样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这种自由包括在曼哈顿下城修建一个祈祷和活动的场所。”

  言论一出,举国沸腾,因为这与白宫此前一直坚称这属于“地方性事务”而不予干涉的立场相左。很明显,并非所有人都对奥巴马的声明持有与贾维丽尔同样的解读。许多美国人开始转而猜测总统个人的宗教信仰。最近的民意调查显示,近1/5的人相信奥巴马是穆斯林; 而在去年3月,这一数字还只有1/10。白宫方面为此不得不在8月19日出面声明:总统是真正的基督徒,每天都会祷告。

  无论如何,“9.11”过去已经9年,但仍有六成的美国人不能容忍在恐怖袭击的遗址附近建造一个宗教场所。

  世事大抵如此。人们多习惯从自己的立场评判忠奸,取舍善恶,而对他者的感受和动机罔置不顾。恐怕只有破除这种思维的沉疴,才能对世界各处不断的争端、不绝的战乱,给出一个更好的交代,并给在一场近9年的战争中死伤的无辜,一份更真挚的歉意和悼念,而不是上演又一场义愤而偏激的吵闹。■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瞭望东方周刊

更多关于 央企公开招聘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