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通过一系列的介绍我们知道这是一个仅仅局限在农村出现的这么一种现象,它会不会在城市也出现,比如说我听说据说在宠物狗身上也会出现,有这种现象吗?
李德新:在城市里面,只要不到有蜱存在的地方去是不会有的。
主持人:哪里是有蜱存在的地方?
李德新:一些农村、草地、森林、农田里面去,所以在农村里面会多,城市里面基本上没有。
主持人:比如说宠物身上有这种可能吗?
李德新:有可能,城市里的宠物可能性很小,农村里会比较多的。
主持人:比如说现在还有一种说法,血液可以传播这种,这个有根据吗?
李德新:这个可能性非常小,到目前为止我们大概发现有一起或者两起经过血液传播的,基本上没有,很少很少。
主持人:今天我们所关注的蜱所引起的这种疾病,蜱是人们已经熟悉的动物,但是不能因为熟悉,对它引起的疾病就掉以轻心。接下来眼下的问题就是怎么去预防,把它对于人类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播放短片)
陆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山东)蓬莱市大辛店镇,就是这个镇子里面有很多个村庄都发生了蜱虫叮咬死亡的病症,除了这个之外还有北沟镇发生蜱虫叮咬的情况特别多。蓬莱一家医院的一个医生透露,截至7月14日,光他们医院接收的蜱虫叮咬患者就已经达到了11例,说这种情况是非常多的。
解说:就在河南蜱虫咬人致死事件正在引发公众强烈关注之际,今天又有消息传出,在2006年安徽就曾出现蜱虫引发无形体病导致死亡的案例。而近年来,湖北、河南、山东等省份都曾出现类似病例,并有死亡病例报告。
陆敏:他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7月30日的《今日蓬莱》,上面就有一个夏季和秋季如何预防虫媒传染病,包括他们疾控中心的网站上也是有这么一篇稿子,上来写的是预防疾病,消除恐慌。但是现在死者的家属都认为疾控部门应该大力宣传蜱虫叮咬可能会造成的各种后果,尤其是要在农村卫生所形成这种共识。
解说:显然病情升级防控也需要升级,但是面对这个有些陌生的疾病,公众的认知应该需要迅速地提升。
6月11号,河南商城县73岁的老人吴德政因被蜱虫叮咬最终不治身亡。对于老人的病很多人都注意到,吴德政自己就是一名老中医,而在他发病的几天中,为他诊疗的儿子吴玉涛也是当地卫生院的一名门诊医生。
黄玉浩:一开始吴玉涛自己也把他当成发烧了,当天就给他按照发表和感冒的症状进行了处理,给他吊了水,过了有两天,他发现显示出来了与发烧不一样的症状,于是吴玉涛觉得是不是自己用的药剂量不够,他又增加了一点激素。
解说:6月1号,吴德政老人开始发烧,由于错误的治疗,很快老人就已经无法站立。4天后,老人被送到商城县人民医院继续挂吊针输液,又过了三天,他才被转送到信阳市定点治疗无形体病的154医院。然而,这时已经太晚了。
黄玉浩:到了信阳154医院以后,基本上当天晚上人就不行了,最后留下的视频就显示出来老先生去世之前是非常非常痛苦的,因为人已经缩成一团了,在那儿喊娘啊娘啊,我特别疼。
解说:对于父亲的病逝吴玉涛十分后悔,如果早些把父亲送去信阳治疗,或许还有希望。
黄玉浩:他出了这个事情以后,实际上是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很大的恐慌和紧张,为什么这样一个学医世家的老先生就突然出了这种事情,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命是不是有更大的危险。
解说:同样,在商城县伏山乡枫树村55岁的妇女雷呈华在乡卫生院被当作急性肠炎进行治疗,长达4天后才被转至县医院,但是为时已晚。
死者雷呈华家属:送去(伏山乡)医院以后,医院说这个是慢性肠胃炎,需要挂吊瓶,几天以后的早上大脑意识感觉有点不对劲、有点迟钝,就是说叫他的话,叫好几遍没有反应。我说治了好几天为什么没有多大的效果呢,他说是个慢性的,慢性的肠胃炎就需要慢慢治了。最后他还说是慢性肠胃炎。
黄玉浩:第一个环节是在村医这个环节会耽误时间,到了乡镇医院然后又耽误了两三天,最后送到信阳医院可能人就基本上就不行了。
解说:事实上,专家介绍使用抗生素为主的治疗方案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在河南信阳,早在2007年5月就报告了首例无形体病例。2008年2月,卫生部专门下发《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要求各地开展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识别能力,规范治疗行为。
2010年5月18号,中国疾控中心下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监测方案》,在湖北、河南展开监测。2010年9月6号扩大到全国22个省份。
如今,面对着增多的病例,包括公众在内的整个防控体系都该再次提高警惕。
主持人:李所长,现在人们关心的问题就是,因为我们看有很多省份都出现了这样一个致死的病例,很自然人们就会说这个病情是不是在升级,病情是不是在蔓延、是不是在扩展?这个趋势是什么样的?
李德新:像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我们认为可能和蜱的传播有关系,可能是病毒和无形体引起的,这都属于自然性疫源性疾病,它疾病的蔓延和媒介有关系,就是讲和蜱的分布有关系。蜱在哪些地方存在哪些蜱的种类,一般都比较稳定的,但是蜱的密度会和当地的生态、气象环境的改变可能会有变化,这些东西也可能造成疾病的增加或者减少。但现在疾病增多主要是我们检测发现,监测的能力增强,发现的病原多了。
主持人:但客观可能并不是增加了,而是你们的监测能力增加了。刚才其实新京报的记者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他说为什么人们觉得恐慌,是因为河南的一位死者是学医的老先生,而且他是学医世家,他都出现了死亡,那么普通老百姓的生命是不是有很大的保障,您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李德新:这个开始治疗里面明显有个问题,使用激素去治疗,如果是个病毒感染的话,会对它是非常不利的,对治疗不利。
主持人:就是老中医不见得能治的好这个病?
李德新:对。
主持人:他以前不见得见过这样的病?
李德新:因为医生当初也是把他作为感冒治疗,而且使用激素这些东西,可能对治疗都是不利的。
主持人:反过头来,我们不是说它是一个农村很常见的现象吗?为什么老中医治不好?
李德新:这个并非是很常见的病,发病率不会非常非常高的,也不是很常见的一个病,河南几年了就500多例病人,不是一个非常多的病因。
主持人:现在的问题是老百姓,比如说见了这位老中医因为这个死亡之后,当地居民就会有恐慌,怎么去让大家没有这种恐慌,有没有必要有这种恐慌?
李德新:没有必要有这种恐慌,人被蜱叮咬是可以预防的。
主持人:怎么预防?
李德新:比方讲我们在夏季工作的时候穿长袖、长裤,把裤腿、袖口都扎紧了,避免被蜱叮咬。
主持人:就像防蚊子一样就可以了吗?
李德新:对,其实防蚊子叮咬我们也采取这种措施,不让皮肤暴露,暴露的地方可以涂点避蚊剂等这些东西,多搞好环境卫生,减少我们暴露被蜱叮咬就可以很好地来预防这个病。
主持人:今天我看了一条新闻说普通的杀虫剂就能够杀死这些虫子,是这样吗?
李德新:是的。
主持人:那现在对防治蜱带来的问题有没有特殊的手段,还是说紧紧用刚才很常规的手段就可以了?
李德新:用这个手段就可以了,而且我们也没有其它的手段来做这个东西,加强个人防护,主要手段。
主持人:您看刚才我们特别强调了,可能基层卫生机构现在的这种辨别能力不是特别强,如果遇到了这种情况,在当地可能不能得到特别及时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怎么办?
李德新:这个病因为它的一些症状不是非常特异的,和其它的一些疾病会有类似的表现,所以有时候鉴别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发现这类疾病已经在我们的方案里面都有要求,尽早地去查血小板、去查白细胞,如果发现有减少,到条件比较好的医院去治疗。
主持人:
有没有因为可能条件不够,或者说是认识不够会耽误的情况?
李德新:会,这种情况都会发生的。
主持人:应当怎么办?
李德新:一个是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疾病认识的能力,高度重视这个病,这样就能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或者早转院,在基层早点把他转到好的医院去,这样会使治疗的效果更好一点。
主持人:对你们来说可以给最基层的这些医疗卫生机构以什么样的支援?
李德新:我们是通过各级疾控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加强这些培训,加强他们对疾病的认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