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寻宝小组成员发现圆明园彩色玻璃幻灯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5日14:54  《环球》杂志

  米歇尔从库房拿出三个厚厚的文件夹,里面珍藏的都是原版的中国老照片。寻宝小组成员把照片铺在桌上,逐个辨认,发现了两张圆明园彩色玻璃幻灯片。

  这两张幻灯片是大水法和远瀛观早期的照片。大水法是西洋楼景区的一部分,是当时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椭圆形菊花式喷水池内,有猎狗逐鹿喷泉,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巨大喷水塔,四周各有88根铜管,一起喷水时蔚为壮观。远瀛观则是西洋楼景区主要景点,曾是乾隆宠妃香妃生活与娱乐的场所。

  从照片上看,远瀛观保存得还是非常完整的,但现在游客们在圆明园只能找到远瀛观剩下一个柱子的大门,这是在经历了1860年“火劫”和1900年八国联军的“木劫”后,又经历了20多年的“石劫”,所唯一留下的东西。

  专家们表示,这些照片和幻灯片对研究20世纪前30年圆明园的变迁和破坏程度,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洛克菲勒档案中心,寻宝小组共发现圆明园西洋楼黑白照片27张,彩色照片2张,他们随后购买了照片拷贝版。

  波士顿:被焚日老照片

  离开纽约,12月8日,在阴雨连绵的波士顿,寻宝小组开始了下一站的行程。

  波士顿是美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诞生过8位美国总统,哈佛、麻省理工等知名学府也都设在在这里。寻宝小组先拜访了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它建于1799年,规模较小,不对外开放,知道的人并不多。在藏书库,博物馆专家菲利普拿出一盒珍贵的老照片,给工作组查阅。

  仔细研究了众多照片之后,专家组成员刘阳找到一张照片,欣喜不已。这是一张长春园的法慧寺琉璃塔照片。所谓琉璃塔,是指用各色琉璃砖装饰的塔,因为琉璃只供皇室使用,因此非常珍贵。乾隆时期,一共建造了五座琉璃塔,分别是承德避暑山庄的须弥福寿寺琉璃塔、北京香山琉璃塔、颐和园多宝琉璃塔、玉泉山琉璃塔和圆明园的这座法慧寺琉璃塔。除了圆明园的这座以外,其余四座都完整地保留下来。

  刘阳介绍说,法慧寺琉璃塔形制与另外四座不一样。从照片可以看出,它顶部是鎏金的铜刹,塔身三层,上圆下方,取天圆地方之意。它位于圆明园后山,一般游客不会注意到。火烧圆明园时,由于材质特别,躲过一劫,但是,也许是伴随着清朝的衰落,这座盛世时修建的塔也于1900年左右轰然倒塌。现在,除了经过挖掘和整理后隐约可见的基座,它已荡然无存。

  据菲利普介绍,照片拍于1875年左右。西方摄影师拍摄的圆明园照片,大多集中于大水法等西式建筑,而中式建筑被毁前的老照片,这还是第一次发现,为中国人保留了一扇图解历史的窗户。

  更令人称奇的,是寻宝小组发现的另一张名为昙花阁的老照片。从照片上看,昙花阁形态完整,精美异常,建筑平面为六角形,象征昙花的六瓣。照片背后还有两行英文,翻译过来就是:“烧毁前的伟大的帝王宫殿圆明园。地点:北京。时间:1860年10月18日”。这个拍摄于圆明园被焚日当天的照片是谁的作品?昙花阁又在圆明园何处?

  据菲利普介绍,照片的拍摄者是意大利人,名叫费利斯·比托,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相机记录北京的摄影师。1860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比托给英国统帅格兰特拍摄照片,得知英军要远征中国。商业摄影师比托知道,如果能拍摄到大量中国照片,在想了解这个神秘国度的西方一定能卖个好价钱。他从格兰特那里争取到作为随军记者前往中国的机会,真实记录了英法联军入侵中国的全过程。目前,在英国大英图书馆,藏有一本比托相册集,都是比托拍摄的1860年北京等地的照片,他将照片编辑成册,取名为《中国》。

  按理说,比托应该是拍摄了大量圆明园被毁前照片的,可是在波士顿,寻宝小组只发现了这一张。有一种说法是,比托后来离开中国,于1863年在日本横滨定居,和朋友共同开办了一家摄影公司。不过,仅开了两年,1866年横滨大火就使他在中国、日本拍摄的大量老照片全部被焚毁。现在留存的比托老照片,大部分是当年他零散卖出去的。当时英法联军中的一些士兵会向他购买照片,作为打仗和旅行的一种纪念。

  刘阳介绍说,昙花阁严格来说并不是圆明园的建筑,而是位于清漪园(颐和园前身)内。当时外国人对圆明园、颐和园、玉泉山分不清楚,全部称为圆明园。比托拍摄完不久后,这座建筑也被英法联军烧毁,化为灰烬。重修颐和园时,由于所需经费巨大,它并没有得到修复,只在原址上重修了一个建筑,就是今日的景福阁。

  在波士顿的另一个发现,是寻宝小组在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找到的一幅宋代佚名的《柳荫牧牛图》,图上盖有18枚印章。经仔细辨认,确认印章字样为“淳化轩”“乾隆鉴赏”“太上皇之宝”等,这些印章成为这件文物曾为圆明园所收藏的有力证明。

  寻访,而非追讨?

  对于寻宝小组的行动,圆明园管理处从出发之日起就一再强调,这并非追讨圆明园流失文物,仅是学术层面的研究。但消息传出后,依然在海外引起强烈反响,一些西方国家媒体也对这一事件表示了极大关注,用圆明园园长助理徐都的话说,“人还在飞机上,下面大概就已经炸锅了”。

  法兰西电视台为此发表评论称,中国的这一行动表明中国将加强对历史文物管理和追索行动。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对于中国此次大规模海外寻宝之旅,大英博物馆十分担忧中国可能趁机追讨国宝。因为根据197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签署的国际间共同保护文物与合法管制文物进出口协定,私藏赃物者必须将文物归还原主。

  圆明园管理处事先就预计了美国之旅虽然此前就有诸多联系,但可能还是不太顺利。据陈名杰介绍,大部分博物馆除了要求一些费用外,都表示愿意合作,但也有一家博物馆在初次见面时就带上了律师,还以为寻宝小组是来“索要文物”的,准备“对抗”到底。但寻宝小组的细心解释松弛了对方“剑拔弩张”的神经,双方最终达成了圆满的合作。

  圆明园最初的设想是把所见到的中国文物都调查一遍,一些资料可以回国后再慢慢研究。但即使把资料带回来,对文物鉴定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国内搞文物研究的专家能鉴定文物真假,说出朝代,却鲜有人能鉴定文物是不是归属圆明园,因为它们并不一定一直陈设于圆明园,还有一些陈设是从故宫和避暑山庄借来的。

  不过,了解这些文物的所在地,至少是比一无所知要前进了一步。“目前最重要的,还在于寻找这些文物的下落,把它们辑录成册,而不是追讨。”陈名杰说。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环球》杂志

更多关于 圆明园 寻宝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