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延安朝圣者”任均回忆录简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0日18:35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革命年代”的人与事

  那些如雷贯耳的人物不再是历史书上简单的人名,而是活生生的人,有喜怒哀乐,有悲欢离愁,有对爱情的执著,有对革命的向往,也有私下的牢骚和对命运的悲愤

  文 李占芾

  回忆录总是很有点看头的。尤其是那些经历了大风大浪还能顽强活下来的老人的回忆录。

  九十岁老人任均同志的回忆录《我这九十年》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在这位曾经的“延安朝圣者”的回忆里,那些如雷贯耳的人物不再是历史书上简单的人名,而是活生生的人,有喜怒哀乐,有悲欢离愁,有对爱情的执著,有对革命的向往,也有私下的牢骚和对命运的悲愤。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治人者总希望百姓像蒙着眼睛的毛驴,只知低头拉磨,这样也就天下“大同”,一世二世乃至万世了。可他们也明白,光有毛驴还不够,还得培养驱赶毛驴的人。而这些培养出来的赶驴人,因为比一般人更了解治术的阴暗和肮脏,所以也容易成为鲁迅先生所谓的“反戈一击”的先锋。

  任均老人的父亲任芝铭是前清举人,就是这样一位“反戈一击”的先锋。任芝铭先生似乎天生就是个反抗者,反清,反袁,反军阀,反蒋。到了大跃进后的“三年困难时期”,已经九十高龄的老先生还是忍不住用那浓重的河南口音抗争,“这不中,河南饿死了很多人,饿死很多很多人,我是要说的!”

  经历过“文革”的人,不会不知道孙维世,仅仅因为“在50年代曾给李立三的夫人李莎送过青年艺术剧院的戏票”,就被“文革”专案组定为“现行反革命”,终于惨死狱中,不见尸首。

  关于孙维世的悲剧人生,曾经与孙维世无话不谈的同龄人、她的六姨任均,自然更有发言权。孙维世为何被养父周恩来亲自下令批捕?批捕前的那段时间她经历了怎样的煎熬?在监狱里又是怎样被非人折磨?在苏联期间,林彪又是怎样苦苦追求孙维世的?孙维世丈夫,著名导演金山在朝战时期访朝时的错误曾经造成怎样的严重后果⋯⋯

  在这本回忆录里,回忆孙维世的文章具有很大分量。这种沉甸甸的分量,不仅来自一个追求幸福抗争到底的女子,更来自那不寻常的“革命年代”。

  九十高龄的老人,回忆起往昔的岁月,没有丝毫的含糊,一切恍如昨日,历历在目,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能看到历史的真面目:周恩来和朱德的密友,很被孙中山看重的革命志士孙炳文会在妻子睡熟的时候,偷偷地给她戴上新买的手镯,好让她醒来时收获惊喜;“文革”中,冯友兰出去挨斗,他的妻子(任均的姐姐)拿个板凳坐在门后等他回来;延安时期,大家都不怎么喜欢江青,一见江青,本来有说有笑的热闹场面顿时了然无趣⋯⋯

  任均老人对这本书的第一标准,也是第一要求,是实事求是。对回忆录而言,这确实是最重要的品质。读毕全书,笔者以为,老人做到了。■

  《我这九十年》 任均 口述 王克明 撰写 华文出版社2010年9月版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瞭望东方周刊

更多关于 回忆录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