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0年中秋节专题 > 正文
法治周末特约撰稿 俞飞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又名团圆节。传统文化中重要性仅次于春节。几千年来,无数动人传说与美好祝愿,积淀国人心底,流传至今。
月照中天,清辉四射,怎不教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此时此刻,又怎不令人顿起思乡团圆之念。
可惜,月圆人不圆。现代社会几多“空巢家庭”,一年又一年,双亲翘首期盼,望眼欲穿。却盼不来漂泊在他乡异国的子女,归来团聚;望不到三代同堂、其乐融融,美梦成真的一天。
团圆节人难团圆,不过是城市化进程提速、核心家庭取代大家庭、代际关系急剧变动及中国迈入老龄化社会衍生出的种种问题的缩影。
团圆节人难团圆,最难忍受的当属老年人。他可以面对平日的冷清,他们却难以接受佳节里的孤独。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据统计,目前中国老龄人口已超过1.67亿,占人口总量的12.5%,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43亿。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指出,今后3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发展态势。预计到2030年,中国高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赶超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占3成,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于是,养老问题初现端倪,暗流涌动,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关注。一方面,未富先老的中国,人口红利好景不再,养老空账困境凸显。另一方面,啃老族能自立,不啃老,已谢天谢地,父母哪敢抱有子女养老奢望。而那些艰难打拼的城市蚁族,不是自顾不暇,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又何忍深责。80后子女赡养父母,谈何容易。传统家庭养老方式,确已捉襟见肘,到了山穷水尽地步。
城市尚且如此,何况农村。君不见,媒体惊曝:中国农村老人自杀率高于城市老人5倍。湖北京山地区,甚至出现自杀屋、自杀洞,部分患病老人不愿拖累子女,选择自我了结。凡此种种,验证中国老人一辈子为儿孙做马牛,牺牲到底,思之泪下。难怪养儿防老的老话,竟遭人戏改为养儿妨老,甚至是不养儿方能防老。
如何实现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历史性跨越?如何化解高达一万三千亿元的养老金空账?何时将农民养老问题正式提上议事日程?怎样才能让数以亿计的中国老人安享晚年,免除后顾之忧?这一系列大哉问,不啻一道道“哥德巴赫猜想”,横亘在国人面前,考验政府和民间的智慧与良知。
养老问题,兹事体大,涉及全民福祉,更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亟待全社会严肃面对。各界宜未雨绸缪,及早因应。倘若一拖再拖,错失良机,到时后患必多,悔之莫及。
放眼国际,美国、欧洲诸国,无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将养老问题提升至国家层面,予以优先处理。举凡养老金体制改革、退休年龄调整、长期照料制度立法、老年人权益保障、医疗心理服务,皆累积丰富经验,值得借鉴学习。
本报善尽言责,特制作12版专题,以飨读者。透过全景式介绍养老院现状、养老产业、养老理财、养老诉讼、制度保障,详尽探讨中国养老问题。期贡献绵薄心力,收抛砖引玉之效。
古有明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关爱老人,就是关怀我们自己。不分城乡,向中国老人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全方位服务,正式启动关爱老人国家战略,刻不容缓。
养老敬老事业,有待子女、政府、社区、企业,以及志愿者踊跃参与,共襄盛举。期待众志成城,早日解开中国养老之结!
谁伴我地老天荒
孤独、病痛、贫困,时时交织,时时分离。
一个失能老人拖累一家人———这是更为深层的养老问题。揆其原因,家庭照顾的缺失,赡养成本的提高,社会机构的缺位,使得养老成为难题。如何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养老设施及养老服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法治周末记者 焦红艳
2010年我国首次公布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引爆全民警觉。截至200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
人终有一老。
孤独、贫困、病痛,这三大困扰老年人的问题,让走访了多位老人的《法治周末》记者感触颇深。通过这些故事,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养老、关注老人。
【病】
社区医院离张老太住的地方仅几百米,可是每次取药都要母女俩相互帮扶着才能走到那里
北京市通州区某小区。凌晨三点半,张老太从疼痛中醒来。20多年的糖尿病留下的并发症时常折磨着她,况且,已78岁的老人本就没有太多的觉可睡。
张老太还有严重的心脏病和高血压,常年靠吃药维持。
和她一起生活的,是她55岁的女儿,患有严重的类风湿。平时不能沾一点凉水,胳膊抬不起来,饭不能做,衣服也都是张老太帮着洗、晒。
张老太知道女儿还没醒,便在床上辗转反侧。捱到6点多,起来在客厅中走来走去。医生说如果她不运动,病情会更严重。
等到7点多女儿快醒的时候,张老太进厨房做好了简单的早饭。
母女俩吃过饭,本该去医院取药,但是由于天气阴沉,女儿的风湿又厉害了,疼得走不了路。
社区医院就在小区门口,离张老太住的地方仅几百米,可是每次取药都要母女俩相互帮扶着才能走到那里。
“这个社区医院太小了,很多药有的时候没有,城里的医院大,但是对我们俩来说,去一次太难了,还得找人、找车,时间久了不好意思麻烦别人。”张老太说。
张老太的糖尿病几十年了,她怀疑最近的浮肿与长年吃一种药有关。上次去社区医院她想请医生帮她看看能不能换一种药,但是这位医生太年轻也不知道给她换什么药合适。
“既然国家鼓励大家去社区医院,应该完善社区医院的设备、配备好的医生。”张老太对社区医院的现状很无奈。
阴天下雨,两个人只能呆在家里。张老太说,天气好的时候,她会到小区的长椅上坐坐,晒晒太阳。
上午的时间里,张老太简单地收拾了一下房间。“我还有两个女儿住在城里,她们来的时候,会帮我擦擦地。”擦地这样的活,张老太显然没法做。
时至中午,张老太又走进厨房,煮了一些冻饺子作为午饭。“这是我另外两个女儿来的时候,帮着包的。每次来的时候都包一些冻在冰箱里。”老人说,她不舒服没法做饭的时候,母女俩就得饿着。
女儿类风湿常年疼痛,稍微好点的时候,女儿会骑着电动自行车载着母亲去菜市场买菜。“对我们来说,买菜做饭都是很不容易的事”。
张老太是几年前城里拆迁的时候,搬来这个位于通州区的小区的。“我记得城里那时就有专门为老人做饭、送饭的饭店,街道办事处的人都知道每家的情况,会定时来看我们、帮助我们。但是这里一直什么都没有”。
小区的物业知道张老太的情况,特意在楼道中有台阶的地方安置了扶手,但这些显然还不够。张老太平时不太愿意麻烦别人,她对这个远离市中心的地方并不是很满意。
“晚饭的时候,我们会做米饭、炒一个青菜,或者吃中午剩下的。”张老太的女儿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