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建议我国社区中配建老年公寓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1日18:34  法治周末

  边上的老人插嘴道,“您瞧,我都忘了您还有糖尿病,这万一吃出个好歹来,我可是罪过大了”。

  老爷子脸上有些挂不住了,说道:“一个护理工,她说的话你也当事儿。”又不耐烦地朝杨大姐喊着:“快把盘子给我!”

  杨大姐只能无奈地把盘子放下。老爷子指着墙边儿的一溜暖壶道,“都是昨儿的陈水,来了不说麻利点去换,还站在这儿偷懒”。

  老爷子一挥手,“还不快去!把房里的暖壶都打满了。还有,这有堆新换下来的衣服,快点洗了吧”。

  杨大姐抱起床上的脏衣服,低着头走到墙边,一只手把四个暖壶都提了起来。她说今天已经算好的了,平时经常是骂骂咧咧地骂一整天的,别的护理员都被吓跑了。

  床位紧缺

  一方面,市区的老年公寓市场火爆、供不应求;而另一方面,却对郊区的老年公寓弃而不住,这成为北京老年公寓市场存在的一种怪象

  高玉花已经在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里住了18年了。

  “我从没打算住进养老院,我有家、有儿女养为什么要进来呢?最初,我只是白天到这里来与同龄人一起唱唱歌、画会儿画,晚上依然回家跟儿女们住在一起”。

  1989年进入北京市一福院的高玉花,直到5年后才真正住进福利院。“有一次,我生病独自在家,突然觉得还是福利院好,一旦觉得不舒服,只要一按铃,护士们两分钟内就能赶到,生病还能吃到特制的病号饭”。

  北京市一福院的老人平均年龄是82岁,其中三分之一是孤寡老人。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曾对养老院的老人进行过一项调查,在调查的100位老年人中,80岁至89岁的老人居多,为44%;其次为70岁至79岁的老人,占29%;60岁至69岁以及90岁至99岁的老人分别为14%和10%。有22%的老人为无子女户,78%的老人有儿或有女,45%的老人有儿且有女。

  在“来养老院的原因”调查中,老人“自己选择”来养老院生活的占较大比例,为37%;来养老院是“孩子们的意思”的占20%;还有10%的老人是自己和孩子们都主张来养老院生活;还有一些老人由于家中房屋不够住、拆迁等其他原因住进了养老院。

  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是距离市区最近的一所市级福利院。据福利院副院长张福兴介绍,该院目前拥有500余张床位,但一直供不应求。为此,今年开始扩建,扩建面积为2.6万余平方米,预计可增加床位630个。

  北京市一福院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扩建后的部分正在装修,包括一室一厅的单人间,也有双人间。招收对象包括健康老人、生活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的老人,不限户籍,但“北京户籍优先”。

  “没有床位,现在已经排了3000多名老人了。”工作人员说,北京市一福院床位价格比较适中,一期一张床位每月大约2500元,二期还没有定价。不过,许多老人已经来排队等候了。问及排队要排多久,该工作人员称,许多健康老人都已住了很长时间了,“排队等着的,排了两三年的都有”。

  附近的第五社会福利院目前也是“没有床位”。该院工作人员说,只接收能够自理的老人。目前,该院共有230张床位,有一二百位老人在排队等候。

  一方面,市区的老年公寓市场火爆、供不应求;而另一方面,却对郊区的老年公寓弃而不住,这成为北京老年公寓市场存在的一种怪象。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燕珉教授表示,我国老年公寓市场整体上是供不应求的,然而事实上有许多郊区的老年公寓却存在较高的空置率。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老年公寓市场参差不一?

  周燕珉指出,以北京为例,一方面因为老年公寓设在郊外,交通、医疗设施等方面存在局限,使一部分老年人不愿去住这样的养老院;另一方面,由于法律、社保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完善,所以许多老年公寓往往只接纳一些健康且能自理的老人,而把真正需要入住的不能自理的老人拒之门外。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尚意曾对北京市海淀区所有的敬老院进行了区位分析,结果发现,海淀区的敬老院大多数分布在北京市四环以外。

  “敬老院本身是一种非营利或利润很低的社会福利单位,它们不可能建在地价很高的城市中心地区,即便在近效区,地价对于兴建敬老院也是难以承受的。”周尚意说。

  专业护理员难求

  老年人的护理工作又累又脏,一定要有责任心,有时家属不理解,还可能被误会甚至遭到人格污辱,很少有人愿意做这行

  同养老院床位一样紧缺的是护理员。一位公办养老院院长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现在很多养老院最头痛的事就是护理员流动性太大、不稳定。

  一般老年护理员上岗前都要经过半个月左右的培训,包括职业道德、热爱老人、热爱护理工作的教育,还要学一些康复知识、生活护理和医疗护理常识等。实际上,要在短短的半个月完全消化培训内容是不可能的,“在工作中还要边干边学”。

  “老人的护理工作又累又脏,一定要有责任心,有时家属不理解,还可能被误会甚至遭到人格污辱。北京养老院的护理员多为外地打工的农民,本地下岗工人或农民工即使找不到工作,也很少有人愿意做这行,因为太苦太累挣得又太少了。”这名院长说。

  在北京,一般护理员的每月工资只有几百元,好一点的公办养老院可达到800元一月,如果是纯民营养老院可能只有五六百元。

  上海养老院护理员短缺的情况与北京一样。一位养老机构负责人说,护理员很难找到40岁左右的上海人。他说:“这工作苦累不说,风险还很大,又需要专业技能,报酬却很低。”

  曾有一位台商想在上海与有关方面合办养老院,但民政局却告诉他,办养老院的事暂且慢谈,我们对老年人护理培训非常有兴趣,能不能先合作看看。

  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每年护理员的流动率达到15%,而现有的护理员队伍也面临职业素质不高的难题。

  有业内人士称,我国对护理员上岗培训的内容单一、浅显,培训学时不足,目前没有统一的专用教材。做得比较好的地区和单位,也不过是各医疗机构及养老院分管的护理部门,自行组织的培训上岗,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制度。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第五十二所,是2002年成立的国内第一所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鉴定法人机构。该所自建立以来,已有近2000人参加了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资格鉴定,取得了相应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其取证率达到90%以上。

  对比养老机构护理员缺乏的巨大市场,这个培训数目仍远远不够。业内人士表示,希望大专院校能够设置相关的专业,系统地培训专业老年护理人员。

  周燕珉认为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我国住宅社区可尝试分三个层面来覆盖老年人的居家及社区养老的需求,即在一般住宅中配置面向老年人的户型、社区中配建老年公寓、社区内设立小规模多功能的老人服务中心。

  周尚意也认为,老年人供养设施有不同的等级,较大规模的有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中等规模的有综合护理中心、托老所;小规模的有老人服务站、老人服务中心。

  “在三个规模的养老设施中,敬老院属于高级的服务中心,因此它的数量应该最少。”她说。

  近日,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城区空间已经比较稀缺,今后新建养老机构可能主要集中在郊区。他介绍,在规划中,对于养老机构的档次将作出控制引导,将普通养老机构、中档、高档养老机构分别控制在合理的比例。“不会做严格的规定,但会从大的比例上控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养老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