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城市化创造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8日13:47  CCTV《今日观察》

  过去三十年,数以亿计的中国人进入到了城市。当今,城市化进程也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专家认为,除了让更多的人进入城市之外,城市化也是一个巨大的开启内需的出路。CCTV《今日观察》9月27日播出:《城市化 新动力(一):必由之路》,以下为节目实录:

  樊纲:经济发展就是充满了各种问题和挑战

  王建:城市化就是一个巨大的开启内需的出路

  城市是一个让很多人满怀着憧憬、充满着梦想的地方;城市也是一个让很多人艰难抉择,充满了烦恼的地方;城市还是一个让人既爱又恨的地方。过去的三十年,数以亿计的中国人进入到了城市当中。未来,城市也注定将成为更多的中国人生活的地方,城市化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城市化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我们又怎样来理解城市化的进程,或者一个发展的过程呢?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王小丫和特邀评论员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共同评论。

  城市化能否带来新动能?

  陈先生:重庆以户籍作为突破口  推进城市化

  (重庆居民)

  拿到这个户口本,农民工转成城市人,享受城市待遇,社保,医保,小孩子读书都可以享受到,心情很激动,感觉话都说不出来。

  王建:城市化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农民转变成市民

  (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其实城市化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从农民转变成市民的这样一个过程,它实际上化的是农民,就是不断的农村人口在缩小,城市人口在总人口当中的比重在提高,这就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

  樊纲:农民进城是工业化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比如现在城市化率是47%、48%,这还是一个静态的数字,关键是要看这个过程。城市化是农民进城的过程,而农民进城的过程又是什么呢?又是农民产业转移的过程,也就是说是工业化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这里面涉及到为什么要进城?为什么要搞城市化?因为城市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城市可以更有效率的利用基础设施,城市可以有人口的聚集,从而发展出更多的服务业,这一切使经济更加加速的发展,使收入提高,能更多的创造就业,从而一方面使一大部分农民脱离原来生产力和收入比较低的农业,另一方面也使剩下来的人继续种田,因为那些地都很宝贵,剩下来的人可以因为耕作了更大的土地,而收入也得到提高,所以这是一个整个经济发展的过程,是经济现代化,包括整个工业化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王建:我们要加快城市化过程

  (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不能说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迅速城市化的过程,但这正是我们这几年呼吁要加快城市化过程的一个起因。一般来说,我们现在人均GDP3000美元,世界各国在走过这一段的时候,平均的城市化率应该是在55%以上,我们现在是47%,这个数字实际上很不完全,因为它其中包括了两亿农民工,农民在城里工作了,进入到城市生活了,但也不叫城市化,因为他的家还在农村,他们在城市里是以非常简朴的生活,在一天天的过。

  王建:城市化创造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原有的增长轨道已经被严重的堵塞了,因为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增长主要是靠外需来提供需求动力的。比如在2003年,中国的进出口在GDP当中的比重大概是两个多百分点,到2007年已经上升到了12个百分点,所以这个需求动力是使中国能够持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一个重要机制,但是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中国的外贸在2009年深度下跌,虽然2010年有所恢复,但2010年5月份以后,美国的经济衰退的阴影又笼罩上来,现在关于美国二次衰退可能性的讨论的声音越来越强了。

  如果中国没有新动力,出口出不去,投资再加,空间也不大了,那么,中国就要创造最终的一个消费需求,在哪呢?我们认为城市化就是一个巨大的开启内需的出路,因为城市人口现在的比重,如果我们把两亿农民工刨掉,那么中国真实的城市化率大概就是1/3,就是30%多的城市人口,这些人口虽然消费很多,但是农村人口是主体,农村人口现在人均收入大概是800美元,像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城市在10000美元,一般平均也在5000美元,一个低收入人口为主体的消费打不开。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推动城市化,中国的内需是不可能开启的,所以要想创造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就必须从城市化角度去考虑。

  樊纲:中国要完成工业化进程  城市化是一个重要的动力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经济发展就是充满了各种问题和挑战,城市化了以后还有城市化的挑战和问题,不可能指望着一个药方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但是看见所有国家的发展进程,都是到了这个阶段,城市化产生了一种新的增长的一种动力,原因是什么?首先是城市化能够创造更多就业,因为它利用基础设施,利用资源的效率更高,因为城市化能提供更多的收入,提供更多的就业,使收入比农民在农村的收入高,而且能使最终留下的农民的收入提高,这个过程真正创造需求。其次,城市在这个阶段需要今后建设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公共基础设施是发展中国家在一定阶段要完成的事情,这些基础设施叫做公共长期耐用消费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在这个阶段,我们要保持进一步的增长,完成工业化进程,城市化是一个重要的动力。

  在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当中,城市化是一条必由之路,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又会面临哪些难题和挑战?

  张平:城市化要带动服务业和消费发展  就必须矫正结构畸形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实际上我们把很多农民工都计算到城市人口里了,但由于户籍和公共产品服务的不均等性,实际上这批人根本是来到了城市,但还不是新市民。城市化想带动的服务业发展,消费发展,矫正结构畸形的问题,在这方面都成了一个很大的制约,那么怎么变成一个市民化的城市,怎么向这个城市提供公共服务,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包含着政府的税收政策的转型,政府要加快税收调整,只有政府能够在这方面进行转型,才能够在很多问题上才有所解决。

  樊纲:城市化的特定含义是人的问题  是如何让农民工市民化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城市化是农民进城的过程,当然城市化也有城市发展,但是它的特定含义是人的问题,是农民进城,是农民工安居乐业的这些问题。因此,最重要的问题是现在我们要思考,如何让农民工市民化?如何让农民工流动的状态真正变成在城里住下来的状态?我也不是说农民在城市化的第一阶段就能马上享受原来户籍贵族的所有好处,它可以一开始水平低一点,但是市民化的进程要马上开始,可以先局部的享受公共服务和公共品的供给,这样才能真正叫实现城市化的进程,否则就是农民到城里打工,而他永远不是城市的人口,他仅仅是城市的一个劳动力而已,这样城市化就没有取得真正的进程。

  王建:城市化是一个大的攻坚战  中国最大的结构失衡就是工业化超前和城市化滞后

  (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城市化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而且它是一个大的攻坚战,因为现在中国最大的结构失衡就是工业化超前和城市化滞后,这个问题已经有60年了。改革开放前,我们不让农民进城,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推动工业化,不推动城市化,叫“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后来又推动“新农村建设”,仍然是不希望农民进城,这些造成了很多的积累性的问题,是对结构大的扭曲,造成了很多的大问题。现在,我们希望能够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重心吸引农村人口定居,但是中国现在的现实问题就是70%的打工农民在沿海地区打工,如果他们在家乡买一处房产,他们不太可能会去居住,所以这个问题就是城市化的趋向,那么我们是朝着一个大城市的方向发展呢?还是以小城镇为主?

  樊纲:借鉴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的经验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怎么办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实事求是的问题,我们看看世界各国发展的情况,中国是后来者,看看人家在实践当中,现实当中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什么。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城市化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