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应该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完善社会福利体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9日10:37  CCTV《今日观察》

  近年来,随着进城农民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农民工举家进城的增加,进城农民已经越来越多地“嵌入”到了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当中。专家表示,农民工进城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让进城农民工享受到完善的社会福利。CCTV《今日观察》9月28日播出:《城市化 新动力(二):农民如何进城》,以下为节目实录:

  近年来,随着进城农民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农民工举家进城的增加,进城农民已经越来越多地“嵌入”到了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当中。目前山东、陕西、重庆等地让农民进城生活已经开始了相关的尝试,大规模的农民进城,相关地方到底做了哪些准备?如何来保障进城的农民在城市当中能够安居乐业?从这些率先让农民进城的地方当中,我们可以获取怎样的经验?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和特邀评论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共同评论。

  如何才能破解农民进城难?

  汤敏:农民工必须真正地作为城市居民在城市里定居下来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首先,我们正在进行城市化,过去,我们有很多农民已经进城了,但是对于这些进城的农民,我们称之为“半城市化”,因为他并没有真正的作为一个城市居民在城市里定居下来,而是来回的跑;另外,他的社会福利各方面,包括保险、子女教育等等这些都没有和城市居民等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从增加内需的方面来说,这非常重要。中国现在正在推动内需,如果有更多地农民进城,能在城市居住下来,能够享受城市生活,同时能增加内需,所以从各种原因来说,农民进城很重要。

  张晓山:成都的探索值得注意和值得关注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实际上,现在各地的一些做法都是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框架下进行的,比如成都,现在成都属于“四大系统工程”,其中第一个就是产权改革,就是确权颁证;第二个工程是社会服务、公共服务;第三个是治理结构、治理机制的进一步改革完善;第四个是土地整治,现在提出要建设用地票,提出农民可以自行的开发土地,农民可以吸引社会投资进入,这样农民自己能够拿到地票,然后进入土地市场进行交易。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实际上指的方向就是最终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就是土地同地、同价、同权,在这个过程当中,最后使工业化、城市化、土地增值的这部分利润,由农民和政府和企业各方面来共享,所以成都现在探索是比较值得注意和值得关注的。

  杨剑眉:农民变市民  让农民工享受城市的幸福生活

  (农民工进城成为城市居民的代表)

  在外打工九年之后,我终于在离自己农村老家50公里外的城里买了房子,享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模一样的待遇。比方小孩上学一年级,原来就要交插班费,现在就没有;至于医保,在乡下我们都办了医疗保险,在县城里面都是通用的。

  李铁:让农民进入城市  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那么减少农民往哪里减呢?让农民进入城市,加快我们国家城市化进程。

  汤敏:农民工进城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进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很多因素缺一不可。首先第一,农民进城要完全自愿;第二,我们需要整个的一套的社会福利体系,来让这些农民工享受,也就是让农民工“市民化”,他要跟市民享受同样的待遇,特别重要还有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因为现在在城市居住,最难是住房,如果他还处于比较底层的时候,作为市民,他应该同样享受廉租房,或者经济适用房,这样的待遇就涉及两个问题:第一,城市在短期内能提供多少住房?第二,农民工自己本身要有一定的能力。所以农民工进城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让现在将近1亿3千万的农民工全部进城,再把家属也全部带进来,现在各地也都在慢慢地探索。

  张晓山:农民工进城一定要“两头都挂”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实际上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劳动者及其家属进入到城镇安家落户,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历史变迁,但这个历史变迁是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是两头都挂呢?还是两头都不挂?所谓“两头都挂”就是指一部分农民在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一方面,他原有的宅基地、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承包地,这部分的用益物权得到保障和保留,另外他在城市能够得到生存权和发展权,也就是他的住宅、就业机会、医保、子女入学等等这些方面能够逐步的得到保障,能够享受跟城市居民的同等待遇,这就是两头都挂上了,这样,他就能进退有据,能整个保证我们的历史变迁能够比较平滑。

  所谓“两头都不挂”,就是农民工进了城了,就把他的地全收了,然后一脚踹,给他点补偿就完事。进城之后,城市的社会保障等方面也都没有完全落实,最后是无地、无业、无保障,这样就会造成很大的社会问题,所以“两头都挂”是一个历史阶段的必然现象,将在一定时期存在,“两头都不挂”是我们一定要避免的。

  如何让数以亿计的农民进城?我们在体制改革、政策调整方面,还应该有什么样的突破?

  汤敏:要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双方的积极性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如何能够在各地进一步的来推进农民进城,真正把工作落实到实处?这一定要有两方面的积极性:一方面是农民自己本身的积极性;一方面是地方政府本身的积极性。因为农民工进城,要提供整套的社会福利体系,就要巨大的一笔投入。比如在沿海城市,一个农民工进城,他的整个成本大概在13万到20万人民币左右。所以农民工进城要“人地挂钩”,就是城市收了一个农民工,让一个农民工变成了城市居民,这样从中央和土地等方面,又给农民配套的有一块地,或者在土地的规划和增加的时候能增加一部分;另外一个是“人钱挂钩”,就是吸收一个农民工以后,在这种财政方面,我们要有一些机制,比如对贫困地区的话,中央可以通过一部分的分成,拿一部分钱出来,或者通过债务,或者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先投入,先解决现在的燃眉之急,这些问题都需要考虑。

  张晓山:地方的眼光不要只盯着农民的地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就农民进城的问题,在各地地方的一些做法当中,实际上有的是把眼光盯着农民这块地的,比如原来提出的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等等,实际上,农民进了城以后,能够腾出很多地来开发利用,有地票,或者是作为建设用地指标,这样可以更好的搞开发,然后通过土地转用,进行招商引资、开发等等,这个也是发展当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如果地方只把眼光盯着农民的地,而不是把农民进城的伟大的历史意义从更广阔、更深远的意义来考虑,就可能会走偏。所以现在各地也是在逐渐的在探索这些问题,比如有的地方明确农民的土地的产权,然后农民可以在市场上作平等的交易。另外,在社会公共服务方面,最终是土地整治,土地整治就涉及到土地开发利用当中的各个权力主体的利益分配问题,所以这一方面要再做一些探索,这个探索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进程,在这些探索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纠偏,不断的完善。

  陆铭:土地换保障的实施要跨省市进行再配置

  (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资金的来源,实际上土地换保障里有一块巨大的收益在土地的增值收益,土地的增值收益是在市域范围之内大?还是在跨省市的进行再配置以后大?显然是后者。

  如果这个建设用地的指标使用权,可以由内地的一些城市拿到沿海地区来用,这个土地的增值收益是远远超过在内地的市域范围之内的增值空间的,所以这个巨大的土地增值收益实际上就可以成为未来让农民工在城市里面落户,并且获得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一个资金来源。所以未来的所谓土地换保障,或者土地换就业的改革,关键一个需要改变的地方就是要跨省市区的范围来做这件事情,这才能使得未来的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劳动力流动的方向一致起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大量打工的人,实际上在沿海的大中城市找到工作了,但是现在土地换保障的实践,实际上是在内地城市里就地搞的土地换保障,这个是未来改革方向里,需要重点加以解决和突破的一个方面。

  汤敏:农民工进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中国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一个最成功的和最重要的经验就是要渐进式的改革,同样农民工进城也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第二,我们要把这套激励机制设计起来,要有农民工的参与,重视农民工的发言权,同时,建立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

  张晓山:不要搞“一刀切”  要根据各地的情况因地制宜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中国各地千差万别,各地的情况都不一样,千万不要搞“一刀切”,而应该根据各地的情况因地制宜,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本着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财产权利和民主权利作为基本前提,再进行各种议案的探索,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我们要有预案,要保证进退有序。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农民工 城市化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