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船长詹其雄所在村庄渔民称近年常遭日本军舰驱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30日18:17  时代周报

  深沪镇渔民:世代守望钓鱼岛

  本报记者 龙婧 发自晋江深沪镇

  詹其雄打了24年的鱼,他从来没想到过,自己有一天会得到如此大的关注。

  9月25日凌晨,詹其雄被中国政府的包机接回福州,随后进行体检和休养。

  在前后长达18天的日子里,渔民詹其雄的命运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

  船长回家

  9月27日这一天,詹其雄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福州晋江的深沪镇港阜村。

  在前一天,村里就因为他的归来,陷入了狂欢而忙碌的气氛。巨大的金色充气拱门,从公路口一直立到了詹家门前;“热烈欢迎詹其雄船长平安归来!”和“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字样的横幅,随着红色氢气球飘在拱门周边;小学里的鼓号队和村里的老年腰鼓队,都被拉了出来;甚至他们还请来了军乐队,爱国主义乐曲从早晨8点,一直没有停过。

  早晨9点,鞭炮声炸起。船长脖子上挂着花环出现在了村口。他脸色平静,抿着嘴,不说一句话,却不断地举起双臂,两只手打出V字,在他身边的妻子,则忙着把伸到儿子前的镜头挡开。

  亲人拥了上来,姐姐詹越红在弟弟头上弹抚了两下,按照他们的风俗,那样能把晦气去掉。

  詹其雄跨过意味着消灾去难的火盆,在家中的供桌前跪了下来,那里,供着因听到长孙被抓的消息而急怒去世的奶奶的灵位。他烧了一炷香,磕了三个头。然后,他接过了姐姐煮给自己的一大碗平安面。

  终于回来了。

  对于詹其雄的遭遇,他所在的深沪镇的渔民的普遍反应是,“我们祖祖辈辈都在那边打鱼”,也有持谨慎态度的,“最近就不去那边了,停一阵再去吧。”

  但自始至终,没有一个渔民说出不再去钓鱼岛打鱼的言辞。就连詹其雄回国后接受采访也说:“我以后还会去钓鱼岛打鱼!”

  千年渔港深沪镇

  深沪镇,建于唐开元六年(718),唐时称壁山里,宋时称弦歌里,元正式启用深沪。在泉州32港的记载中,深沪独占两大港口。

  1000多年以来,打鱼一直是这个地方的传统生产方式。直到如今,以有2500户居民的港阜村为例,依旧有8成居民靠打鱼为生。

  “我们这里的男孩子,一般十七八岁就出去打鱼了。”60岁的渔民陈义(化名)依然在海上奔波,他走上渔船的年纪是18岁,陈义说,即使在20年前,这样的传统依然存在,只有到了近十年,男孩子们才不再继承祖业。

  随着科技进步,渔村已经现代化。小洋房占据了镇子的大部分角落;舢板被百吨级轮船代替;鱼群的定位由雷达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习俗的丢弃。在这里,每隔几步就可以看见为了防止海边潮气而用石头打造的窗户;家家户户都供奉着妈祖,人们虔诚祈祷这位善良的女性保佑在外打鱼的亲人平安归来;而女性,至今都被忌讳登上渔船。

  每天,都会有渔船满载而归。当这些渔船靠岸时,一个被充作临时市场的铁皮凉棚总是被迅速搭起。被打上来的鱼,早就被分装到鱼箱内,一摞摞被起重机拉到岸上—这里卖鱼,并不似市场里按斤论两,他们只按盘算,他们管“箱”叫“盘”。

  一盘盘鱼被倒进拖拉机里,满了,车就走,再换上一辆。这个时候,船主的妻子通常会站岸上清点盘数,顺便算账,船主和船长笑眯眯地在驾驶舱里看着女人们仔细计较。卖鱼这种事情,打鱼的人并不过多参与,这些大多数由船主亲戚完成。

  如果当天天气好,鱼被运上岸后,船会再次驶向大海,这一走,又是十天半月。8、9、10月是最好的打鱼季节,除非是天气过于糟糕,否则,渔民们是不会歇息的。

  “哪里有鱼哪里去”

  船开哪里,船长也只知道大概方向。

  “哪里有鱼就往哪里去。”陈柱雄的船刚刚从外海回来,他在驾驶舱里等着卸货。这几天天气好,等鱼一卸下来,他就会带着船员再次出海。

  他说,捕鱼过程中,是否能打上鱼,都要依靠船长。

  在外人看来,平静的大海都是碧海连天,波纹与波纹之间并没有两样,但有经验的渔民一眼看去,每一道波纹下面,也许就蕴藏着鱼群游过。

  即使有雷达的辅佐,可以锁定鱼群的方位,放网的深度、角度,还有时间,都是关键。不然,一网下去,鱼群悠哉游过,网里除了烂虾和海藻外,什么都没有。

  打不上鱼或者打不够一百盘,就要亏钱。

  这些去外海的渔船,至少拥有三个发动机,一天的油钱就得1万多,还有船员工资、回来的检修费用,零零碎碎,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如果空着几次出海后,也许,这渔船就得易主。

  这并非虚言,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就亲眼目睹了一艘渔船由于多次出海无功而返后,最终被灰心的船主卖掉。

  种种压力,让船长的经验显得至关重要。比如詹其雄,他的打鱼能力就是在当地排得上号的,他的父亲就是老渔民,17岁时,他也上了船,接替父亲的职位,当了船长,到现在已经有24年的打鱼经验。

  如果能做船长,除了固定薪水、卖鱼的收益,他们跟船主六四开。船长拿6成,船主只拿4成。这意味着,鱼打得越多,船长的收入也越高。但这种看起来似乎不错的薪酬,带来的却是更多的压力。因为他必须保证出海有所获。一旦几次打不到鱼,船长虽然看起来并无什么太大的损失,名声却是会坏掉了。“以后不会有人来请你的。”陈柱雄的妻子蔡艳凤说,这在渔村来说,是一种耻辱,一种非常大的杀伤力。如果做普通船员,一天只有150元的收入,虽然也会有分红,但那少得可怜。

  蔡艳凤很心疼自己的丈夫,因为陈柱雄又瘦了。她说,一到渔季,丈夫就会瘦下来。因为很多时候,渔船要追着鱼群跑,什么时候下网,眼睛一刻不转地盯着,几天几夜都合不上眼。如果空船而归,丈夫有时候连觉都睡不着。“到了11月份,就很难打得到鱼了。”蔡艳凤说,虽然渔期是从8月1日到明年的5月,但最好的打鱼季节,却只有3个月不到的时间。而今年,晋江开渔后,接连遭受了几次台风,大家的收获都不多,心里肯定发急。

  传统渔场钓鱼岛

  不过,渔民们一再重申,他们并非是打不上鱼,才不得不冒风险去钓鱼岛打鱼。

  “渔民嘛,都是哪里有鱼去哪里。”几乎每一个去过钓鱼岛的渔民,都会用同一句话回答。在深沪渔港停泊的将近400艘渔船中,大约有1/4的渔船,去过钓鱼岛。

  你不能泛政治化把这个看做是一个渔民捍卫国家领土的爱国之举。事实上,他们的动机仅仅是因为那里鱼多。

  钓鱼岛位于我国东海靖鱼场。太平洋黑潮流经这里,带来了大批鱼群,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在钓鱼岛与东南方的北小岛、南小岛之间,还有一条宽达l000多米的“蛇岛海峡”,风平浪静,成为渔民的天然避风港湾。在这个海峡港湾中,还盛产飞花鱼,台湾省基隆、苏澳两地渔民,常靠此渔区生存。

  钓鱼岛的鱼多,是每个渔民都知晓的事情,渔民说,钓鱼岛最多的鱼是剥皮鱼(绿鳍马面鲀),这种鱼在鱼市里要几元钱一斤,已经算是比较贵的。

  这个地方离深沪渔港并不远,300多海里,船突突开过去,20多个小时就到了。这也不能算他们越界,每个船长都一直严格按照海防线的标识去打鱼。他们的手上和渔船机器上,都有一张海防图,中国的海岸线画得清清楚楚—当然,钓鱼岛也画在其中。而另一个原因是,他们的祖祖辈辈都在那片海域里打鱼,渔民们从来不觉得,那是日本人的地方。

  但渔民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年去钓鱼岛打鱼,运气不好是要受气的。因为,日本人的巡逻艇,现在越发频繁地出现在了渔区,而且,巡逻艇的数量,又增加了几艘。

  遭遇日本巡逻艇

  “有啥不能去啊,几十年了,年年都去。”陈义(化名)说,他打鱼已经有40年,几乎每年都会去钓鱼岛。

  在陈义的记忆中,他的父辈甚至父辈的父辈,都曾在钓鱼岛打鱼。遇上风浪,他们还会去“蛇岛海峡”避风浪。“父亲那辈人,还去岛上捡过鸟蛋。”老陈说,他最初学打鱼时,也没看见过日本人的军舰。

  1972年美国将琉球主权移交日本时,一并将钓鱼台列屿的行政管辖权也交给日本,在外界的抗议下,美国人表示,钓鱼台列屿的移交,与主权无关,但事实上,却让中国和日本,在此后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就钓鱼岛主权问题,存在极大争议。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就开始不停抗议,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登岛或试图登岛以具体行动宣示主权,称为“保钓运动”。要求将钓鱼台主权回收,但这么多年来,该岛实际被日本控制、被划为冲绳县石垣市的事实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

  在老陈的记忆里,日本人的巡逻艇,是在十几年前出现的,但那时船几乎碰不到,即使看到了,也就是示意渔民离开,态度相对温和。他们偶尔也会碰见台湾的渔民,但日本军舰对台湾渔民就不太客气,每次都会拿舰艇搅起大浪,逼迫台湾渔民离开,甚至还动用高压水枪。

  随着中国在东海问题和春晓油田开发上的主权开始明确,日本巡逻艇对中国渔民,在这两年,逐渐严厉起来。

  “以前是离岸15海里或者12海里才采取行动。”陈义说,现在他们渔船离钓鱼岛还有40多海里,日本的巡逻艇就开始靠了过来。最多的时候,五六艘日本舰艇一起靠过来。同时,日本军舰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过去一两年遇不到一次,但这几年,几乎每年都会碰上。陈义说,日本军舰很大,会过来朝他们喊话。“喊什么,海上风大,我们从来没听清楚过。”老陈说,但他们从日本人的动作和语气,一般都会判断出是让他们离开。

  而另一个去过钓鱼岛的陈姓渔民则说,日本保安官会用中国话和英语连续喊话,大意是“这是日本的领海,请离开”。这些都是预先播放事先录制的广播,大意声称怀疑中国渔民有非法捕鱼行为,要求他们立即停船接受检查。

  渔船不肯退后,军舰会进行驱赶,直升机也会出来,他们会盘旋在渔船的上头,直升机螺旋桨的风很大,刮得人都站不稳。渔民们最怕的不是这个,他们最怕的是,渔船被日本巡逻艇逼停,这时日本人会带着枪械上来,对渔船检查。“这个时候最麻烦,一查就是好久,搞不好还要没收渔具。”这个老渔民说,打鱼的渔船一旦被没收渔具,损失就是十几万元的事情。为了对付日本人,深沪镇渔民近年来添置的新渔船,船身多采用加厚的高碳钢板,防撞击能力有了提高。

  生活仍要继续

  这几年,深沪镇的渔民们很少去钓鱼岛打鱼。但渔民们否认,这跟日本巡逻艇的驱赶有着直接关系。“巡逻艇只是赶赶我们,相比之下,我们更害怕风暴。”一位吴姓渔民说,船到大海上,什么信号都没了,要是碰上风暴,得吃很大的苦头,日本巡逻艇跟天气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

  这名渔民说,这几年,他们不去钓鱼岛打鱼的原因,仅仅是因为那边没有鱼群出现了。“打不到鱼,还被日本人刁难,谁会去啊。”吴说,这几年,他们只去过钓鱼岛海面一次,那一次,没碰上日本人的巡逻艇,但也没打到鱼,亏了几万块。

  陈柱雄手下的船员说,今年,钓鱼岛海域突然出现了大批鱼群。闻讯的渔民于是纷纷赶过去进行捕捞。詹其雄不过也是听到消息,过去打鱼而已。没想到,这一次日本人却真的动了手。“我们最近肯定是不会去了。”陈柱雄说,但他说,肯定不会一辈子不去的。

  詹其雄的遭遇,并没有让在钓鱼岛海域打鱼的渔船少一点。在他回来的第二天,中国政府宣布,中国渔政船将在钓鱼岛进行巡逻,并将常规化。而在那边进行作业的渔船,也并没有减少。

  而那些从外海捕鱼回来的渔船,因为要忙着出货,大部分船员们甚至不知道詹其雄已经回到家中。

  在他回来的那天,当夕阳快要落入海平面时,又一艘渔船要远航了。

  汽车拉来了碎冰,整车碎冰沿着黑色塑料布倾泻而下,奔入船舱—鱼被捞起来时,这些冰屑会立即覆盖在鱼身上,不然,十天半个月的航程,到岸上时,鱼早就腐烂了。

  船舱被冰屑填满,渔船扯出一声悠远的汽笛,起航了。

  他们要去鱼多的地方。

  鱼多的地方,也许是台湾海峡,也许是香港海域,还有,钓鱼岛……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钓鱼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