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全民打拐盼“拐点”
文/贾立君
近日,来自江西、河北、广东、内蒙古等地的30余名家长,在北京街头拉开自制的百米“寻子墙”海报寻找失踪子女。“寻子墙”中一张张活泼可爱的童稚容颜背后,伫立着一个个心力交瘁的父母,聚焦无数关注目光。
尽管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一直是政法机关的打击重点,但受利益驱使,丧心病狂的人贩子近年来沉渣泛起,并呈现犯罪组织职业化、集团化,犯罪手段暴力化、多样化等特点,成为继毒品犯罪和武器走私之后的全球第三大非法贸易、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犯罪问题。在强烈谴责犯罪恶行的同时,公众也应反思社会管理漏洞及其深层原因。
当前,我国拐卖犯罪成因主要呈现出四个特点。首先,“买方市场”庞大导致拐卖犯罪屡打不绝。有的农村“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一些人不顾法律约束,非法收买儿童,形成巨大的买方市场。
其次,社会管理漏洞给了人贩子可乘之机。由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入托难、入学难,家长们忙于生计,无暇看护子女,成为人贩子的主要侵害目标。有的地方劳务中介机构管理不规范,人贩子混迹其中。一些城市街头儿童、残疾人流浪乞讨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整治。一些地方户口管理不严格,致使被拐妇女儿童能够落户、上学。
再有,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诱发拐卖,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女青年外出务工,容易被拐骗。
同时,群众反拐防拐意识淡薄,法制宣传教育滞后。一些人认为介绍、收买儿童是积德、做善事,认为人贩子是介绍婚姻的“红娘”。更为严重的是,某些基层干部对这种犯罪行为也存在模糊认识。
今年9月25日,是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30周年纪念日。30年来,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行使我国少生了4亿人,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子女数量的减少,也令中国家庭对于孩子的期望、重视和敏感度远远超出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人口拐卖对社会人心的杀伤力也由此更显惨烈。
各级各部门的决策者、执行者,有责任、有义务站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来看待打拐的重要性,全面开展综合治理,多部门联手依法严打,尽快设立专门打拐机构和专项经费,加大对拐入地的治理力度,坚决处理收买人员,消除买方市场,营造“全民反拐打拐”氛围,让人口拐卖势头现出“拐点”,让离散的亲人重新团聚,骨肉莫再分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