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半个月来,香港社会高度政治化:康泰旅游巴在菲律宾被劫持的人质事件;钓鱼岛风波中,日本扣押中国渔船……这类事件的新闻,几乎天天占据媒体头版头条。不说读者,传媒人也都疲了。换一个视角,发生在香港的一桩新闻却没引起人们关注,其实,它带给人们诸多启示。
这一事件就是:一女教师为了能穿着裤子进学校,历经3年争穿裤权,日前终于获胜。
2007年9月,“80后”女孩邝皓凝获得全职教席,开始人生第一天上班,兴冲冲走进中国妇女会冯尧敬纪念中学。是日,校长见这位女教师穿着长裤,于是召她去谈话,指她违反学校女教师衣饰指引,要她以后改穿裙子到学校。这位女教师不理解,自己上穿针织上衣,下配西式长裤,穿得整洁得体,完全符合教师形象。翌日,她依然穿长裤进学校。校长拿出文件给她看,声称如果双方合作不愉快,她可以提出请辞。以后的两天,在早会上,校长当着师生的面召见邝皓凝,众人都以异样目光注视她,令她倍感尴尬。
女教师邝皓凝有感于在学生面前饱受羞辱,自认教师尊严受损,上班才一个月便辞去教职。她说:“其实,我可以逆来顺受,但我不想助长歧视。最初获聘时,校方对我没有提出过任何服饰要求。为什么对男教师却没有特别要求,这无疑涉及歧视。”当时邝皓凝饱受压力,几乎夜夜失眠。她说:“我每天上班都提心吊胆,担心被炒鱿鱼,失去第一份工作,往后人生之路不知该怎么走。”
但邝皓凝坚持自己的信念,“做人做事要分清是非对错”,于是挺身而出。她说:“以往不少女教师面对学校无理要求逆来顺受,这不是个人的事,涉及的是女性群体的基本权利。”上班一个月后,她最终不堪压力而辞职,转往另一中学任合约教师。
对冯敬尧中学“穿裙着裤”的事,她始终耿耿于怀,于是向香港平等机会委员会(平机会)投诉。2008年7月,平机会调解不果,邝皓凝随即要求平机会提供法律援助。2008年10月,平机会法律及投诉小组回复邝皓凝,不会提供法律协助,因难以“清晰界定是否构成性别歧视”。2009年年初,邝皓凝再去信平机会,要求法律及投诉小组重新考虑,于是小组就此个案寻求独立司法意见,大律师研究案情后,认为此案“属具有可争辩性”。2009年7月,取得独立意见后,平机会决定向邝皓凝提供法律协助。2010年5月20日,平机会入禀区域法院,为邝皓凝控告冯敬尧纪念中学,指教师服饰守则违反《性别歧视条例》。
这一投诉,前后争辩3年,直到前不久,双方选择庭外和解,没有将争拗交由法庭裁决。冯敬尧中学愿意对此事件作出道歉和赔偿,邝皓凝终于获胜。
由于这次双方庭外和解,没有将争辩交法庭裁决,因此未能成为案例,一旦以后出现同类情况并不具约束力,但仍有借鉴价值。它提醒港人,香港法律不允许在衣着规定上出现性别歧视。就法律层面而言,还有一点需关注的是,女教师入职时,聘书等一系列教师服务条件,都没列明对教师的服饰规定。招聘时,若要求女教师必须穿裙上班,一方要打,一方愿挨,两厢情愿,由女教师选择是否应聘。虽然这一规定最终或许仍因涉及性别歧视而遭挑战,但聘书、合约白纸黑字写明,女教师便不会像现在这般理直气壮了。
学校是学生授业解惑的场所,如果只允许穿裙子,打压穿长裤的女教师,这何以让学生领会多元、自由、包容的价值和真谛。从当今更普遍的同理心而言,很多专业人士,比如在香港中环,诸多女律师、女官员、女财经界人士,穿着裤子出现在街上,出现在办公楼,出现在各种会场上,没有任何人会觉得不得体。
教师衣着究竟如何才算“专业形象”?有学者提出,香港社会应该就此展开讨论,何况,这牵涉的不只是学校,还有各行各业女子的着装。笔者却觉得,各人眼中,“端庄”的定义不会完全一致,何必为此浪费口舌笔墨,还是让穿着权交给女子自由决定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