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雍正年间发挥到极致的密折制度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9日19:29  文史参考

  发挥到极致的密折制度

  康熙帝喜爱出行,木兰围猎。雍正帝却没有这份闲情逸志,他继位后,下诏罢免鹰犬之贡,宫中的畜养珍禽全令放出,一个不留。史料中记载,在统治帝国的13年当中,雍正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紫禁城和圆明园中度过的,很少出京巡游,而如何做到在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这就要靠一项特殊的君臣交流方式——密折制度。

  雍正年间,封疆大吏在上任前,皇帝会把他叫到跟前亲自训勉,并交给他一个密匣,上有两道锁,而钥匙则只有皇帝和拿匣子的大臣才有。大臣会不定期地将一些重要情况写成折子,不走正常的渠道,而是用这个匣子直接送给皇帝亲拆御览,皇帝有什么指示意见,随手用朱笔批于折后,然后再密封发还给原奏人,所有内容除君臣二人外界不得而知。

  雍正和别的君主相比,有着非同寻常的资质:一是精力过人,除了处理一般政务一天还要批十几封奏折,这种其他君主也许视为畏途的事,雍正做起来却有滋有味,至今仍存的满、汉文奏折达41600余件;二是多疑忌苛,这类实质为“小报告”的密折正是雍正防范臣下欺蒙的利器。

  雍正对密折所作的朱批,有时洋洋洒洒一本正经,有时嬉笑怒骂全无避忌,甚至常常不避村俗俚语。朱批内容极其广泛,上至军国要务,下至身边琐事,无所不包。例如,他在朱批中告诫臣子要节省纸张,“一折一封”岂不浪费,“便三四折一封何妨”,也有十分口语化的语言“该!该!该!该!不要饶了他们⋯⋯”、甚至直言“朕大笑惊讶览之,朕笑的了不得⋯⋯”等等不一而足。

  书写这些朱批占用了雍正在圆明园的大部分时间。史书记载,雍正只在自己的生日那天才会休息,13年来,他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在数万件奏折上写下的批语多达1000多万字。在中国封建皇帝中像雍正这样勤奋的十分罕见。

  雍正皇帝把康熙朝就已经存在的密折奏报制度调控得更为完善和严密,康熙一朝,具折奏事的官员有100多人,雍正朝则增加到了1200多人。通过这样的密折制度,雍正足不出户便通晓天下事。

  雍正初年的一天,有一个官员买了一顶新帽子,第二天上朝“免冠谢恩”,雍正皇帝跟他半开玩笑地说,不要把你的新帽子搞脏了。状元出身的王云锦有一天跟亲朋好友玩“叶子戏”,叶子突然丢了一片。第二天上朝,雍正皇帝问他昨晚上怎么打发的,王云锦如实回答。雍正皇帝笑道:“不欺暗室,真状元郎。”然后从袖子里拿出王云锦昨晚上丢失的那片“叶子”,对他说,“拿回去把那一局接着玩儿完吧。”王云锦惊得目瞪口呆。

  正大光明殿东侧有五间叫做“洞明堂”的大殿,每年秋末霜降后处决犯人时,皇帝都会在这里逐一核准“勾到”,对犯人的命运做最后的裁定。皇帝“勾到”之处,紫禁城内懋勤殿,避暑山庄是依清旷,香山是正直和平殿,圆明园则是洞明堂。清史稿中记载了这样的一次“勾到”,雍正十一年(1733年),皇帝御驾至洞明堂,一边阅读黄册一边听相关官员宣读人犯案情,雍正听罢,如果表示“情有可原”,该犯便免于笔勾,若“法无可贷”便令大学士笔勾该犯姓名,判以立决。勾到这天,所有人犯都要被绑缚刑场,听候皇帝的处置。雍正勾点完毕,刑部立刻派人飞马传旨,被点到名字的犯人就会被人在脸上用笔书“斤”或“交”字,意为斩首或是绞刑。免于死刑的人就会被送回大牢,民间称之为“陪绑”。

  书画中的文人气质

  繁忙政务之余,作为放松自己的方式,雍正热衷于为自己绘制肖像,在十二月行乐图中,就有一节表现画师在为他画像的内容。紫禁城中有一处皇家画院,名曰“如意馆”,而在圆明园的洞天深处也有一座“如意馆”。作为圆明园中的一个常设机构,这里集中了帝国最优秀的一批画家,他们是整个圆明园的设计师,也是皇家的御用画师。

  在宫廷画师们为雍正帝留下的御容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自信坦然,还带着一些幽默感的君主。他的肖像和行乐图,总是变换出各种面貌,如同一场花样迭出的“模仿秀”,如吟诗的李白、偷桃的东方朔、乘槎升仙的老者、身批袈裟的僧人,甚至还有着西洋服饰,带假发的猎手。他像一个顽皮嬉戏的孩童,穿戴奇装异服,装扮各色人等。这个东方超级大国的最高统治者,似乎极力想体验各种各样平凡的人生。

  在这些画像中,雍正也常常身穿汉族文人的传统服装。在仙境般的圆明园,雍正将自己想象成那些超凡脱俗的文人,寄情于山水。或许,文人们追求的自由和淡泊是权力包裹中的雍正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渴望。大清的祖先是游牧民族,但是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汉人。为了驾驭庞大的帝国,皇帝必须掌握汉文化的精髓,而文人就是汉文化的象征。

  自秦始皇以来,中国曾经出过数百个帝王,但就文化素养而言,这些个发祥于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族统治者却是其中的佼佼者。皇家的文化素养来自于严格的教育。皇帝在圆明园期间,皇子们也跟着一起到园子里的“上书房”来学习。圆明园的上书房,在前朝区东侧福园门内的洞天深处,与如意馆一墙之隔。

  圆明园的鼎盛时期,皇子和公主都随园居住,包括婴儿也要在园子里“育喜”。清代康熙以前的规制,一旦皇子成婚,就要分府居住,封爵以后还要另赐花园。雍正以后,圆明园规模日渐扩大,皇子年龄稍大时便在园内赐给居所。

  雍正年间,弘历先后赐居桃花坞和莲花馆;乾隆时,十五阿哥颙琰5岁时被赐居天然图画的五福堂⋯⋯直到老皇帝去世,新皇帝登基,这些皇子就要“出宫分府”。道光皇帝曾经把熙春园和近春园分别赐给他的三弟惇亲王绵恺和四弟瑞亲王绵忻,这两个园子在现今清华大学校区内;咸丰时期,咸丰皇帝曾经把朗润园赐给六弟恭亲王奕,蔚秀园赐给七弟奕譞,这两个园子在现今北大校区内,可惜风物已大为不同。清代的亲王昔日为皇子时,都要在圆明园中上学、习武,丝毫不得马虎。

  近视眼皇帝的生活乐趣

  雍正在位期间,虽然没有像康熙那样巡游南北,但狭小的生活范围并不影响他以自己的方式体验生活乐趣。

  史料记载,雍正帝在园中,喜欢雕虫玩物、西洋奇巧,不仅懂得欣赏,还对制作颇有见解,交由下属办的差事总有自己非常具体的要求。一次他给内务府的上谕中,详细说明所需香袋的制作式样:“着照现在挂的香袋式样,用象牙雕刻透花做一对。象牙墙像火镰包的掐簧,两面盖,透地糊纱,或盛鲜花,或盛香,皆用得。香袋边不必做挑出去的丝子挂络,底下要钟形,上边要宝盖形,中间或连环、方胜俱可。钦此。”不仅下令制作,还把款式和花色描述得如此详细,足见雍正自有一套时尚品味。

  雍正皇帝年轻时视力就不好,常年批阅奏折又加重了近视,他很早就开始配戴眼镜,眼镜全由内务府造办处制作,造办处档案详细记录了雍正关于制作眼镜的不少旨意,如“将水晶、茶晶、墨晶、玻璃眼镜,每样多做几副,俱要上好的”,“照朕用的眼镜,再做10副”。据不完全统计,造办处为雍正帝专门制作的各式眼镜有35副。雍正帝把这些眼镜随处安放,每到一地,随手可取。因眼镜有如此好处,雍正也将眼镜作为赏赐之物,甚至用于劳动保护,指示造办处专门制作玻璃平光眼罩给建造房屋的泼灰工匠用于保护眼睛。

  雍正帝还屡次谕示制作狗衣、狗笼、狗窝、狗套头等。他亲自规定样式,做成后又多次修整。他很喜爱西洋器玩意,如通天气表(温度计)、千里眼(望远镜),常常令内务府造办处仿制。

  雍正在圆明园中不仅自己玩,也忘不了与他人同乐。在圆明园的后湖与福海之间,有一个景区叫同乐园,顾名思义就是皇帝与大臣后妃们一同娱乐联欢的地方。

  同乐园内有著名的三层大戏楼——清音阁。这个戏台顶层设有滑车,开戏时列仙诸神从上层降下,鬼怪妖精从下层钻出,刹那间神鬼齐聚,好不热闹。逢年过节,同乐园总要连唱十几天的大戏,后妃和王公大臣都要陪皇帝看戏。

  坐落于圆明园本园东北角的西峰秀色是专为欣赏落日修建的,也是雍正最钟爱的去处之一,据史料记载,雍正每年七夕这一天都会邀请后妃们流连此处,宴饮作乐,过一过中国式的“情人节”。

  湖中泛舟是雍正帝十分喜爱的一项休闲活动,他常常在大臣和后妃们的陪同下,在园中的最大湖泊——福海中泛舟,皇帝泛舟的景象十分壮观,常常是一个大型船队,这些泛着金光的皇家船只,有的专门用来欣赏风景,有的用来垂钓,有的用来表演作战对打,以供湖上泛舟的皇帝观赏。每到农历的端午节,湖上的龙舟表演更是热闹非凡,和民间的景象并无二致。

  雍正在圆明园北端还开辟了一大块田地,称之为“多稼如云”,他常常来这片庄稼地视察如何犁地、播种和收割农作物。不久他又添加了蚕桑农场,那些在园中工作的男男女女们就被编成桑户,生产出的蚕丝品又用来供应万寿山下的织染局,形成一条生产线。与其说雍正是为了玩乐,倒不如说是在用一种不同的方法,表达对其子民的关切。

  “圆明居士”命丧仙丹

  雍正帝十分崇佛,他在圆明园和紫禁城多次举行法会,召集全国有学识的僧人参加,研究禅宗理论,并亲自说法。他还招收了包括儿子弘历在内的十四位门徒,并赐弘历为“长春居士”,而他自己,则自号为“圆明居士”。

  吃斋崇佛没有延长他的生命,公元1735年,58岁的雍正猝死在圆明园,没有人确切地知道死因。关于雍正之死,史书记载非常简单,只是说,前一天,雍正在圆明园行宫病重,第二日下午病危,急召大臣,当晚即死了。据雍正的心腹大臣张廷玉的私人记录,当时雍正七窍流血,令他“惊骇欲绝”。

  两百年后,专家们从公开的清宫档案中发现了雍正在圆明园中炼丹的大量细节,雍正一直对道家药石感兴趣,并在宫中和圆明园蓄养多名道士,帮他炼制丹药。他不但自己长期服用丹药,还时常赏赐给他所宠信的大臣。据史料记载,在他死前十二天,送往圆明园炼制丹药用的黑铅就达三百斤之多。人们开始相信,雍正死于丹药中毒。

  (参考资料:《日落圆明园》,范伟、金铁木著;《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杨启樵著;《追寻失落的圆明园》,汪荣祖著)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火烧圆明园 150周年祭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