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蚂蚁”事件一年后:俄罗斯华商现状调查
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倒下之后,大约10个新的市场在莫斯科环城公路周边涌现。部分消息人士表示,其中个别市场经营者凭借与个别腐败官员和势力集团代表的私人关系,口头上宣称“正规清关”,而实际却大搞“灰色清关”,以此将华商诓来后非法榨取利润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赵嘉麟 | 莫斯科报道
站在莫斯科市郊的一个由15栋大楼组成的国际贸易中心内,俄罗斯中国总商会会长蔡桂茹踌躇满志。
“现在,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更文明的、更现代化的、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形式。我觉得,从所有方面,我们都跟大市场完全不同。”她对《望东方周刊》说。
蔡桂茹口中的“大市场”,就是莫斯科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它曾是在俄华商最为集中的经营场所,2009年6月29日,因被俄政府强行关闭导致很多华商被迫撤出,引起中国国内的高度关注。
如今,“蚂蚁市场”事件已经过去了一年多,本刊记者独家回访了经历这场事件的当事人,探寻俄罗斯华商的新生意轨迹。
从“一只蚂蚁”到“绿色森林”
蔡桂茹的另一个身份,是欧洲商业开发投资管理中心主任。该中心是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大型企业集团---中国诚通控股集团下属的全资子公司。
今年6月22日,欧洲商业开发投资管理中心完成了收购格林伍德(Green Wood)国际贸易中心的交割工作。该项目投资总额达3.5亿美元,如此规模在中俄非资源领域的合作中并不多见。
据蔡桂茹介绍,该项目于去年7月底开始运作,购买房产花费2.66亿美元,装修和解决周转库问题花费8400万美元,其中,前一笔资金是诚通控股集团和中国农业银行提供。
为防范投资风险,欧洲商业开发投资管理中心进行了长时间的法律尽职调查和财务尽职调查,聘请了6个律师事务所,包括国际和国内知名的诺顿罗氏律师事务所、金杜律师事务所和德勤会计事务所等机构,“每一个审计调查我们都花双倍甚至三倍的工夫”。
这个名字含义为“绿色森林”的国际贸易中心,位于莫斯科环城公路旁,占地面积20公顷,使用面积12.26万平方米。目前,国际贸易中心的土地和建筑物已全部归中方所有。
在蔡桂茹带领下,本刊记者参观了国际贸易中心为入驻企业设立的独立样品展示厅、洽谈室和办公室。内部现代化的环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北京上海的高档写字楼。
蔡桂茹特别提高声音向记者强调说,“从所有方面,我们都跟大市场完全不同!”
“大市场”的悲剧,在于“三个不合法”
蔡桂茹将“大市场”的问题概括为:“货物不合法、经营不合法、身份不合法”,即商品经“灰色清关”进入,交易由个人进行,华商实际工作与打工卡标注职业不符。
蔡桂茹说,为消除“三个不合法”,格林伍德国际贸易中心对入驻企业实行公司制经营,在莫斯科州红城区纳税;注册公司后,国际贸易中心通过正规渠道申请劳动配额;此外,企业可通过欧洲商业开发投资管理中心在莫斯科市郊的友谊海关监管库正规清关。
根据规划,俄联邦质检、海关、移民部门将在格林伍德国际贸易中心设立办事机构。
蔡桂茹向记者透露,俄联邦移民局官员日前约见她时,正式承诺为入驻的每家中国企业提供3个劳动配额,并对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企业负责人给予3年期的工作签证。
鲍里斯。拉斯卡佐夫是格林伍德国际贸易中心所在的莫斯科州红城区的区长。他对本刊记者说,希望文明的、真正有实力的中国大公司前来经营,“我们乐意看到更多俄罗斯人开中国车,买中国货”。
中国驻俄使馆经商参赞罗伟东则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格林伍德项目是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关闭后,华商开始重新思考在俄发展经贸和占领市场的结果。
目前,格林伍德国际贸易中心内2万多平方米面积已开始经营,涉及服装面料、鞋类、电动工具等,交易形式包括企业对企业,以及企业对个人。
蔡桂茹算了一笔账,如果入驻企业达到2000家,每家企业一年出口额200万美元,那么国际贸易中心一年出口额将达到40亿美元;情况好的话,用3到4年时间可增至200亿美元。
她表示,上述只是保守估计,“200万美元相当于卖7个货柜的货,大市场上一个商人一年卖5个甚至10个货柜的有很多”。
“一些商人还是延续了大市场的做法”
据介绍,未来国际贸易中心还将成立管理委员会,并实行行业公会制,通过自我管理和约束的机制来运作,以避免企业恶性竞争。
蔡桂茹说:“华商经过几年折腾,需要疗伤的过程。我们将给中方企业培育的期限,因此,(格林伍德)项目回报期会长一些。”但她表示,国际贸易中心将通过增加服务,比如提供餐饮、配送、仓储,以及正规清关等服务,作为收入来源的补充。
她认为,大市场在俄罗斯是过渡时期的一个产物,随着该国经济复苏,大市场的功能、模式会被慢慢分解。“我们做出一个榜样,把商品质量和经营品质都提高,这种新的方式就慢慢成为主流了。”蔡桂茹说。
但现实情况与她的憧憬还有一定距离。她本人也坦言,入驻企业都是经营中国商品的,“但是国外的公司多一些”。
俄罗斯中国南方商会副会长江学兵对《望东方周刊》说,他了解过格林伍德国际贸易中心的情况,“如果俄罗斯市场真的规范了,是往那个方向(发展)的”。但目前,华商人气最旺的还是莫斯科东南部柳布利诺区的“莫斯科”贸易中心。
这个由私人开办的贸易中心内,众多两层楼建筑与中国的大型批发市场类似,内部划分了皮鞋、服装、家电等商品交易区。在这里经营的华商摊位有上千个。
江学兵表示,虽然“莫斯科”贸易中心外观与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不同,但“一些商人还是延续了大市场的做法”。他认为,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俄方没有从根本上杜绝“大市场”模式。
江学兵曾向莫斯科市的一名议员介绍自己老家---浙江在管理大型市场方面的做法,比如让工商、税务部门派驻人员,为商户定税等,希望俄方借鉴利用。“议员一开始也很感兴趣。但后来跟我说,这是国家的事情,我们也没办法。”江学兵摊开双手说。
“一只蚂蚁”后,华商学会了组织起来维权
江学兵认为,华商之所以暂时没有选择在格林伍德国际贸易中心或大型超市作为经营平台,原因除了转型需要时间之外,还在于俄罗斯市场对于中低档的中国产品依然有很大需求。
在“莫斯科”贸易中心,从莫斯科以外地区前来拉货的大客车和货柜车络绎不绝。不久前,这里扩建了一个大型停车场,新增了400个车位。
此外,俄罗斯市场存在的巨大灰色利润空间,无疑也是华商屡受挫折后仍不放弃的原因之一。江学兵说,就往年看,华商的利润率“一般能到15%”。
不过,经历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关闭的切肤之痛后,华商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为打击“莫斯科”贸易中心内“炒摊位”的做法,华商们通过谈判与管理方商定了每月70万卢布的摊位费上限。
兼任莫斯科(中国)温岭商会会长的江学兵还介绍说,今年9月初,该商会还联合部分浙江籍商人,成功抵制了市场管理方的敲诈企图。
在一名温州乐清商人煽动下,“莫斯科”贸易中心经理突然提出向华商收取仓库费,每个库位须缴2.5万美元。
“我们第二天就租了三辆大巴车,组织浙江商人去另外的地方看市场。那个经理一看,就慌了---怕我们不在这里做生意了,也就不收仓库费了。”江学兵笑道。
浙江诸暨商人顾仲山则兴奋地对记者说:“温岭商会帮我们浙江商人一共挽回了上千万美元的损失!”
这件事触动了顾仲山将老乡们组织起来的念头。9月22日中秋节当天,俄罗斯浙江诸暨侨商会成立大会在莫斯科总统饭店举行。当选为会长的顾仲山承诺将团结会员,诚信经营。
到会的俄罗斯南方商会会长王广源说,以前的一些商会“光杆司令很多,没有团结大家,(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一盘散沙和这个也有关系”。
商会为华商开办俄文夜校
此外,江学兵还为莫斯科(中国)温岭商会会员办起了学习俄语的夜校,教室就是商会设在“莫斯科”贸易中心内的办公室。
走进这间约20平方米的房间内,抬头可见墙上悬挂的五星红旗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大幅彩照。长条桌旁,老师正带领10多名年轻人朗读课文。
据江学兵介绍,老师是通过广告招聘来的,教授的是日常会话和商业用语,每期学习班持续2个月。场地由商会提供,每位学员1万卢布的学费由会员企业为员工支付。
江学兵说,以前不少商会建起来后只是徒有其表,他希望把自己的商会“打造成一个样板”。
目前,莫斯科(中国)温岭商会有50多家企业会员,每家企业年营业额均在1000万美元以上。其中,一家公司还在俄罗斯投资1500多万美元开办了制鞋厂,树立自己的品牌。
同样,俄罗斯中国总商会在引导华商提高了解俄方法律法规,以及提高自身素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继去年召开“在俄华商未来之路”研讨会后,今年年中,总商会组织来自10多家企业的20余名华商代表,参观了位于莫斯科市郊的一个商品质量检查站。此次活动得到了莫斯科市消费市场和服务局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不少华商首次近距离了解了俄方如何对商品质量进行把关。
此外,俄罗斯中国总商会还与俄罗斯司法部国家注册局举行联席会议,就外国投资者在俄罗斯公司注册、劳务配额申请,以及海关法律问题与华商代表进行座谈。
中俄海关已商定按季度交换数据
中国驻俄罗斯使馆海关处参赞张建对《望东方周刊》说,目前,中俄双边贸易秩序不断规范,正规贸易已占绝大多数,“中俄海关双边贸易统计差异从3年前的80个亿缩小至不到2个亿就能充分证明这一点”。
张建表示,去年6月,中俄签署了建立中俄海关合作分委会的议定书,这标志着中俄海关合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规范贸易秩序,优化通关环境,提高贸易效率已成为两国海关合作的当务之急。
张建说,中俄两国海关在统计信息方面的合作比较顺畅,已商定按季度交换数据。在价格信息交换方面,双方基本商定每月的10日交换上一个月的价格信息。这指的是双方感兴趣的商品价格,比如俄方主要对中方的轻工业产品价格感兴趣。
另据张建介绍,中俄两国海关正在推动合作中的“三个相互”,即互认监管、互换信息,相互认证企业。
目前,中方对于出口企业实行了分类。其中,A类企业为两年内没有出现任何违规情况,B类企业是有少量技术原因的违规情况,而C类企业则是因经常违规而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中方认为,此举是大趋势,而且类似问题正在世界海关组织框架下积极探讨。
张建说,只有在互换信息和相互认证企业都实现的基础上,才可能达成互认监管。“毕竟是两个国家,不可能强制要求对方执行自己的规定和政策。”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方海关人士说,即便中俄某些边境口岸开展电子信息交换试点合作,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解决“灰色清关”问题,“只有所有口岸全部执行,才可能彻底铲除‘灰色清关’”。
“大市场正在进入重新洗牌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渐趋向好的大背景下,还是存在着不利于在俄华商健康发展的一些隐忧。
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倒下之后,大约10个新的市场在莫斯科环城公路周边涌现。
部分消息人士对《望东方周刊》表示,其中个别市场经营者凭借与个别腐败官员和势力集团代表的私人关系,口头上宣称“正规清关”,而实际却大搞“灰色清关”,以此将华商诓来后非法榨取利润。
中国贸促会驻俄罗斯代表处首席代表王春荣对《望东方周刊》说,“莫斯科的大市场正在进入重新洗牌的局面”,这时,中方外贸部门应当认真研究形势,并积极采取行动以确保华商的合法利益。
他表示,如果有关主管方面不在此时积极介入,到事态发生后再去解决,就会比较困难。
此外,王春荣说,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关闭后,华商数量明显减少。以前,仅在大市场内就有约6万名华商;而目前,整个莫斯科地区“剩下的大约有5万,还有一种说法是只有6000人左右”。
据王春荣介绍,针对华商身份不合法问题,俄方移民局人员采取的措施包括在护照上加盖5年内不得入境的黑章,或限期离境的蓝章。不过,个别人收了“好处费”后便作罢。
对于敲竹杠的做法,一些华商索性到中国驻俄使馆直接办回国手续,然后在国内办理新护照重新入境俄罗斯。
现在,虽然新护照并不难办,但想要办好一张在俄罗斯的打工卡并非易事。
据一位周姓华人介绍,通过中介公司办理打工卡的费用已从大市场关闭时的1000美元暴涨至3000美元。“3000美元也不一定能办下来。像一些有把握的公司,开口报价就是5500美元”。他说,一些人因此只能“黑”在莫斯科。■
“一只蚂蚁”事件
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因地处莫斯科东部的伊斯梅洛沃地区而又被称为“伊斯梅洛沃市场”。华商们习惯把它音译为“一只蚂蚁”市场。占地200余公顷,于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形成,货物销往俄罗斯全国及周边的独联体国家。
在这里,无数像蚂蚁一般的华商,与越南人、土耳其人、印度人及独联体各国人艰难地做生意、讨生活。
2009年6月,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突然宣布将关闭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数万名华商的钱款货物被扣、生路被断,引发多方关注。中俄贸易中“灰色清关”的问题也随之引起两国政府关注。本刊曾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刊发特稿《切尔基佐夫市场关闭疑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