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学者热议就业问题:需打破行政准入方面限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5日10:44  CCTV《今日观察》

  对于咱们老百姓来说,“饭碗”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就业也关系到每一个家庭。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数千万的农民工返乡,到一些企业升级、转型、减员,再到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找工作难。这几年就业也成了困扰老百姓生活的一大难题,在即将到来的下一个五年当中,我们的就业形势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找工作会不会更加容易一点?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史小诺和特邀评论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共同评论。CCTV《今日观察》10月14日播出:《期待“十二五”(二)》,以下为节目实录:

  就业会不会更容易?

  “十一五”进入冲刺,“十二五”蓄势待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即将迈上新征程,展望、期待、前瞻。

  尹蔚民:就业总量与结构矛盾并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

  从城镇这一块来说,2010年光大学毕业生就有630万,加上往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需要安排的大约有700万,还有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初中、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这一块大约也还有600万人,再加上下岗失业人员以及从军队退伍需要安排的人员,一共有2400万人左右需要就业。

  蔡昉:目前某些就业难的调查中有一种主观的判断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现在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就业确实难。但就业在任何时候都难,因为就业涉及到了一个劳动者寻求就业的个人意愿、能力,雇佣劳动者的一方对就业岗位的数量的提供,对技能的需求,因此两者之间匹配的难度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当前有一些特殊的就业人群面临就业难,这是真实的。但有些调查是一种主观的判断,我们看到大学生比农民工的就业还难一些,这意味着大学生的就业需求更高,期望更高,那么满意度就降低。现在就业的真实难度并不一定大于若干年前,因为人们对就业的要求更高了,对收入的要求也更高了,所以他们仍然会感觉到难。

  曾湘泉:从就业总量来讲  目前是相对好的时期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现在中国的就业从总体来看,其实应该跟经济形势的判断连在一起判断。如果从经济形势判断来讲,我们从2008年底开始做每季度的就业形势分析。从2008年底的金融危机到现在,2008、2009年的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就业形势很不好,有几千万农民工回到当地去,从那以后我们实行了四万亿的投资政策,有非常显著的效果。通过智联招聘的2900万份简历和两百多万的企业调查数据看,从2009年的第三季度开始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从2010年的情况看,第二季度,包括第三季度,基本上劳动需求水平还是非常高的,所以总的判断,从客观数据来看,目前从就业总量来讲,并不是目前是最困难时期,而是相对好的时期。

  蔡昉:就业者需面对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我们一般把就业困难或者失业现象分成三类:一类是周期性失业,或者说周期性就业困难,它和宏观经济的周期现象相关,经济景气,人们的就业率就高,失业率就低,相反,我们就会有更大的失业率;还有一类是摩擦性的失业,或者摩擦性的就业困难,这是指个人对就业岗位的需要和劳动力市场上的真实就业岗位与个人之间的匹配关系,如果匹配得不好是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健全,就容易遭受到摩擦性的就业困难;第三类是结构性的失业,或者结构性的就业困难,它是和个人的人力资本。技能,和产业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升级,它所需要的人力资本和技能,它们之间的不匹配所造成的,因此农民工最容易遭受的是周期性失业的影响。比如2008年出现民工大量的返乡,但是春节以后,经济一恢复,他们又迅速回到城里,到2009年的9月份又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这也说明了这种周期性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从大学生的就业来看,大学生同样也会遭受到周期性的就业困难,但这不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就是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受了一些专业的教育,这些专业的教育使他的技能过于单一,那么他的瞄准方向就比较窄了,劳动力市场必须得有恰好的技能需求才能和它匹配起来。因此大学生要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是和他接受教育的方式以及劳动力的市场功能结合在一起的。

  曾湘泉:劳动力供给方调整的速度跟市场调整的速度不相匹配  我们应对市场变化的速度和能力还很弱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中国的就业问题从大体形势来看,好像越来越复杂,其实从问题的本质上,跟一般的就业理论的问题是吻合的,无非就是从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来看。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基本没有发生过周期性失业,因为过去是计划经济。第一次发生是在改革开放30年以后,外部的经济冲击,国际的金融危机影响到国内的情况,这一部分特别表现在对农民工的影响上,现在还要再进一步研究农民工的素质问题,因为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所以人力资本投资比较低,那么他们也面临一个技能提升的问题,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道路一直实行的是城乡隔离的制度,城乡隔离制度导致我们出现农民工制度,这个农民工制度并不符合真正发展的需要。从战后其他国家的经验看,其实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不是简单的就业数量问题,还要提升他们的就业质量,包括他们的制度性的改革的破除问题。

  大学生的就业其实不是一个新的问题,这也是扩招以后特别表现出来的。很多人批评扩招的政策,认为大学生扩招的数量过大。其实从中国的大学生数量来讲,在劳动人口中占的比重并不是很高,那么问题在哪?因为我们的摩擦性和结构性问题特别突出,摩擦性失业从现在来讲有一定的缓和,因为这两年开始强调公共就业服务,而且强调职业的指导,职业的信息供给,但是结构性失业目前还是比较突出的,因为我们的劳动力供给方调整的速度跟市场调整的速度不相匹配,就是我们应对市场变化的速度和能力还很弱,所以这一方面的问题还要进一步去具体的分析和讨论。

  下一个五年,找工作会不会更容易?农民工、大学生,两个主要群体这将会面临怎样的就业形势?展望“十二五”,劳动就业将会有怎样的新变化?

  曾湘泉:政府要强调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实际上中国的“十二五”时期,还是按照十七大报告的基本精神,其中一点就是,还是要政府强调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问题。积极就业政策的核心思想还是以市场作为出发点,来考虑就业的问题,这一点在“十二五”时期还会得到坚持。现在的问题在哪里?就是“十二五”时期,对包括农民工的问题,包括大学生的就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去完善和深化。

  从整体上来讲,“十二五”时期首先还是要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因为就业的问题是一个派生的需求,就是劳动力需求。如果要保持就业岗位的创造,就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如果没有经济增长速度,就肯定有问题;第二,就是就业要提高和扩大,更多的岗位实际产业结构以及目前的政策有关系,我们现在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就业政策评估,就重大的项目、产业的规划和投资都要考虑就业,在《就业促进法》里专门也强调这一点;第三,要重视结构性失业的问题,这方面需要去深化改革,特别是教育的改革,包括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现在在大学生就业中间,非常突出问题就是高职的这一部分,因为技工学校的就业并不困难,因为他们的定位很清楚,比较好的大学就业的问题也不太大,所以高职的问题就比较突出,因为它的定位不清楚,所以教育的改革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蔡昉:政府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劳动者个人也要做出足够的选择和调整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未来的就业形势应该从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两个方面来看,从劳动力需求方面,就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来看,经济还会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那么他会对劳动力产生新的需求。与此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转向依靠生产力,技术进步来推动经济增长,因此他对劳动力产生需求的同时,对劳动力更高的技能,更好的劳动力,更高质量的劳动力,提出了大的需求。

  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来说,未来的劳动力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会减缓,减缓的同时就意味着,劳动力需求在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的就业压力会减轻,总量压力会减轻,但是同样,我们存在着摩擦性的失业问题,存在着结构性的失业问题,因此我们要应对这个问题,除了政府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持续的扶持就业,加强培训,提供公共就业服务之外,劳动者个人也要做出足够的选择和调整,也就是要让劳动者的教育水平、技能更加符合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总体来说,未来的总量矛盾会减缓,但是结构性的矛盾仍然会非常的复杂,非常的尖锐。

  宋晓梧:需进一步打破行政准入方面的限制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劳动力市场出现一些被行政分割的问题,过去的劳动力在计划经济之下,完全是由政府配置。在转型过程中,要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现在看来有很大的突破,但在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方面还存在着行政分割问题。比如城乡分割是行政分割,国有垄断性行业也是一种行政性分割,如果没有行政准入方面的限制,可能就不会出现这么大的行业收入差距,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地打破。

  此外,还有一个就是劳动力市场的组织行为,就是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和需求方需要组织起来,就是工会和雇主组织经过集体谈判来达成劳动力的平衡,使收入分配或者各种劳动条件,要有组织的谈判。在我们国家,在劳动力市场的秩序方面,工会的作用和雇主组织的作用,这两方面现在都很不够,所以“十二五规划”时期,在规范劳动力市场运行方面,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使工会更好地代表工人的利益,同时,雇主组织也应该有一个组织和发展的过程。

  曾湘泉:政府要进一步地具体强化就业服务的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十二五”时期有几点是将来要政府进一步地具体强化的:第一,是就业服务的工作,因为就业服务,政府有一个很明确的责任。从劳动力市场来看,公共就业服务在中国一直非常薄弱,比如大学生现在找工作主要是两个渠道,一个是校园招聘会,一个是网络,很多好的学校,就业比较好的学校的校园招聘会办得比较好。网络目前来讲主要是三大网络公司,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这些单位都不是公立机构,所以政府怎么样去发挥公共就业服务组织的功能促进就业,包括政府中的公共就业服务人的专业化、职业化的问题。

  蔡昉:促进就业是政府的责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促进就业是政府的责任,那么政府要利用它的公共就业服务,其中包括职业中介,包括培训,包括直接创造公益性的岗位等等一系列政策。同时,它也体现在宏观经济的调控政策中,体现在产业结构政策、区域政策中等等,这些政策已经成体系了,因此中央、国务院又提出了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就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