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三号线调查结果:
确有不达标问题 但不需加强或重做
作者: 综合
广州地铁三号线北延段一处联络通道被工程师钟吉章爆料称未达到设计标准,令不少网友和广州市民对乘坐该段地铁是否安全表示担忧。据《广州日报》报道,10月15日, 广州市建委公布的地铁三号线北延段联络通道混凝土强度的调查结果指出:地铁三号线北延段嘉禾至龙归区间2号、3号联络通道混凝土强度局部确实存在不达标问题,但经过独立专家团的评估和复核,专家一致认定满足安全要求,工程不需要加强或重做。
地铁三号线:通过广州亚运的死亡之路?
此前,来自一家检测机构的高级工程师钟吉章在新浪博客中“冒死”爆料:广州地铁三号线北延段存在质量问题,是通往亚运会的死亡之路。
这篇题为《“冒死爷”爆料:通往2010广州亚运会的死亡之路》的博文称,广州地铁三号线北延段隧道内联络通道强度未达指标,施工方北京长城贝尔芬格伯格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将其委托进行检验的机构 ——广州穗监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所出具检验报告完整出示给验收方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故意隐瞒了其中标识工程质量为不达标的两份报告,并成功地通过了验收,为该段地铁的安全埋下隐患。
由于地铁三号线按计划将在本月30日开通,“冒死爷”的爆料引起了广大网友和广州市民的担忧。
对此,广州地铁公司11日下午曾公开回应,广州地铁三号线北延段隧道结构安全。
13日,据《南方都市报》报道, 广州市建委初步证实了钟吉章的说法:施工方存在将检测不合格的报告向工程业主方、监理方和设计方隐瞒的违规行为。
根据广州市建委的调查,地铁三号线北延段该联络通道项目完成后,业主方广州地铁总公司最早委托检测机构对通道进行了检测,得出结果为不合格。此时, 项目建设方认为检测未必准确,便先后两次委托另一家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结果4个点的检测仍有一半不合格。但建设方并未依规将报告向工程业主方、监理方和设计方报告。
《南方都市报》另一则消息称,对于地铁三号线北延段受到的质疑,地铁公司曾回应表示, “没达到设计标准,并不代表不符合安全标准。”由于地铁联络通道施工场地小,工程难度大,设计单位设计时有意提高联络通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以督促施工单位。按照设计强度验算,安全值是明显高于工程规定的安全系数。
三号线北延段该处联络通道的设计单位———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则对《南方都市报》记者介绍,三号线北延段这项子工程验收时,联络通道经过了他们的验算,现有的混凝土抽样检测到的抗压强度可以保证联络通道的结构安全。
根据国家验收标准要求,设计方的验算结果即为最终的验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 B50300—2001)》在5.0.6一项中指出,当建筑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时,有多种处理方式。其中第三项处理方式为:“经有资质的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可能够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
独立专家团:满足安全要求
在15日发布的调查报告里,广州市建委重申,钟吉章反映的广州地铁三号线北延段嘉禾至龙归区间2号、3号联络通道混凝土强度局部存在不达标问题属实。
调查报告称,在媒体报道混凝土强度局部不达标后,市建委没有仅根据设计方专家复核意见,而委托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邀请了王梦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隧道 局副总工程师)、杨光华(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唐孟雄(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工,教授级高工)、钟显奇(广东省基础工 程公司总工,教授级高工)、魏立新(广州市市政设计院副总工,教授级高工)、晏启祥(西南交通大学地下工程系副教授)、叶翼先(中铁隧道集团顾问,高工) 等国内知名专家,于10月14日晚完成对上述质量问题评估和复核工作。
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后,一致认为满足安全要求,可投入使用。
广州市建委补充表示:联络通道是用作工作通道或在紧急情况下作为应急疏散通道使用,并没有列车通行,对整个工程质量不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质量问题与迎亚运无关 本月通过验收
广州另一家媒体《新快报》日前还指出,广州市建委有关负责人曾强调广大市民无需担心:地铁三号线北延段尚未进行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因此不存在工程在验收后仍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而在15日发布调查报告时,广州市建委负责人则表示,在安全有切实保障的前提下,将在本月内通过三号线北延段的验收工作,确保如期开通。
市建委还强调,被报道存在质量问题的地铁三号线北延段联络通道是2009年5月开始施工,于2009年8月完工的,所有进度都是按照既定计划进行,没有出现为迎亚运而赶工现象,出现上述质量问题与工期无关。市建委还表示,决不会为迎亚运而放松质量监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