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面粉增白剂存废背后是巨大博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3日01:41  央视《经济半小时》

  不过,采访中我们发现,有些面粉加工企业却认为没有必要使用增白剂。这家江苏银河面粉有限公司是一家日处理小麦2000吨的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在他们的生产的面制品中,记者发现有些是没有添加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的产品。

  江苏省银河面粉有限公司 董事长 蔡飞

  蔡:“没有添加的占30%、40%这样一个份额。”

  蔡飞告诉记者,像一些油条粉,方便面粉都没必要加增白剂。而且没有添加增白剂的面粉价格要略高于加了增白剂的面粉价格。针对于年产50多万吨面粉的企业来说,不加增白剂能省去大笔开支。

  蔡:我们一年最少节省120万左右。

  蔡飞介绍说,随着我国种植结构的调整,优质小麦产量逐年增加,面粉加工工艺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当家品种“标准粉”出粉率是83%至85%,现在的当家品种“特一粉”出粉率是73至75%,面粉加工精度普遍提高,面粉里不添加过氧化苯甲酰等化学增白剂完全可以加工出白度、精度都能满足食品制作需要的小麦粉。而增加清粉机、研磨机等先进制粉设备也可以大大提高面粉白度。

  蔡:“应该说取消以后,我们大的企业,如何来确保面粉的品质和白度,关键的还要从我们的原料开始,更重要的通过我们的工艺设备管理 。”

  同样面对增白剂,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却打着不一样的算盘。大企业认为以现在的小麦品质、生产技术,还继续加增白剂实在多此一举。而中小企业认为,大企业占到反对增白剂的一方,更多地是想借此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醉翁之意不在酒。双方的这场口水战背后,事实真相究竟如何?

  前面我们看到,对众多中小面粉厂来说,加了增白剂,不仅能提高小麦出粉率,还能缩短面粉后熟周期,这两笔账加在一起,就是一笔宝贵的利润,甚至能决定它们的生死。不过,和企业间的这场利益博弈相比,恐怕大家更关心面粉增白剂的安全性究竟如何?这才应当是决定增白剂存废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现任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小麦分会会长的王瑞元,1986年时任原商业部粮油工业局局长。正是在他的推动下,商业部在1986年颁布的小麦粉标准里,允许添加过氧化苯甲酰。卫生部同步将过氧化苯甲酰列入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在这个国家标准里,王瑞元的签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小麦分会 会长王瑞元:“想当年我坚决反对也成不了,应该说我也是有一定的这个,想当然有一定的决策权的。我觉得是从这个角度上是不是不取消掉我觉得是一点内疚,应该内疚。”

  在增白剂推广使用之后,当年主张使用的增白剂的王瑞元,现在却坚决反对继续使用增白剂。

  记者: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您对增白剂的态度有了180度的大转弯呢?

  王瑞元:“90年代的中期,我到挪威去,我到挪威,国家也没几个面粉厂,他的面粉厂当时讲就已经开始禁止使用了,因为他跟我讲的理由就没什么好处,没有必要用。所以当时对我已经很震惊了,已经很震惊了。”

  王瑞元说,当年引进增白剂是借鉴了欧洲的做法,而几年后王瑞元意外地发现发现欧洲一些国家已经陆续停止了使用,到了1997年,他发现欧盟所有成员国已全部禁用面粉增白剂。

  王瑞元:“欧共体全部都在禁止使用这是一个,第二我觉得从食品的这个营养、安全,更加安全的角度考虑。”

  当年将增白剂引入了国内,目前却丝毫不避讳自己的反对态度,70多岁的王瑞元老人说,经过多年的调查,对于目前增白剂的使用情况,他非常担忧。

  王瑞元:“为了提高所谓的出粉率,面粉黑一点,千方百计多加增白剂,出问题的绝大多数是添加剂超标。”

  同王瑞元“针锋相对”的,是赞成使用增白剂的代表人物、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陈君石院士曾多次公开表示,使用国家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

  陈:我们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是负责全国有关食品风险的,对健康危害的评估工作的。没有数据证明它是一个重要性,重要问题,是一个比其它更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对于面粉增白剂,陈君石院士认为,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它有害于健康。在美国,专门做添加剂研究的科研机构美国的“FDA”曾就添加剂的安全性进行过充分论证,FDA是国际医疗审核权威机构,由美国国会即联邦政府授权,专门从事食品与药品管理的最高执法机关。成员由医生、律师、微生物学家、药理学家、化学家和统计学家等专业人事组成,在美国等近百个国家,只有通过了FDA认可的药品、器械和技术才能进行商业化临床应用。经过了该组织的毒理性试验后,增白剂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被允许使用。国际食品发展委员会的食品添加剂也是允许使用的。

  陈君石:也就是说它在食品加工业上,它是起到了一个灵魂作用,或者说是现代食品加工业不可缺少的一种食品的配料成分。

  在陈君石看来,认为增白剂有毒有害的说法缺少研究数据支持,国内更多反对的声音,是因为对增白剂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不过,对于陈君石院士的看法,全国政协委员冯平有不同意见,他曾致信欧盟委员会,咨询添加剂使用情况,得到的回复是: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在1997年后没有被允许使用。

  回复说,在欧盟,面粉增白剂的使用受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法规控制。1997年后,就取消了增白剂的使用。欧盟食品添加剂法规的关键原则是:它必须被证明,它的使用有技术上的需要,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危害。而欧盟认为,在增白剂的安全性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验证的情况下,就用于食品生产是很不负责任的。

  冯平:“这个东西,你说好,我不觉得好,那我不想吃,你都给我加了我能摘的出来么?”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李里特教授同样认为面粉添加增白剂没有任何必要,而且在增白的同时是以牺牲面粉中的营养成分为代价的。

  李教授:消费者没有必要就为了你的利益让我都吃这个,实际上起漂白减少了里边的营养素的含量,这个是不争的事实。营养肯定是β胡萝卜素像这些很好的物质就没有了,或者说活性就没有了。

  针对营养素的流失问题,面粉及面制品改良剂技术专家郭良玉有不同观点。他拿出了一份农业部检测中心的化验报告,上面标明了β胡萝卜素等物质的含量。

  郭:这个对于小麦的营养的影响几乎是没有的,我们可以看农业部农产检验中心做的一个检测报告里面,β胡萝卜素它是未检出,因为它的量很小经常是检测不出来的,那么维生素B呢这里头有0.05毫克,那么这个量和我们的实际需求相比那么都是微乎其微的。

  郭良玉认为面粉中β胡萝卜素等物质的含量本身就少,几乎检测不出,即使流失了,也可以选择其他水果蔬菜进行补充。他还拿出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FDA认定:上面注明过氧化苯甲酰在生产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无最大使用量限制。郭良玉还找出了添加剂生产大国韩国耗资三千万美元做的过氧化苯甲酰的毒理实验,该报告的的结论是过氧化苯甲酰对人体没有遗传性毒性和致癌性。

  记者:您认为那个实验可信吗?

  李:没见过他的实验,谈不上可信。凡是做这个添加剂的,我想没有谁是为了,因为这本来就不是为了促进健康的添加剂。

  而郭良玉却表示,他之所以支持使用增白剂还有一个原因,他调查发现,市场上对食品的色泽度还是有要求的,如果禁止使用增白剂,企业会想别的办法改善色泽,这很有可能带来新的不可控的风险。

  记者:一个是加了添加剂的馒头一个是没有加添加剂的馒头,那么您会选择哪一个呢?

  郭教授:我?我告诉你们,我吃加增白剂的馒头。

  记者:为什么?你说的是真心话吗?

  郭教授:对,我就告诉他,增白剂被取消了,那么我可能对那个白馒头不太敢吃,因为我不知道它是咋做出来的。

  专家们对面粉增白剂的争论,更多地集中在安全性角度,尽管各自都有相关证据,但他们也无法最终拿出一个一致的意见。事实上,面粉增白剂仅仅是庞大的食品添加剂家族中的一员。在食品生产日益工业化的今天,为了改善食品品质以及防腐等加工工艺的需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可是到底该如何评估、规避其中的安全风险呢?这才是这场增白剂之争中最大的悬念。

  面粉增白剂只是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安全问题担忧的冰山一角。我国现有添加剂种类已达2300 多种,每年全国的添加剂总产量高达524 万吨。辣椒中添加苏丹红,看起来又红又亮;用二氧化硫漂白豆芽,使其变得更鲜嫩;老牛肉用上了嫩牛粉,就变得口感滑嫩;将十多种添加剂勾兑一下,就能变成水果口味的“鲜榨果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使用的必要性,在业内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尤其是增白剂存废之争长达近20年。正反双方虽然多次针锋相对,但实际上国内目前并没有相关的研究部门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只能借鉴美国或欧盟等国家的实验数据和法典法规,而国际上对于添加剂的使用也存在不同声音,导致安全性的论证一直悬而未决。

  郑州奥尼斯特食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人员 张发彬

  张:因为我们国家在科研投入这一块我觉得还是有一些欠缺,比如我们要证明它确实有某种问题存在,我们要通过科学的实验方法来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李理特也认为,添加剂是一种外来品,在安全性没有得到足够印证的情况下,对他的使用应该慎之又慎,而非一味照搬国外的做法。

  李教授:迫切的建构的就是我们对我们国家的食品科研包括添加剂要鼓励自主开发,弘扬我们的饮食文化,支持我们自己传统食品的现代化创新研究。

  郭良玉告诉记者,借鉴国外添加剂的毒理性实验,整个周期在十年左右,每个实验的费用最少也要上千万美元。

  面粉及面制品改良剂技术专家、原郑州粮食学院教授  郭良玉

  郭:你像美国的他们FDA每一年的投资至少都是说作为这个方面10亿美元以上,专门用于干什么呢?做这些检疫做这些检测。所以我们早就给国家提出建议,你这个毒理实验,你不能让私人去搞,可以这么说这个公信力很难保证。

  郭良玉认为,增白剂存废之争的背后其实是利益之争,他认为在国内亟待建立一个与利益隔绝的防火墙,由一个中立的机构来科学地进行实验、评估。

  郭:想确保添加剂的安全,你就得设立这么一个机构,你对公众有疑义的东西,你这个机构就独立的你就给展开你的实验。

  半小时观察

  作为现代化生活方式和工业化生产方式的附属品,食品添加剂不可避免地会进入我们的食物,进入我们的身体。但要让人们坦然接受这个现实的前提,不仅需要安全的添加剂,更需要完善的安全评测管理体系。可现实却是作为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经济大国,我们的食品安全体系却仍然落后于很多国家。在面粉增白剂的这场争论中,我们看到,无论哪一方或多或少还都是以国外的标准做参照,几乎所有的证据都来自于欧美等国的研究,难免就会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困境。这场争论的尴尬,揭示出一个道理,食品添加剂可以是舶来品,但我们的食品安全却无法舶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面粉增白剂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