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尾号限行间接导致机动车数量增加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6日10:59  央视《今日观察》

  关于堵车,现在很多北京的市民经常感慨的一句话,已经从“今天路上真堵”换成了“哎,今天不错,路上没堵”。当然这不是因为堵车少了,而是因为堵车已经成了常态,不堵才是意外。不光北京,如今堵车已经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非常的普遍。解决堵车的问题,限行是好办法吗?怎么样才能让百姓出行更加的方便,更加的快捷?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和著名财经评论员霍德明、刘戈共同评论。CCTV《今日观察》10月25日播出:《霍德明:短视的限行政策不能解决堵车问题》,以下为节目实录:

  北京堵车成常态,尾号限行再度引发争议,限制能否解决堵车难题?

  小张:限号间接导致北京的机动车数量剧增

  (北京市民)

  因为北京限行,我平时开车出去也不方便,再说我家里有两个人,我自己开了,另外一个人也麻烦,不如再买一辆。

  贾星光:尾号限行促使添购第二辆车

  (汽车业专家)

  现在尾号限制,很多人不方便,他就再买一辆车,有的家庭就买了第二辆。要是单双号,他马上就买第二辆。

  刘戈:在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阶段  堵车确实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今日观察》评论员)

  通过两年的实践来看的话,显然限行不是一个好办法,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在我们开始限行的时候,当时北京的汽车保有量是320万辆,现在已经增加到450万辆。以450万辆20%的限行来说,在日常平时的工作日,就会有90万辆车限行,这样还剩下360万辆,也就是比当时限行的时候每天多出来40万辆,现在北京就走向了全面的拥堵。所以这个问题,在汽车的增长阶段,这确实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因为世界很多城市都发生过这样的问题,国外的一些学者把这叫做汽车化怪圈,就是越限制车,或者让道路畅通了以后,导致汽车增加速度提高了。最后更多的人买车了以后,造成道路新的拥堵,然后再想办法,再去改善道路,再去限行等等。所以在汽车的增长过程当中,这是一个无解的话题。

  霍德明:限行不能解决堵车问题

  (《今日观察》评论员)

  历史看来,限行其实并不能解决堵车问题,我还要再加重一点,跟6年以后比,现在北京的堵还不算堵。因为北京现在450万辆,一天增加2000辆,大概6年以后,北京的交通就是800万辆车子了。以今天这种处理限行的方法做下去的话,6年以后800万辆的北京城那才真的是“惨不忍睹”。

  霍德明:限行的实施纯粹是“治标不治本”

  (《今日观察》评论员)

  堵车是一个公共现象,而限行是一个公共政策,限行纯粹是“治标不治本”,换句话说,它的期限非常短,那么为什么它不管用,大家还都在用呢?美国,2004年的诺奖得主叫普雷斯科特,他在80年代的时候提出“时间不一致”理论,就是当你执行了一个政策,这个政策的效果不长,不过这个政策的制定者的任期更短。换句话说,就是今天的限行只要有效果,甚至有稍微长一点的效果,那么制定这个政策的领导官员,他就会因为这个政策而得到嘉奖。长期来看,如果限行还不够,那就要限号,甚至单双号,最后甚至是限购。从长远时间来看,时间不一致性这个经济学理论在这里还是可以用的。

  刘戈:公共交通发展的滞后导致了现在的大量拥堵现象

  (《今日观察》评论员)

  其实限号就是把全面拥堵的时间往后推了一两年,但是它带来的结果是汽车数量增加的更快了,所以在处理堵车的问题上,一些地方政府产生了这样的一个错觉和误区,就是把堵车等同于城市公共交通,其实这是两件事,解决城市公共交通中有多种手段,步行、自行车、公交车、轨道,最后是私人汽车。但是现在堵车的问题主要是堵了轿车,那么为什么堵了轿车以后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因为在中国,比如北京市有35%的人是靠轿车出行的,但是在全世界其他的发达的大城市,这个比例是很低的,大概也就占到10%左右,70%多的人是靠公交来解决出行问题,而北京的这个比例只占到了39%,所以就产生了这样一些问题。现在在中国,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私人轿车,然后通过私人轿车来解决公共出行的问题,导致公共交通没有得到更快的发展,由于这样一种滞后产生了现在的大量拥堵现象。

  治理城市拥堵,不能只靠限行。如何让百姓出行更快捷?前瞻性思路有哪些?

  刘戈:政府有让市民享受快速和舒适出行的义务

  (《今日观察》评论员)

  堵车是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所要解决的是什么?就是公共交通和私人轿车之间的比例的问题,谁占多少车的面积问题,所以必须要给公交车以特权车的待遇,那么它就能够占到它应该占到的面积,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通过公共交通工具来出行。比如上海在几年的时间里,由原来16公里的地铁增加到现在的400多公里,虽然上海的拥堵问题没有解决,但市民的出行的问题解决了。政府没有解决堵车问题的义务,但是有让市民享受快速和舒适出行的义务。

  霍德明:提高使用率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今日观察》评论员)

  除了公交车优先,地铁也要赶快建设,还有一项就是提高使用率,这是在西方国家已经证明很有效的方法。如果在北京,车要是开进二环,就必须要共乘,一个车子上有两个人或三个人,才能进二环。这个办法不需要限单、双号,如果全国都仿效限行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制度,实际上它更拖延我们做其他正确政策的选择。

  杨宏山:从三个方面改善北京交通拥堵状况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三个方面对于北京交通的改进会很有利:第一,提高小汽车的使用成本;第二,北京市对公车要下更大的力度来进行治理,包括过去在传统模式下所形成的班车模式以及单位的小汽车数量不断增长;第三,进一步大力地贯彻公交先行的方针,只有让老百姓感到乘公共交通出行很便利,同时也很经济,在这样一种方式下,人们就会逐渐培育一种公共交通出行的理念,从以小汽车为导向型的城市交通出行理念转变到公共交通的理念。

  史其信:交通问题是大众出行的问题 应把大众出行放在重要位置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教授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交通问题不应该只看到小汽车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出行的问题,是人和物的流动问题,应该把大众出行放在重要位置,大众出行就是怎么解决公交优先、公交发展的问题,应赶快建立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设施:一个就是地铁的建设;一个是地面公交,包括快速公交BRT,形成一个网络后,除了线路以外,更重要的是节点的换乘,所以这一点应该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和管理。第二个方面,是增加它的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水平,包括能够保证公交车出行的准时准点。第三个方面,就是让小汽车停在它的停车场,然后换乘轨道交通,这样来保证中心区拥堵地段尽量少用小汽车。

  刘戈:倡导使用自行车做出行的交通工具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觉得自行车是个好办法,其实自行车原来一直是我们最喜欢,也最实用的交通工具,但是现在很多城市的建设以后,把自行车道给取消了。而且骑自行车是受歧视的,其实现在英国就在倡导医生出诊以及警察巡街用自行车,让大家有一个又环保,又健身的意识。这可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在城市交通的问题。

  霍德明:短视的限行政策不能解决堵车问题

  (《今日观察》评论员)

  现在的限行是量上面的控制,而经济学上讲的是价上面的控制,也就是说,你把它成本该提高了就要提高,经济学上讲资源的有效分配,是用价的方式去控制,远比量的方式要好,更何况堵车是短视政策所造成的效果,今天用更短视的的限行政策去解决堵车问题,长久来看,肯定是没有效果的。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堵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