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公务员起步
本次招录工人、农民的11个岗位,全部要求大专以上学历。其中,乌鲁木齐海关下属的阿勒泰海关要求学士学历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杨明、张欣 | 北京报道
“国考”给最具基层工作经验,同时也可能是最不具学历竞争力的优秀工人、农民开了一扇门。
根据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10月13日发布的招考公告,在2011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中,开始试点招录优秀工人和农民。而此前,二者长期被排除在“国考”队伍之外。
从招收“家门、校门、机关门”的应届毕业生“三门干部”,到逐步扩大基层工作年限比例,再到招录最具基层工作经验的工农,国家公务员招考,以及与之相关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显现 —— 向基层倾斜。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昕对本刊记者说,从国家公务员的历史沿革来看,干部、工人、农民的身份区分非常严格,工人、农民成为干部的途径也很少,尽管社会呼吁放开的声音有之,但是真正放开的信号却一直未见。
此次放开的姿态,是源于公务员基层化的结构性要求,还是为了回应坊间长时间要求平等考录的呼吁?
“优秀”定义与大专学历的争议
长期关注国家公务员招录制度的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副教授刘小楠向本刊记者表示,“国考”向工人农民放开无疑是重大进步。“公务员招考,总的原则应该是对所有人公平开放,而不应对人进行分类和区别对待。”她说。
有网友将这种“进步”和“开放”称为“制度公平迟到的回归”——正如农民已慢慢由“1/4选举权”向“同票同权”过渡,长期以来在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选拔中被忽略的基层一线劳动者终于得到了“相对公平”。
不过,在这些“优秀工人、农民优先”的招录启事里,刘小楠还是看出了某种“区别对待”的意味:“要求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可能还涉及性别歧视,比如说,需要经常加班的岗位,就假定适合男性;如何界定优秀工人农民,可能也会存在歧视。”
何为“优秀”?尽管国家公务员局尚未给出具体衡量标准,几份来自铁路公安局的招录启事,还是列举了他们所认定的优秀指标:曾被站段及以上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或被评为全国铁路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考录专家、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任进表示,界定“优秀”的方式应该更多元化:优秀党员、团员,自然可以认定是优秀;年终、平时考核得优,也应认定是优秀;甚至服务对象或同事的评价也可以作为是否优秀的考量因素,“是否优秀,不应该是领导说好就好”。
在针对工人、农民的招录要求里,最令人困扰的地方还属工人、农民的学历问题。本刊记者了解到,本次招录工人、农民的11个岗位,全部要求大专以上学历。其中,乌鲁木齐海关下属的阿勒泰海关要求学士学历。
有网友议论:“这样的招录公告不是蒙人嘛!”对此,任进认为是误解。他告诉《望东方周刊》,招录公告里提到的学历要求,不是指统招的大学本科学历,而是指工人、农民通过其他形式,比如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夜大、电大等获得的学位、学历。
面向应届生之门渐窄
起源于1993年的“国考”制度,其考录人员很大部分来自应届毕业生。刘昕认为,这与计划经济时代干部、工人、农民身份严格区隔有关。
应届毕业生大范围进入国家部委,曾引发过学界大讨论。支持者认为,这让公务员群体的年龄和学历结构大幅优化;反对声音认为,这群初出茅庐的“三门干部”不善与群众打交道。
对此,上海大学接受委托,在2007年前后做过调查。调查结果指出,国家应当解决公务员招考中的“三门干部”难题,要为来自基层的人员增加名额:或者从具有基层经历者中选人,或者派人去基层锻炼。
中央机关和各省级机关在招录公务员时,也开始有意逐年调高有基层工作经历者的比例。上述调查结束后不久,国家公务员局就规定,将40%的名额让位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非应届毕业生。
2008年,这一比例提升为50%,2009年提升至70%。而根据刚刚发布不久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录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将提高到85%。
“这完全符合我们现在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任进向本刊记者介绍,到2012年,中央和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都要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到2015年,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中,具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要达到一半以上。
“步子迈得太小了”
虽然身处“基层”,但工人、农民,却长时间未搭上这班基层化“便车”。
任进表示,《公务员法》第11条对公务员录用做了六条限制。其中,工人、农民显然没有被排除出国家公务员考试队伍,但各部门在设置具体职位要求时,却又客观上形成了排除工农的结果。
最早对工农考录公务员做出开放姿态的是地方政府。据媒体报道,早在1997年,山东省首次允许农民报考乡镇国家公务员。当时,山东省章丘市有两位农民脱颖而出,其中一位现已成为章丘市纪委案件督察室主任。
2002年,山东省第二次宣布允许农民报考县级机关公务员。考试结束后,济南市招录了5名农民身份的公务员。2005年,安徽省也在招考公务员时打破报考人员的身份、地域限制。此后,河北、广东等省份也开始逐步放开报考限制。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德贵透露,国家对地方招录工农公务员给予肯定,因此今年中央部委也开始试点。
本刊记者了解到,此次作为试点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并不多,主要分布在国税、海关和铁路公安三个部门,11个岗位,总共招收14人,岗位级别都为县区级以下。从地域分布来看,这次试点既包括了经济最为发达的广东地区,也有相对欠发达的西部省份;既有人口大省,也有西藏、青海等省区的身影。
对于本次试点,不少学界人士依旧认为“步子迈得太小”。刘昕对本刊记者说,这种既给工人、农民考录机会,又同时对其学历作出限制的招录办法,如果要说有什么积极意义,也只停留在对身份认同上的突破,“顶多是一种象征意义”。
至于更大的步子,刘昕认为应当来自对公务员岗位要求设置的改变。“既然招个买菜的,为什么还要限定大学本科毕业生才能报考?可是,现在似乎不愿意去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无论是搞后勤的,搞采购的,一律都要求大学本科以上,公务员本身反倒越来越成为一个模糊概念,成为一种身份象征。”
唯一能确定的是,此次“国考”闸门放开,火爆程度可以预期。地方政府此前的工农公务员改革就可供参照:今年10月,广州面向外来务工人员考录六个基层公务员职位,引来2262人激烈角逐。
有评论人士尖刻地说:希望此举并非仅仅是一种对工农示惠的姿态——“好好干,你有可能当公务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