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幸福小康指数:79.5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2日09:14  《小康》杂志

  离婚未遂

  有太多事情,预示着他们的婚姻即将走向末途。但时代、父母、子女,还有内心的犹豫,使他们不能立即做出离婚的决定,仍有丝丝缕缕、不可名状的东西把他们连在一起

  文|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罗屿

  那些纠结在形形色色问题婚姻中的男女,很难毫无顾忌地讲出他们的故事,除非面对特殊的人群,比如律师。

  有10余年从业经验的律师周凯,就曾接触过太多因婚姻而身心疲惫的男女。

  忍了40年,那个年代离婚很难

  周凯讲的第一个故事,有关一对60岁上下的老夫妻。女方是司令员的女儿,男方则出生农村,后入伍参军。当年,是岳父一眼相中的女婿——踏实、上进、人也实在本分。在岳父的张罗下,一对男女结为伉俪。那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事情。

  婚后,单看两人的生活,挑不出大问题。但当视角转入两个家庭,矛盾渐渐浮现。第一次“交锋”是两人婚后不久。男方父母,拎着老家的土特产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来看儿子儿媳。早上敲门,儿子已上班,儿媳开门,问,爸妈有事么?二老说,只是看看。儿媳说:“这不都挺好的。把东西放下就走吧。”

  下班回到家的儿子,听妻子稀疏平常地讲了这件事。那时,他的父母已坐上归程的火车,只留下门口角落那些灰扑扑的土特产。它们显得与这个家格格不入,那么廉价。这个男人一言没发,走进另一间屋子,关了门。门再开时,所有生活继续。

  之后,同类的事还有好多。但表面上,男人始终沉默。唯一一次发作,是他们的女儿刚出生时。男人的母亲从老家赶来帮忙带孩子,结果和儿媳发生口角。老太太一时气不过,突发脑溢血去世。儿子抱着母亲的遗像,大叫:还我妈妈!可是,母亲已经走了,男人不想再失去女儿。于是,婚姻继续。

  直到今年5月,老司令员去世。就在他去世后的第5天,那个温和木讷的女婿找到周凯,咨询离婚。他妻子知道后,大骂丈夫没有人情。但周凯记得,向自己陈述往事的男人只说了一句:“我忍了40年。”之后,男人哭得声嘶力竭。

  男人之所以在40年的时间维持着自己的婚姻,某种程度,是慑于岳父的压力。在当初那个年代,迫于部队上下级关系、迫于社会舆论,离婚都不是一件易事。婚姻虽死,关系却残喘几十年。

  婚外情是谁都可能遇到的事,

  抉择是自己的事

  死守一段压抑的婚姻,究竟有多少意义?但有的婚姻出现问题后,最终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周凯接触过一对夫妻,男人40岁,女人35岁,有一个2岁的女儿。女方条件明显优于男方,但女人很单纯,并没觉得两人关系中有天然的高低之分。至于男人,很爱自己的妻子,但骨子里觉得配不上她。

  这对夫妻的日子本来也是波澜不惊地过着。但3年前,男人有次参加同学聚会,一位当年的女同学以玩笑语气向他示好。换了别人,大概并不过心。毕竟女同学也有婚姻。但男人却态度暧昧。从此,两人私下多次接触,并发生了关系。

  女人总有些不可言说的“第六感”。并没太逼问,丈夫全盘交代,包括细节。妻子仅存的一丝侥幸随之飘散。丈夫懊悔、哀求、发誓,但没有用。妻子找到周凯咨询离婚。

  配偶婚姻出轨,对任何人而言,都是莫大伤害。但周凯感觉,当时坐在自己对面的那个妻子,心并没冰冷。“她只是被最信任的人欺骗后,心理防线崩塌了。”一番长谈下来,妻子感慨:“他跟我在一起其实很累。我对他期望太高,他老觉得我跟他委屈了我。男人需要被崇拜。那个女同学崇拜她,他在她面前有成功感、自豪感,这对一个敏感的男人很重要。”

  冷静下来的妻子偶然看到书里的一句话:我从不奢望第二次婚姻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幸福。于是,她和丈夫进行了一次平静对话。他保证和那个女人分手。而妻子也做了一个她至今都不敢相信的决定:要一个孩子。这是她对他的一个证明,证明她对他的感情还在。她需要的,是一个内心的修复期。

  但婚外情留给当事者心上的阴影,如同钉子钉在木板上,钉子拔出,伤疤却永远留在那。这个妻子显然是个冷静的人。在她选择原谅后就再没提起过丈夫的出轨经历。人有时过于强调自身的受伤感,只会让事情更糟。于是,即便丈夫静坐发呆时,捕捉到的妻子也会刻意避开两人的心理禁区。“要知道,那是一个伤口,你经常去揭开它,它就永远没有愈合的可能。”周凯说。

  最初的一年,这对夫妻没有争吵,也不冷淡。只是,对于很多家里的大事情,比如买房、装修,妻子都没有太多“参与感”,都是“行”、“可以”这些话。她知道得给自己和对方时间。

  如今事情过去了3年,几天前,周凯又见到了这对夫妻,“状态很自然,脸色也比前几年柔和许多。”携手走过阴影、挽救婚姻的人,都值得尊重。婚外情是谁都可能遇到的事,最重要的是面对时,要冷静、反省,做出取舍选择。

  相爱容易相守难,分开更难

  很多人觉得婚外情对婚姻的杀伤力最大,但实际上越过越淡的日子,强烈的疏离感,对婚姻生活的心理落差,这种无法具体化、明确化的东西,反倒更容易让婚姻岌岌可危。这些东西就像人脚底的一粒砂,似乎小到可以忽略,但时间久了,脚是要磨出血泡的。

  小娅是周凯的朋友。她并不介意和别人探讨她的经历。因为她有迷茫,她希望能在探讨中走出情感生活的边界。

  记者在约定的咖啡馆见到小娅。告诉她,是谈“为什么不离婚”这个话题,她哈哈笑,说,她不止一次和自己的离婚情绪对抗,但为何仍在一起,她也在寻找答案。

  小娅和丈夫林周同样都是30岁,小娅是湖南人,林周是北京人。两人大学时便在一起。相对于很多“自习室恋情”,他俩的恋爱则是“非要整出点动静”。小娅说,大一时,有次下课她坐在宿舍啃苹果,忽然听到楼下有人唱歌。小娅想,露天演出?可再听,歌里怎么有自己名字?忽然,有人大叫:小娅,我喜欢你!换别的女孩,大概会羞答答地走下去。可小娅呢?穿着睡衣拿着苹果冲出去,一把拽住林周,说:“干嘛,干嘛。太丢人啦!”之后,两人“莫名其妙”就成了情侣;再后来,毕业后的他们理所当然地走进婚姻。那时,他俩都24岁。

  小娅与林周是众人眼中一对“超级合拍”的夫妻。刚毕业那会儿,在北京发展的小娅和林周都经历了工作的不稳定期。但对方会说:“总要做自己爱做的事儿才行。不尝试,就永远没机会,反正咱俩年轻。”话里话外,尽是默契。

  转变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小娅将“质变”的发生点,定在2009年7月。月初的一天晚上,小娅和丈夫说:“我们好久没一起看电影了。之前说好的每周末‘咖啡馆对谈’也断了半年。”说后,瞥丈夫一眼。林周头也没抬,说:“小娅你最近是不是挺清闲?我给你个建议,我们生个孩子吧。”

  小娅一听,懵了。之前,他俩正儿八经地聊过这事,并做出保证:32岁前,保持丁克状态。努力工作,也享受二人世界。对于双方家长的压力,自己解决自己父母这边,但都得“挺身而出”护着对方。“怎么忽然变卦?”小娅问丈夫,语气有点冷。“我父母今年刚好退休。有个孩子可以调剂。这事儿,我和我妈商量过。”

  听到林周这样回答,小娅火了,觉得自己像一点就能着的炸药。“请问,你们谁征求过我的意见?”小娅说。听到这话,一向孝顺的林周也急了:“你为何这样不顾及老人的感受?”之后,两人分处两个房间,一夜无语。

  小娅说,她自认是个能照顾别人情绪、尤其是老人情绪的人,所以她才会给自己一个期限——32岁。但是,这一次她觉得碰了她的底线——不被尊重。而这种“弱势的感觉”似乎始终若隐若现于她和林周的婚姻。

  小娅说,生活是不能细琢磨的。当她感觉被信任的人“背弃”后,忽然发现林周几年来对自己的无所谓与忽视。比如,前年她过节回家,林周没有陪她一起,连火车站都没送,她拎个大箱子在人潮汹涌的站台挤来挤去;比如,他俩一同去超市,林周总是自顾自走进去,把冬天时超市用来挡风的棉门帘,呼啦一下摔在她脸上。“关系好时,你可以将它们视作他大咧咧的例证,但出现问题时再想,就只能让自己陷入不满、怨愤的恶性循环。”小娅说。

  所以当时,小娅脑子里闪过“离婚”的念头,但不强烈,带点负气感。多少还有点以“离婚”要挟别人,要求给予重视。那一段,小娅和林周常有争吵。吵过之后,总感觉身心俱疲,两败俱伤。

  生活有时就是这样,会向你提出一个个难题,让你应接不暇。那晚,小娅抱腿坐在沙发上,忽然觉得下身一阵热,低头一看,沙发被染红一片。小娅觉得肚子撕扯一样地疼。是她从没经历过的疼。她哭了。给她最要好的一个女孩拨了电话,说:“带我去医院,我害怕。”

  好朋友“飞车”过来。到了医院,大夫告诉小娅:“你流产了。但流的不完全,还要再做一次手术。” 大夫说,流产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大自然的优胜劣汰,也有可能,和母亲情绪有关。小娅想到,有可能是自己无休止的争吵亲手扼杀了孩子。那一刻,她只觉得天昏地暗。

  好友电话通知了林周,让他把医院里的小娅接回家。路上,林周说:“我的心也一样疼,小娅,我是孩子的爸爸。”“我不想再听孩子这两个字。我不需要同情,不需要……”小娅哽咽着,有点语无伦次。

  手术后的小娅回了一次老家。她没有和父母说,为什么忽然回来。只是说,累了,想家。有天晚上,小娅和母亲躺在一张床上聊天,说:“婚姻筛掉了我们的青春、激情、浪漫,就是些干巴巴的日子。”小娅记得,母亲拉着她的手和她讲:“难道我和你爸爸就没有相看两厌的时候?就像上次我突然住院,你爸爸在外地出差,按说该马上赶回来,可他呢,还坚持把手头的事做完,顶多是远程电话遥控。你要理解婚姻的真实面目,更多是平淡。”

  婚姻是一种难舍的联系

  回到北京后的小娅,独自去了趟白云观。她没有宗教信仰,别人来这里多半是求神庇佑,她只是傻坐着看鸟。小娅说,烟雾中,佛像前,借此气场,她扪心自问:为何爱情常在逆境中茁壮成长,在安稳与稳定中,却很难保鲜?“或许是,我们很多人,太习惯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安放于这稳定当中。而眼见的,心念的,却只有他人的不堪。”小娅感慨说。

  到家后,小娅对林周说,咱们去趟海边吧。那是10月。小娅上大学时就和林周说过,自己喜欢冬天的大海。“冬天它才不会沦为浴场。它才能显示最本真的价值。”小娅不确信将近10年过去,林周是否还记得她的这些“歪理邪说”。林周也没提,只是说,行,周末去。

  周末的夜里,小娅和林周披着棉服坐在沙滩上望天。自从孩子没有了,他俩没再争吵,但也从来没有坐得很近。这应当算是第一次。小娅问林周:“你说什么是婚姻?”林周想想说:“说不清。”小娅说:“跟你说个秘密。有关我爷爷奶奶的。”林周答:“你说一千回了。他俩感情不好,总吵,要不是碍于当时的那个年代,恐怕早就离婚了。你从小在他们身边长大,渴望家庭温暖,可又对家庭充满恐惧。对吧,我都会背了!”

  小娅笑:“你只知道过程不知道结局。我奶奶老了以后,是坚定地想要离婚的。就在那时,爷爷查出癌症。我一直认为,他们是无法正常对话5分钟的,可我爷爷去世的那个上午,拉着奶奶的手说,她是个好女人。再之后很多年,奶奶家装修,爷爷当时睡的旧床,跳上只猫也会吱呀作响,可奶奶死命不让扔。人的感情真是太难解了。”

  黑夜的海边,什么也看不到,只剩下感觉。小娅记得,说完这些,她站起身,走进咸雾湿风里。她将走过去的黑夜丢在身后,一直走进看不见的前面的前面。

  面对记者时,小娅说,她一直记得海边的那种感觉:潮岸不知伸向何方,她和林周,亦是其去未知。但她希望,他们永远不要丧失坐着交谈的力气与能力——推心置腹,海阔天空。

  记者问小娅,为什么愿意和人分享自己这些好的、坏的时,小娅说:“于我,也是反思、自省的机会。另外,我的故事或许是个例,但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人和人的那些感情事,总有些细细微微的地方,能让其他夫妻找到警戒,从而停下脚步,互相搀扶着走过漩涡。毕竟,人要善待情缘,给彼此一个机会。”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越过越淡的日子,强烈的疏离感,对婚姻生活的心理落差,这种无法具体化、明确化的东西,反倒更容易让婚姻岌岌可危。这些东西就像人脚底的一粒砂,似乎小到可以忽略,但时间久了,脚是要磨出血泡的。

  2009~2010

  中国幸福小康指数:79.5

  文|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2010年10月,《小康》杂志会同有关专家及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对中国“幸福小康”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大量社会信息,得出2009~2010年度中国幸福小康指数为79.5分。

  《小康》从居民收入、住房、生活、工作、健康、家庭、物价等各个方面衡量中国人这一年的幸福状况。

  幸福的主要因素有:

  家庭婚姻幸福。调查显示,居民觉得自己婚姻幸福的占77.7%。在各个年龄段中间,80后的婚姻幸福感最高;性别之间,男性的婚姻幸福感高于女性。

  健康水平提高。随着收入水平增加,生活改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居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调查显示,城乡居民对自己的健康水平满意的占76.5%,不满意的占22.0%。其中,务农农民的健康水平满意率最低,其次为离退休人员,其他行业人员健康水平满意率较高。

  生活水平提升。调查显示,居民对目前生活水平满意的占69%。据统计,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比上年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153元,比上年增长8.5%;恩格尔系数是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200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其中,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0年的39.4下降到2009年的36.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0年的49.1下降到2009年的41.0。

  住房条件改善。近年来,居民的住房环境、房屋质量、住房设施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调查显示,居民对目前住房满意率为60.1%。

  社区环境优化。调查显示,居民对社区环境满意率占60.5%。居住小区治安、绿化、卫生以及文体设施等方面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改观,今后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业余生活丰富。调查显示,居民对自己的业余生活满意占52.3%。其中,17~29岁人口业余生活满意率最高,达65.4%,但如何加强中、老年群众的业余生活,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不幸福的主要因素有:

  城市房价居高不下。调查显示,居民对城市房价最不满意,不满的比重高达71.2%。百姓希望政府提高宏观调控房市的能力,使住房供给多元化,满足不同阶层的需求。

  物价水平增长过快。调查显示,居民对目前的物价水平不满意率为55.8%,满意率为36.9%。物价水平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也与百姓幸福指数紧密相连。要不断增加居民收入,保持物价相对稳定。

  工作职业满意率低。调查显示,居民对工作职业现状不满意率为32.0%,满意率为47.1%。其中城镇居民对工作职业现状不满意率为26.5%,满意率为51.6%;农村居民不满意率为35.8%,满意率为32.1%。

  (感谢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吕庆提供的支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婚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