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圆明园罹难历史反思:在年轻人思维中去殖民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2日14:04  中国社会科学报

  在近代史上,中国和印度都深受西方帝国主义之害,被所谓的世界文明国家掠夺。不仅如此,西方国家还一直企图证明我们在社会、文化和经济上都面临着破产。对150年前的火烧圆明园,大多数人都感到愤恨。这个皇家园林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一个半世纪后的今天,我们纵然有再先进的科技,也无法还原其原貌。当时某些政府疯子般的行为破坏了两个文明间彼此的信任,如今,我们还得担负着重建破碎的信任之重任。

  但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应该是如何记住我们的历史。可否将圆明园罹难看做一种比本·拉登对美国所犯下的恐怖行为更为野蛮的行为呢?很多人可能不赞同这一观点。历史必须建立在我们获得的来自各个层面、各种渠道的真实信息和证据的基础上。然而,历史往往是某一群体所记录或想要传达的那个版本,而不是更接近实际情况的那个版本。结果,历史就容易成为为了迎合某些人的利益和需求的工具。作为学者和知识分子,我们的任务是以务实的态度,基于客观的信息,认真研究、充分讨论,而不是利用历史企图煽动年轻人的情感。

  作为一名印度人,当我回过头来看我的国家在受到英国掠夺的时候,我深刻感受到历史可能会被重复,但是不能被重写。当我们要求英国女皇归还“Kohinoor”钻石时,或许有些人觉得奇怪。但对我们而言,物归原主十分重要,这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记住在国家沦为殖民地时,印度的财富和文化曾被肆意掠夺。显而易见,对任何去过英国皇家博物馆或者欧洲的博物馆的游客而言,“耻辱”这个词的含义以及他们对这个词的理解,是不可能相同的。

  中国人民对自己的历史有着很强的意识,而且他们当然也有义务将正确的历史传给下一代。正如上面谈到的,无论哪个国家的历史都有很多版本,特别是在当今电子媒体普及的时代,面对更多版本的历史时,人们往往会感到迷惑和无所适从。因此,教育好年轻一代,让他们对历史有正确的认识,对中国和印度都非常重要。如果简单地认为孩子们自己上网看看就能学到,这种想法实在是太天真了。我们需要教育我们的孩子,这样他们才不至于陷入西方崇拜的陷阱。

  即使在今天,西方媒体还企图有组织地对我们两国的形象进行边缘化。西方媒体动辄就报道我们的缺点或者我们社会的一些负面新闻。但是,我很少看到其有关于英国和法国在1860年犯下野蛮罪行的文章。西方国家也有这个责任教导他们的孩子,告诉他们,当初他们的祖先是如何通过对亚洲国家的掠夺而创造一个工业帝国的。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衰弱,他们对亚洲文明,比如中国和印度的态度稍微有些变化。然而,在西方的媒体和大学中,他们对亚洲国家依然保持着其固有的殖民地式的思维模式。但是,他们自我宣称的知识超级权力和软实力只是在竭力维护他们濒临破产的经济罢了。我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中国可以成为亚洲的榜样,树立道德标准,而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能做到的最好的政策之一,就是在外交中维护“不干涉他国内政”。

  在英语占统治地位的现存话语体系中,正如W. Halbfass所言,在当今西方话语权环境下,东西方文化不可能相互平等地享誉,他们是在一个被西方化的世界中相遇,其思维已经被西方化了。我建议亚洲学者重新思考书写历史,在我们年轻人的思维中进行去殖民化的工作。圆明园150周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它引发我们对事实进行深入思考,我们现在的发展路径是和平的,与19世纪西方帝国主义的大相径庭。

  虽然西方一直在鼓吹“中国崩溃论”,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中国的崛起完全是基于其人民努力的工作和政府正确的领导。因此,这对中国历史是一份很好的礼物,同时也给西方人上了一堂很好的课,告诉他们,即使在被他们烧毁的著名皇家园林的废墟上,中国依然可以重新崛起。中国也传递给西方和世界这样一个信息,在圆明园遭劫150周年之际,中国倡导的是世界的和平,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中国学者应该继续往前走,推倒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我们同时还必须强调,无论是中国的崛起还是印度的崛起,都是和平的,不会给其他国家或者文明带来威胁。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比诺德·辛格(Binod Singh)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籍教师)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