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解决中国城市交通拥堵出路在于合理规划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2日17:50  观察与思考

  解决中国城市交通拥堵的出路何在

  城市的发展是为了让人们生活更美好,而不是由于城市化而导致居民的生活痛苦指数增加。

  ■乔新生

  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把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概念纠结在一起,认为现代化就意味着城市化,而城市化即意味着工业化,工业化就意味着机械化、电气化。作为工业化的显著标志,汽车工业代表着工业化的高级阶段,因此,中国要想实现现代化,必须优先发展汽车工业,而要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必须把汽车产业作为城市的支柱产业,千方百计地扩大汽车的生产和消费规模。而正是这种错误的思维定势,导致中国几乎所有的大型城市都出现交通拥堵的现象,城市交通效率越来越低,居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差,城市的居住成本越来越高。

  针对这种现象,一些学者开始反思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他们认为,中国不应该把城市化作为发展方向,而应该把城镇化作为发展目标,大力建设中小城镇,从而使中国现代化发展避免患上“城市病”。但也有一些学者不以为然,他们认为现代化就是城市化,建设中小城镇,不仅会占用更多的土地资源,浪费更多的公共财富,而且会由于产业结构分散,导致中国的现代化缺乏动力。部分学者希望走中间路线。他们认为中国应该在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同时,加快卫星城镇的建设,从而使中国走上布局合理、生活便利、可持续发展空间巨大的现代化之路。

  笔者认为,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盲目发展国际大都市是不现实的。在加快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应该逐渐克服西方国家工业化发展中曾经出现的问题,通过跨越式发展,避免出现交通拥堵、资源浪费的现象。

  许多城市把自己定位为国际大都市,盲目地扩大城市面积,而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一些城市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时候,不是通过调整布局改变居住环境,而是修建各种各样的交通环线,把城市紧紧地包裹起来。这样的城市发展战略,必然会造成交通拥堵的现象。

  在笔者看来,城市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交通拥堵。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只要合理布局,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把每一个社区看做是城市居民的家园,在交通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社区居民的需求,那么,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就会得到缓解。以日本的交通为例,东京居民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到达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并且借助于快捷的公共交通运输网络,到达自己的目的地。这说明城市化并不意味着必须付出交通拥堵的代价。只要合理规划就一定能够解决城市交通的问题。

  同时,城市化并不意味着工业化,工业化并不意味着汽车产业化;汽车产业化并不意味着放弃公共交通,鼓励私人购买小轿车。不少城市之所以把工业化看做是城市化的标志,就是因为工业流水线可以吸纳就业人口,可以为城市带来财富。其实,西方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经验表明,从农业化到工业化,从工业化到信息化,不同的城市可以选择不同的道路。

  城市的发展是为了让人们生活更美好,而不是由于城市化而导致居民的生活痛苦指数增加。这样的城市化不是中国追求的目标。中国的城市发展应当充分考虑到平衡性原则,在一些农村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兴建现代化的小城镇,解决公共产品配置不足的问题。在各个小城镇之间,政府修建快速铁路或者高速公路,为城镇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现在,中国城市的发展似乎进入怪圈之中—要想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必须修建更多的马路;而要想扩建马路,必须强制拆迁居民的房屋。当居民逐渐离开城市中心区,不得不到郊区购买住房的时候,城市的交通拥堵现象就会变得更加严重。解决中国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能把汽车产业与工业化划上等号。中国的现代化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在部分城市可以选择汽车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但是,应当尽量避免遍地开花。

  即使选择汽车工业作为主导产业或者支柱产业的城市,也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不能为了发展汽车工业而鼓励人们购买私人轿车,更不能为了增加私人轿车的承载量,而盲目地拓宽马路,扩大城市规模。换句话说,中国的现代化不能以牺牲居民的幸福为代价,而应该集思广益,广纳善言,千方百计地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