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商务部力推药品流通业整合 被指有利用药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3日11:14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商务部力推药品流通业加速整合

  “十二五”期间培育1~2家千亿级、20家百亿级药品流通企业没有难度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武 | 北京报道

  药品流通行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制定工作已率先完成,“一旦商务部部务会议通过,就会对外公布。”10月18日,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副司长温再兴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规划主基调之一是“提高行业集中度”,并着重强调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近期,商务部推动提高行业集中度的愿望也得到行业企业的呼应,市场自发形成的并购活动迅速增多。

  虽然关系到人民群众购药方便和用药安全,但药品流通行业曾长期处于实质上的监管真空,导致发展混乱、竞争无序、违规经营突出。药品流通环节“层层扒皮”曾被认为是“看病贵”的主要症结之一。

  商务部是2010年才接手药品流通行业监管,介入医药领域的,业界期待,作为新“婆婆”,商务部不涉及与医疗机构的利益牵连,可能打开行业新局面。

  商务部的力推整合的思路,带来了什么?

  行业整合迅速增多

  “华润入主之后,我们的并购举动得到很大的支持,今后的并购活动预计将进一步加快,加强行业整合也正好符合政策导向。”北药股份宣传部部长许嘉平对本刊记者表示。

  今年9月份,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药股份)分别在牡丹江、长春、北京平谷并购、整合了三家药品流通企业,并且在辽宁、山东等地与多家药品流通企业签订合作意向书。

  财大气粗的央企华润医药并购北药集团之后,北药股份举起整合大旗时显得底气十足。在近期北药股份的几次并购活动签约现场,华润集团相关负责人次次到场。

  完成国资整合之后的新上海医药亦变得更加自信。9月27日,该公司临时股东大会高票通过了发行H股的相关议案。上海医药董事长吕明方表示,H股发行工作一切运作理想的话,在明年年中将落地开花。公司管理层预计,届时募资不低于80亿元,“将主要用于并购发展和调整结构”。

  另一央企国药集团的控股企业国药控股目前暂居药品流通行业第一。国药控股2010年中报显示:2010年上半年国药控股完成十几项内部资源整合和外部并购,业务范围从2009年年底的23个省份增加到29个省份。管理层计划2010年全年实现80项并购。一系列并购使得国药控股加强了在二三线城市市场的占有率。管理层的长期目标是在大多数省份坐上第一的交椅,将网络扩展至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

  此外,其他一些地方国资委掌管的药品流通企业也屡有传出加强整合的消息。行业内实力最强的民营药品流通企业——  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处在上市最后阶段。从该公司招股说明书看出,今年上半年该公司也在进行内部资源整合和行业并购。

  这样的行业整合将走向何方?

  药品流通行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设定,“十二五”期间培育1~2家千亿级企业,20家百亿级企业,药品流通行业中批发企业百强市场份额占比达到80%,连锁药店占零售药店总数的比例由现在的1/3提高到2/3,连锁药店百强年销售额占市场份额的60%以上。

  如果按照20%的年均增长率计算,仅有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达470亿元的国药控股,有望在2015年使销售收入达到千亿级。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发布的2009年度全国药品流通行业运行数据显示,2009年度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药品流通企业有8家,销售总额超过50亿元的有18家。由此看来,2015年达到20家百亿级药品流通企业基本没有难度。

  难点在于提高行业集中度。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3万余家,前三强、前十强合计所占市场份额分别约为20%、35%。如果与药品流通行业整合已经完成的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比如,目前美国、日本、欧盟等市场前三名药品流通企业的占有率分别达96%、67%、65%。

  整合能够改变什么

  尽管已经出现了一些稍具规模的药品流通企业,但是直到目前,“散、小、乱”仍然被用来形容我国药品流通行业的整体现状。

  温再兴认为,提高行业集中度不仅有利于监管,而且对确保消费者安全用药也大有裨益。

  在某些企业看来,提高行业集中度好处多多,比如可以提高与上下游的议价能力。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当前我国药品流通行业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运营效率低。实现行业的集约化、规模化运营还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借助IT技术及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发达国家从生产企业到医药分销商、零售商和医院整个医药供应链实现一体化。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对于某些医疗机构来说,这种一体化能减少15%的供应链成本,并且至少实现基本业绩4%的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医药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宪法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我国的药品流通行业全面走上互联网是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

  但是,我国很多医疗机构的药库、药房的管理基本处在半人工操作状态,几乎很少有医疗机构的信息管理系统与流通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顺利联通。

  现代医药物流本应该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与组织方式,目的是用尽可能低的成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并且获得佣金。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一些药品流通企业将医药物流理解为仓储加运输,获利的来源主要为进销差价、企业返利,甚至一些企业依靠倒买倒卖税票、非法挂靠和变相挂靠经营等手段获利,扰乱了市场秩序。

  同时,一些药品流通企业在整合之余,也在加强对医药产业链上下游的介入,打造生产、流通、销售通吃的企业发展格局。这种情况也引起业内人士的异议。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崔志平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这不符合国际先进药品流通企业的发展规律,甚至可能导致不正当竞争。在我国,却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他认为,这种状况可能在五年之内将会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显然,依靠行业整合并不能解决现存的所有行业顽疾,提高行业集中度当然也不应该成为改革的终极目标。

  短期效果恐不容乐观

  在商务部接手药品流通行业监管职责之初,一些业内人士就对其抱有较高期待,认为商务部不涉及与医疗机构的利益牵连,接手药品流通行业监管是“拨乱反正”。

  在实施基本药物招标采购等制度的过程中,很多地方出现地方保护倾向,一些药品流通企业遭到不公平待遇,寄希望于商务部这个新“婆婆”能够给予支持。但是,现阶段商务部似乎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这次制定行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过程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据知情人士透露,前段时间商务部将完成的规划草案交予各相关部委征收意见,但从收回的反馈意见来看,“凡是与其他部委管理职能略有交叉的内容,都被要求删除或修改。”商务部只好采取变通原有说法的办法,将不得不保留的“交叉”内容予以适当体现。

  李宪法认为,商务部推动的药品流通改革新政能否奏效,关键在于协调药品采购供应和价格管理主管部门,实现药品流通管理政策与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政策、价格政策的融合,否则药品流通行业改革的任何努力都将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

  商务部的难处不仅仅在于此,行业管理政策的实施效果也取决于地方政府监管部门的执行力度、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地区用药特点等因素。也因此,近期内商务部对药品流通行业的管理效果恐不容乐观。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瞭望东方周刊

更多关于 药品 流通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