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分析称献血缺乏激励机制等因素造成国内血荒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4日05:55  第一财经日报

  全国血液告急背后

  每年3600吨采血量与10%~15%用血增速的赛跑

  马晓华

  北方的深秋,一辆爱心献血车停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上,立在车前的两块献血宣传牌被风吹得哗哗响。

  来来往往的人群,只有寥寥无几的人,在经过的时候会看一眼,接着匆匆离去。截至昨天下午1点,王府井这个采血点只有6个市民填了献血单,到车上接受体检。

  “天冷了,献血的人不会很多。周一到周五每天六七十人,周末会多一点,每天有100多人。”现场的工作人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显然,这天的献血情况不理想。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的数据显示,库存相比上周增加了1000多袋,目前已接近8000袋,但是距离库存12000袋的数字,还有一定的距离,压力和紧迫感仍然存在。

  与冷冷清清的采血点相比,社会对血液的需求却在激增。

  以北京为例,需血量以每年10%的速度在上升,据血液中心统计,今年1至9月,该市采血量增幅为2.9%,与需求量10%的增幅相比,还有7%的缺口。以去年全年采血量65万单位估算,全年缺血在4万单位左右。

  “用血需求的增加缘于北京每年医疗总人数的逐年增加,由于目前交通比较发达,来北京就医的患者也增加,而且都是疑难杂症比较多,所以需血量一直都在上升。”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这并非孤例,近期全国大面积凸显的“血荒”现象,再次引发社会公众的关注。

  旁观者的顾虑

  昨日上午,记者打车前往北京市朝阳区东郊市场的无偿献血点。司机谨慎地询问:“您是要去献血吗?如果是,我劝您还是不要献血了,不如在您经济能力的范围内捐钱。”

  他的理由是自身经历,“献血对人的身体伤害挺大的,我献过一次血,后来就落下了一个咳嗽的毛病,因为献血之后就感冒了,从此一下就咳嗽了15年。”

  也许就是这样一个人传人的宣传效应,使得中国献血率仅为0.84%,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而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这个比率更是微不足道。

  “无偿献血的宣传还不是很到位,而且,公信力也在下降,所以,导致献血的比率一直没有提高,下一步我们要加大宣传,增加机构运行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化。”卫生部某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

  虽然宣传是一个途径,但是公民心中那道魔障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打破。

  “多年前河南省出现的因为血液引发的艾滋病事件,也是老百姓心里的一个阴影,总是担心献血会感染上疾病的,事实上,献血是不会传染疾病的,而输血才会有感染疾病的安全问题。”上述官员表示。

  他表示,另外一个问题也使得老百姓从心里产生怀疑,就是无偿献血,但是有偿使用。其实,血液并不是有偿使用,目前的血液价格仅仅是成本价。

  而对于公众质疑的采血人员工资高的质疑,上述官员解释说,采血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与采血量没有关系,与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是一样的。

  面对众多献血者的顾虑,上述官员表示,卫生部将加大对无偿献血的宣传指导。

  10月29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党组书记张茅、副部长尹力率先垂范参与献血。据了解,这已经是年过五旬的陈竺就任卫生部部长后第三次参加无偿献血。

  手术量激增后的血液需求

  “不变应对变化,其实就是落后。目前每个大医院每年的手术量都在成倍地增长,而血液的采集量要是不变的话,血液供应紧张的情况早晚会出现。”成都某医院的外科主任医生表示。

  本报从卫生部新闻办了解到,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实施12年来,全国自愿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已从1998年5%左右,上升到2009年的99%以上,超过二分之一城市的临床用血全部来自于自愿无偿献血。采血量也从《献血法》实施前的800余吨上升到2009年的3600吨,献血人次也超过1100万。

  但随着我国人民群众健康需求逐步提高,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几年临床用血需求量以10%~15%的速度快速增长。

  “随着医改的进一步铺开、医疗保障的覆盖扩大、有能力就医的越来越多,不再像过去没有钱看病硬扛着,所以患者也越来越多。这是导致手术增加的一个因素。另外,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很多的病都可以治疗了,也扩大了医疗面,患者因此增多,所以,血液量需求也在增大。不过,目前比较好的是福建尚不缺血。” 福州市第二医院副院长林绍彬对本报表示。

  10月13日,陈竺在“中瑞和谐健康论坛”上介绍,截至2010年6月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覆盖8.33亿人,城镇医保覆盖人口3.9亿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经覆盖超过90%的人口,提前一年完成这一原定于2011年完成的目标。

  但是,血液保障体系并没有及时地跟上这个迅速扩大的医疗保障。

  已经开始执行单病种收费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过去2万元的手术费,按照单病种收费,只收1万就可以治好。“虽然医院的利润降低了,但是患者能看得起病,所以病人就增多了,现在每天的手术很多。但是如今用血指标比较严格,即使我们心脏外科也不例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外科的一位医生表示。

  拷问献血长效机制

  如果说过去血液紧张出现在寒暑假期间,那么,今年的10月份出现血液告急,就不再是假期惹的祸。

  “中国的无偿献血一直都没有一个良好的机制,不完善,并不是义务献血,而是集中到学校这个群体上,学校现在也缺乏一种动机去组织献血的活动,学生这个群体的献血量出现了下降。随着学生了解的信息面越来越广,对献血有了自己的认识,学生也不太愿意献血,在缺乏老师的组织下,这种情况更是明显。”上述成都医生告知记者。

  无偿献血一直遵循的是精神鼓励法,但是,在这个需要激励机制的社会环境下,精神鼓励还能持续多久,在拷问着中国的血库,什么时候不再出现血荒。

  在王府井大街的采血点,采血的工作人员除了问一句“您献血吗”,然后就是直接招待坐在桌前准备献血的人。

  “先填一下这个表格,填完后去车上做检查,3分钟就出结果。”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介绍,也没有更多的嘱咐。“由于目前采血点的人员工资与他们的采血量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也没有采血的动力。”上述医生表示。

  2009年12月28日,卫生部颁布了《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2009年修订)》,无偿献血奉献奖用以奖励多次自愿无偿献血者。其奖项和获奖标准为:铜奖,自愿无偿献血达20次以上的献血者;银奖,自愿无偿献血达30次以上的献血者;金奖,自愿无偿献血达40次以上的献血者。

  而在众多的条款中,并没有对无偿献血进行相关的物质奖励的规定。

  节约用血考验医院

  在大环境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节约用血成为必然选择。

  “现在很多医生都有用血的习惯,一动手术就输血,这个深层次问题需要去思考。”上述卫生部某官员表示。

  据了解,目前的全国临床用血中,50%以上是不必要的输血。

  “我刚做完成都30多家医院血液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很多不必要输血的患者,医生也给输血,一个血色素160的患者,医生照样给他输了200毫升的血,这其实是一种浪费。”成都某医院的医生表示。

  “我们的用血量没有增加,因为我们使用的是自身回输血液,也安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对本报记者表示。

  手术的增加以及医疗技术的提升,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应对血液供应量的减少,这将考验着每一个医院以及每一个医生。

  “我们引进了自身血液回输的机器,这样可以减少对血液供应的要求,而我们的医生手术小出血技术也有了提升。”凌锋表示。

  凌锋介绍说,宣武医院的手术量每年平均以10%的比例在上升,2009年比2008年上升了21%,而血液需求量并没有按照这个比例上升。

  现实情况是,节约用血似乎并不是那样简单。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观念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另外,节约用血技术还遭遇政策上的瓶颈,虽然很多医院已着力推广自体血回输技术,但是物价部门并没有确定收费项目,所以在实施中还存在困难。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血荒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