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http://t.sina.com.cn)渐成突发事件的传播舆论中心,其裂变式的传播带来了管理新难题
今年以来,百字微博一次次引爆热点,掀起阵阵冲击波。
微博,到底是博主们编织的温暖“围脖”,还是个别政府官员斥之为的憋气“围脖”?从当年的BBS、博客,到今天的微博,每一次新的互联网应用在得到大多数网民的追捧、一呼百应之际,也会引来某些官员们的摇头叹气、束手无策或熟视无睹。
在新媒体运用更加敏捷、广泛的今天,如何对待、应用微博以及下一个最新的互联网应用,也对相关部门的决策、沟通、处置能力提出新的考验。
两场直播见证微博威力
被称为“女厕攻防战”的微博直播,是今年以来国内微博最吸引眼球、威力显现最突出、影响最始料未及的事件。
今年9月10日,江西宜黄县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到钟如九家就拆迁问题做工作,结果引发钟母等人“自焚”,导致两人严重烧伤、一人死亡。据称钟家是当地此次拆迁工作的最后一户未拆民房,政府部门已上门做工作70多次。但因就自焚事件迁拆户和政府双方说法不一,再加上现场中立证人和证据不足,自焚事件调查一直未果。
因各地拆迁纠纷不断,宜黄事件最初并未在网上形成热点。然而,在该事件始末尚未完全清晰的情况下,相继发生的两次微博直播,直接推动宜黄事件升级甚至转向。
9月16日,自焚者家属钟如九姐妹欲赴京接受媒体采访,在机场被原县委书记邱建国等工作人员劝堵,最后躲进厕所。有媒体记者根据钟如九打来的电话和拍摄的手机图片,以“女厕攻防战”为题进行了持续40分钟的微博直播,直至两姐妹离开机场。这次直播引发大量“脖友”“围观”,使宜黄事件在网上急剧升温,大批记者、学者、律师、其他拆迁户和网民纷纷转发、回复,声援钟如九,声讨围堵行为。
钟如九发现“围观也是力量”后,于9月17日开通微博,至今共发两百多条微博,粉丝3万多人。9月18日自焚者中有一人死亡。为避免家属闹事,宜黄县原县长苏建国带人欲将遗体送回宜黄,遇到家属阻拦。钟如九用手机发起第二场微博直播,内容包括抢尸、被软禁、手机被没收等。在手机被没收期间,其在北京的哥哥用她的微博账号继续发博。
第二次“直播”在钟如九微博粉丝的不断转发下,网上放大效应凸显,并加速了宜黄事件责任处置。9月18日,宜黄县委书记、县长被立案调查;10月10日两人被宣布免职。这是国务院今年5月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后,第一起集中问责地方相关干部的拆迁事件。江西财经大学传播学教授王玉琦说,如此严厉的问责尚无先例,很大程度上是微博与媒体的力量所致。
此后,钟如九继续利用自己的微博,公布母亲、姐姐的病情。9月26日晚8点23分,她发了一条求助微博,称母亲情况非常危急,亟需寻找烧伤专家。这条求助微博当晚就被转发13184次,评论3034条,脖友们很快从围观走向行动,转发者中不乏影视明星姚晨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等知名人物。热心“脖友”开始分头寻找专家、安排转院、联系机场,上演了一场24小时微博接力大救援。第二天早晨,她们就得以搭乘飞机转入北京304医院。目前伤者已先后接受了三次植皮手术,陆续有网民通过微博问候或直接去医院看望伤者。
“平民化、圈群化、个性化”的微博特性
宜黄事件既验证了微博的力量,又使微博用户和粉丝进一步扩充。
微博,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以及其他客户端使用微博,以140个汉字的容量发布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支持文字、视频、图片、音频的发布。最早也是目前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目前其在全球至少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
“随时随地发布你身边的新鲜事”——这是新浪微博的广告语。2009年8月,新浪推出了国内门户网站中第一家微博,主打名人微博,依靠名人效应迅速拥有了大量用户。在新浪之前,饭否、嘀咕等国内一些创业型公司也曾追随twitter,拥有一些年轻用户。但经过一段时间运营,这几个网站或被关停或艰难维持。而新浪微博的开设,则标志着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今年以来,多家网站陆续推出微博服务,形成了微博嫁接资讯网站的微博中国特色。
据北京市网络媒体协会组织万瑞数据及相关网络媒体进行的全国调查数据表明,用户平民化、年轻化是微博的一个特征。目前国内微博的用户群中企业员工和学生居多,分别占比29%和17%,18~30岁的年轻用户占了67%,63%的微博用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微博用户中有近九成是博客用户。
圈群化、个性化也是微博的明显特征。微博上的交流是以圈群为中心的,89%的人主要关注的是朋友、同学、同事、业内人士,关注的微博内容也是具有圈群性的话题、熟人朋友的动态、业内人士的观点。微博与博客等一样,满足了人们的媒体个性化需要,可以随时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共同讨论热点话题。由于博客写作对博主的文字表达水平要求更高,限制了博客的产出量,而百字微博则更适合普通大众。而可通过手机等更新微博,也打破了以往博客、论坛等的网络应用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状况,微博目前往往成为现场新闻第一报。
同时,微博还兼具自发传播的特性。据北京市网络媒体协会调查,近半数的用户喜欢在微博上对有价值、有趣或有时效的信息进行转发。Twitter创始人之一埃文·威廉姆斯说:“即使是再庞大的新闻媒体,也不会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新闻记者。”
微博从起初记录自己和身边最新鲜的事情,转向记录有待解决的事情。《凤凰周刊》记者邓飞说,钟如九“不再像父辈一样以头抢地、磕头哭告、拦轿喊冤找青天,而选择了微博维权”。钟如九开通微博后立即获得了传输、放大自己声音的有效渠道。江西财经大学教授王玉琦认为,以此为鉴,今后将有更多人选择“上诉不如上访、上访不如上网”。
本刊记者观察发现,由于微博的圈群特性,易成为相似问题的汇集地、相似人的集合地,从而在网上网下形成一股不断扩大、凝聚的强大力量。在钟如九的微博上,钟如九及他人陆续转发了各地一些暴力强拆、抵制拆迁的热点新闻。如,北海市白虎头村的拆迁事件,宜昌“文胸女”楼顶喊叫、抗暴力拆迁事件等,一些转发和评论钟如九微博的人留言称自己也是拆迁户,表示声援支持钟家。钟如九则经常提到各地拆迁户到医院看望家人。浏览钟如九的微博可以发现,这里成为拆迁户和关注拆迁者的交流地。
微博公信力存隐忧
我国开设微博仅一年,预计到今年年底微博累计活跃注册账户数将达6500万。微博客上,每个人都形成了一个“自媒体”,每个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微博事实上已成为一个突发事件的传播舆论中心。受访专家认为,微博管理既有和论坛、博客等管理相似的共性问题,也有新的课题亟需破解。
如何确保公信力,正是规范微博发展的最大问题。
据万瑞数据联合主要网络媒体调查显示,37%的用户认为微博上的信息基本可信,6%的用户认为不太可信;96%的用户表示会通过微博了解、发布对大事件、突发事件的情况和观点。
但令人忧虑的是,一些未经核实的事件也会被网民盲目转发,易误导社会。在宜黄事件处置告一段落后,有人署名“慧昌”以宜黄政府干部的名义在网上撰文回应宜黄事件,对此网民既有指责,也有认同。但网民普遍认可其文中的这一段话:“对许多网民来说,对于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并不特别关心。当然他们也没有办法、没必要把事实真相弄得那么清,他们关注事件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心理折射和情绪渲泄。”猫扑网一位网友就拆迁事件发帖说,网上内容总是有意无意地向针对不利当地政府的方面引导,对政府有利的内容不写不说。
要让透明、真实、理性、全面的信息和观点成为微博的主流,就必须依靠公信力建设。然而,中国互联网的公信力建设既是近年来网络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仅靠网络实名制也非治本之道。
还有专家指出,记者、专家的微博往往被认为具有公信力,但在一些突发事件中可以发现,一些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人所发布的微博也存在并未核实的情况,误导了网民,助长了不满情绪。
北京市网络媒体协会副会长闵大洪在自己的博客上撰文说,要使微博对社会有益,要依赖传播节点上的人,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道德水准和辨别力。王玉琦认为,尽管“微博上人人都是记者”,但如果有一批公信力强的微博忠于事实、疏导情绪,网上舆情管理就主动多了。
然而,微博裂变式的传播带来了管理难题。微博传播不是点对点、点对面的传播,而是裂变式的广泛传播,一个人的微博可以被其“粉丝”转发、再被“粉丝”的“粉丝”转发,不断蔓延。新浪试验表明,一条微博在半天之内可以传到国内各地及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使得微博管理比其他网络应用更为困难。
当微博日益成为突发事件传播舆论中心时,亦对政府部门依法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新媒体运用能力提出挑战。
在宜黄事件中,拆迁户单方面的声音完全占领网上舆论。对此,地产界名人任志强说,“从微博的碎片式信息中,无法了解全部的情况与事实的真相,但如果微博中已经有这么多的转发与评论,为什么没有官方的发言人来澄清事实的本来面目呢?”潘石屹则回应认为:“宜黄官员应该早开微博。”
江西省一位基层干部私下里说,在微博面前政府官员有点像“弱势群体”,不会说话了。
应该看到,微博对于畅通民意渠道的积极意义值得肯定,在对其加强监管的同时,切不可因噎废食。最重要的是,更多的官方需要把有限的精力从“删帖删博”转移到树立起自己的网上意见领袖上来。云南省委宣传部的微博正是一个范例,其力争做到重大事件主动、及时、公开对全体网民发布。同样的实践再如公安系统微博等。而新华社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推出的记者两会微博,也是媒体的一次有益探索。□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刘菁 李兴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