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青年亲日与反日背后 被侵略激发的民族主义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8日14:35  《小康》杂志

  年轻人不会因为日本的问题而对其全面否定,也不会因为日本的长处而对其全面肯定

  文|《小康》记者 张旭

  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国人对日本的民族主义情绪?又该如何看待青少年的“亲日”情结?带着由“当代中国青年的日本观”调查引出的这些问题,《小康》杂志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外交室主任吕耀东。

  《小康》:在我们的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参访者认为目前中国人在评价日本和日本人时带有偏激的民主主义情绪。您对此有何评价?

  吕耀东:我们应该注重分析民族主义情绪的原因和性质。我们的民族主义是被列强对中国的长期侵略激发出来的,可以说,中国的民族主义是被侵略民族的民族主义,这种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我们自强,以免再受侵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民族主义并不完全是负面的。

  日本也存在民族主义情绪,而且比我们更极端,比如日本右翼已经形成一股势力,而且前些时候还曾经攻击中国的旅游车,这样的事在中国有吗?事实上,日本民族主义情绪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以前侵略过其他国家,日本由此获得了强者的民族自豪感,但是就性质而言,日本这种侵略民族的民族主义显然是错的。

  《小康》: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很多年轻人存在“亲日”情结。您对此有何评价?

  吕耀东:日本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产品质量好,年轻人看到日本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些方面,因此对日本产生好感,这是正常的。以前日本的国际形象并不好,给人的印象多与战争中的残忍、野蛮有关。为了摆脱负面形象,日本在文化外交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就曾经提出日本要进行“动漫外交”和“Kawai(日语“可爱”)外交”,而且也取得了一定成功。

  但是,美化现实形象并不能掩盖历史,如果日本否定侵略,中国人在感情上肯定还是接受不了。年轻人不会因为日本的问题而对其全面否定,也不会因为日本的长处而对其全面肯定。我想年轻人还是有分辨能力的。

  《小康》:总体而言,目前中国人对日本的信任程度并不高,您认为原因何在?

  吕耀东:我认为中国人对日本缺少信任,主要是还因为日本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二战之后,日本的战争责任并没有得到清算。到了1980年代初,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以前首相中曾根康弘为代表的一批政治家又提出“战后总决算”,掀起了否认、美化侵略的风潮,典型事件就是教科书问题,这也导致日本民众,特别是新生代无法认清日本侵略战争的性质。中国和日本因此在历史认识上存在差异,互不信任就在所难免。

  就现实而言,日本在很多国际问题上没能担负起应有的责任,比如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上台之初曾经提出发展东亚共同体,但我们知道,其真正目的是凭借排斥美国的东亚共同体这个砝码来提高日本在日美同盟中的地位。实际上日本的目的没有实现,现在日美同盟进一步强化,东亚共同体的构想也不再提。这种仅考虑自身利益,对其他国家缺少诚意的作法同样也会招致别国的不信任。

  《小康》:但也有人认为中国人对日本缺少信任,是因为中国存在“反日教育”,您以为如何?

  吕耀东:我们没有刻意培养反日情结,历史教育侧重介绍日本侵华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局。让年轻人了解这些事实是有必要的,总不能为了所谓的中日友好而故意忘记历史吧。除此之外,我们的家庭也是传承历史记忆的载体。侵华日军曾经烧过我家的房子,我家人因此被迫逃荒,这些事就是我奶奶告诉我的。所以我并不认同中国存在“反日教育”。

  《小康》:据我们所知,日本人对中国的亲近感和信任度也不强。您对此有何评价?

  吕耀东:任何国家之间都不可能完全信任,我觉得日本对我们缺乏信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中国了解不够,所以中日两国需要增进交流,特别是年轻人之间。此外,中国以前是落后国家,现在强大了,日本会在一定程度上感到心理失衡。日本应该接受、正视中国崛起的现实,我认为这是改变日本人对中国态度的一个重要前提。

  相关阅读:

  中国青年日本观调查:情感上拒绝理性上认同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亲日 反日 中日关系 民族主义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