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内圣诞用品企业面临生存压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0日00:02  CCTV经济半小时

  陈永景:今年劳动力成本跟去年比,比如说我们去年,一个月会在1500元到1200元之间,今年就是已经是1500元到2000元。这样的一个工人工资,这里增加的幅度就超过了20%,达到了30%左右。

  劳动力成本与原材料价格同步上升,大大推高了每一件产品的成本。

  林益孟  浙江省瑞安市华尔特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益孟:比如说像这个产品,这个产品这个铃铛,都是一个一个扎起来的。原来这个,像去年我们这个东西,扎一个东西单个计件只要一分钱,今年就要涨到,像前段时间忙的时候,就要涨到1.5分一个。像这一个球上面我们有96个差不多100个,那就光在这一个球扎的工资上面我们就相差1.5元。还有金属铁片这些东西。我们配件今年也比去年涨了大概20%,这个产品我们去年比如说成本是5元钱,今年我的成本就要7.2元。那相当于等于说是在我们原来的成本上面就涨了40%。

  林益孟说,生产这样一个铃铛球的成本从5元提高到了7.2元,但在年初的订单上约定的价格只有6元,如果还是按照合同价格履行就只能赔本,即使他们后来将有些订单的单价提高到了7元,也是赔本的买卖。更要命的是,今年以来,人民币不断升值,而订单约定的是按美元结算。这种汇率的变化对出口型企业来说是利润的直接下降。

  王连明:对于我们这个产品价格有很大影响。

  记者:多大影响

  王连明:利润减少了3%,由于人民币升值,因为我们都是做美元(结算)的。

  陈永景:今年美金的汇率一直从汇率从6.9、6.8,今年是6.82  6.83。上半年维持这个状态,到了下半年9月份开始已经下降到6.7,现在是6.6。那这个美金的汇率降低,直接就是把我们的净利润缩水3%到5%左右。

  对于这些圣诞用品生产企业来说,在生产环节,原材料涨价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已经把生产成本提高了两成左右;到了销售环节,由于汇率变化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又直接吞噬了销售利润。两头夹击之下,很多圣诞用品企业已经被压得喘不过起来。但预测未来,当地各方普遍认为成本和汇率压力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

  陈永景:这个采购成本,这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如果不涨那是暂时的。长期看,材料还是有往上涨的趋势。

  林益梦:现在美金继续在贬值,以后还更会贬值。

  虞锋  浙江省瑞安市外贸局副局长

  虞锋:大家都知道,就是汇率就是预期,现在应该说已经是非常严重,好像有点货币战争硝烟弥漫一样。

  在浙江瑞安,对未来生产形势的悲观预期弥漫着整个圣诞用品行业,这引起了当地各级部门的密切关注和隐隐的担心。

  张宏献:这个行业不能就因为人民币的升值,用外部的压力就把这个行业断送掉。

  虞锋:甚至的话,我们这些企业有可能都是倒闭了。倒闭了那么一个方面就是我们政府的税收财富没了,一个就是最大的一个就是我们的就业已经是非常困难,特别你也看到了,整个山区里面,山沟沟里面的一个区域性的经济。这样的话就是很多的那个老百姓失业了,失业了就是没有出路没有收入,那就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实际上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我们栏目一直对生产圣诞用品的企业进行追踪报道。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最困难的阶段,即使面对订单大幅度的削减,还是有不少国内企业与国外订货商风雨同舟,一起熬过了寒冬。可是现在,眼看着全球经济一天天回暖,订单一天天增加,圣诞用品行业的路怎么就路越走越窄了呢?

  虽然今年海外的圣诞订单大幅回升,但是不少生产圣诞用品的企业却是笑不出来。由于人力成本的上升,加上汇率波动,企业经营的风险是不降反升,甚至是频频遭遇亏本倒闭的险境。内外交困之时,如何在压力中突围呢?

  这是华尔特公司的一个加工车间,记者注意到一台设备上正转动着一个个金黄色的线筒,这些细线看着好像是黄铜线。

  林益梦:这黄线是不是铜线,这个不是铜线,这个是铁丝线。因为我们这个也可以说是工艺线,因为我们做工艺品,原来都用的是黄铜紫铜,因为黄铜紫铜价钱现在涨得太厉害,我们为了减轻成本,我们这个就是用铁丝烤漆烤出来。这个价钱,比铜的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价钱。

  林益孟告诉记者,他们是在原材料涨价的压力之下才不得不想到了替代性材料。这样一替代,原材料成本的确下降了很多,但是,用铁丝代替铜丝有没有偷工减料之嫌,会不会影响工艺品的质量呢?

  林益孟:这个就是不会影响其它质量问题,用呢,等于说用途其实是一样的。

  林益孟告诉记者,圣诞用品不同于收藏的工艺品,它属于节庆工艺品,节日用完基本上就没用了,来年会出现新的花色款式。所以,圣诞用品一般要求安全美观环保,而不是要求经久耐用。因此,寻找合适的替代性材料就成了众多厂家缓解原材料涨价的主要办法。不过,这个办法用途也十分有限,因为很多圣诞用品本来就是就地取材选用廉价材料或者用边角料做的。

  林益梦:像那个松果,还有像树木有些原材料,废料、边角料,都是我们镇里边本地的。本来就是附加值比较低的,就是价格比较低廉的这个东西。

  张宏献:所以说这个对国家大宗产品,我们这里是价格变动对我们是没有多大影响的。

  在调查中,这些厂家反映,在圣诞用品行业,人工成本上升的压力要超过原材料涨价,再加上招工越来越难,更是难以招架。所以有的厂家干脆把订单交给当地的农户来完成。不过,这终究是权宜之计,而且在生产方式上还从工厂向家庭作坊倒退了。记者发现,有的企业已经开始在减少人工上动脑子了。

  林益梦:比如说像这个铃铛,去年我们基本上就是一个一个穿起来,比如说用喷枪一杆一杆这样喷。今年我们搞了一个机器,做了一个挂具,一个挂具上面。比如说穿上50个 60个,它放在机器上面就直接这样滚过去,滚过去一个,就是人工就减少了很多,还一个节省了很多油漆。

  这一排排的铁架就是林益孟提到的挂具,采用了这种挂具后,就使得原来纯手工的工作变成了半机械化操作,既提高了效率,又大大减少了人工数量。

  林益孟:我们现在我估计,至少相差一半的人工吧。

  林益孟说,做这些铁架子挂具,花钱并不多,但今年至少减少了100个工人,节约的成本很可观。在林溪乡的很多厂家,记者都看到了类似的技改项目,不过看上去还比较简单,都是半机械化半手工状态。而且这种机械操作在生产中使用的并不多。

  王连明:都是用手工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像今年的纯手工的应该也差不多还有一半吧,尽量就说往自动化吧。

  今年以来,这些厂家为应对原材料涨价和劳动力成本上升都各出奇招寻求突围,但是,他们好容易看到一些希望,却赶上了人民币不断升值,使得出口受挫,而未来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更严重。于是有的企业采取调整,由出口而转内销。

  张宏献:由于通过人民币的升值,有些企业已经转到义乌国内市场了。

  圣诞用品经销商:再接下去我们开始做准备内销。

  陈永景:我们看到这个礼品市场,中国这么多消费者的空间是巨大的,这个市场的潜力是非常大。

  为了降低亏损,分散风险,不少圣诞用品企业开始想法设法的降低成本,转移市场,可是不管怎么说,圣诞用品最大的消费市场还是在海外内地的圣诞商机虽然说是越来越浓了,但是,毕竟还是不能与成熟的海外市场相比。这块香喷喷的圣诞大蛋糕怎么才能够吃下去呢?国内的圣诞用品企业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

  在瑞安市林溪乡的200多家圣诞用品生产企业里,有19家规模企业,但产值超过亿元的只有一家,就是奥光集团。它几乎就是林溪乡圣诞用品厂家中的一面旗帜。但是,记者发现,这家企业对圣诞用品的生产规模和计划似乎有收缩的迹象。

  陈永景:去年2009年的产值到2010年这一段时间,这个量是在稳定没有增长,没有增长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在规划的时候,就是说考虑到这个成本没有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所以说在这些产品上没有做扩大推广跟市场。

  这家企业虽然没有放弃圣诞用品,但已经对生产规模有所控制,相反,他们对公司的另一个拳头产品木质玩具却有增产扩张计划,同时,还正在开发其它产品并有意进军动漫市场。他们做出调整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圣诞用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抗压性小,竞争力弱。在瑞安市的主管部门看来,圣诞用品目前的困境折射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金少隆  浙江省瑞安市经济贸易局局长

  金少隆:工艺品的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一个产业,那么如何提高它的产品附加值,提高它的技术含量,这个是我们应该面对的一个问题。

  虞锋:就是科技含量是比较低的,主要还是靠手工的吧。然后就是肯定就是,再发展下去是没有出路的,那就是我们政府要引导他们来转型升级。

  记者注意到,在生死存亡关头,这些企业自身也被逼出了升级转型的紧迫感,他们也意识到了必须要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

  林益孟:目前我们这个利润就是附加值。做一个产品只有1元钱2元钱的利润,基本上就是10%的利润,或者一两角。现在我们近段时间有些产品做出来或者就有二三十元钱的,也有那些东西,这样因为新东西我们按照现在的成本算,客人呢原来也没有这些东西,没有什么做比较,利润会稍微好一点。

  除了产品亟待创新外,当地政府也尴尬地发现,作为他们主导产业的圣诞用品竟然没有叫得响的品牌。

  张宏献:就是鼓励企业创品牌。

  金少隆:创自己的品牌至关重要。创品牌以这样的方式,来创知名品牌,来带动我们工艺品整个企业的生产,这个是我们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但是,以目前圣诞用品行业相对落后的生产现状,要创品牌、进行产业升级该从何着手呢?瑞安市有关部门透露了他们的具体规划。

  金少隆:以项目为抓手,促进我们龙头企业的培育,由原先的挨家挨户的生产工艺品的小作坊式,那么由我们提供大的项目,做土地,做项目为保障,那么这样的话,抓新的项目的落地,使一批企业由原来的小规模生产,到流水化,已经产品性这么一种方式自动化生产,提高它的工作效率,提高它的产品附加值。

  半小时观察:

  和服装、鞋帽等这些大宗的出口商品相比,圣诞用品的确不太起眼。但是这个小小的窗口确实我们观察出口加工业一台难得的显微镜。一方面,它直通欧美等国的消费市场,从圣诞订单能直接观察到这些国家的经济冷暖;而另一方面,圣诞用品行业集国内出口加工业的诸多特点于一身,技术含量低、利润低、价格低、产业集中度低、抗风险能力低。这个行业的悲喜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出口加工业的整体状态。正是因为如此,对圣诞用品行业的危机我们不能忽视。后金融危机时代,出口加工业所依赖的低成本、低工资已经成为昨日黄花,以往的竞争优势终于表现出它脆弱的一面。不管采取哪些应对的办法,有些矛盾和困难已经到了不容回避的时候,到了企业和行业必须严肃对待的时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圣诞用品行业发出的警告更像是送给所有出口加工行业的一份特殊的圣诞礼物。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圣诞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