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好看吗?
伤后复出的刘翔能否再次夺金、马术小子华天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激情表演、霸气十足的超级丹能否实现大满贯、低谷中的中国女排会否强势崛起、“灾后重建”的中国足球会不会创造奇迹……
撰稿/文 龙
著名体育社会学专家卢元镇教授说:亚运会是中国体育开放的一个起点。
如果说,20年前的第11届北京亚运会,是一个在改革开放中破冰前行的发展中国家的缩影,那么如今第16届广州亚运会,则将凸显一个在国际舞台上具有影响力和话语权的东方大国的伟岸形象。
20年,是呱呱坠地的婴儿长大成人的漫长过程;20年,是中国体育书写辉煌、创造奇迹的时代缩影;20年,更是中国社会华丽转身的一个精彩瞬间……
亚运会曾经要全民捐献
中国参加洛杉矶和汉城奥运会,只是中国体育对外打开了一个窗口,而北京亚运会,则是打开了大门。那是中国体育改革的一个基点。亚运会之后,《奥运争光计划》、《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等重大决策相继出台,以及后来申办奥运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等,这些都为中国体育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京亚运会对中国城市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推动作用,全国各地兴建了大批体育场馆,一大批具有现代化色彩的体育场馆拔地而起,据统计当时体育基建花费超过了从1949年到1989年新中国成立40年的总和。
据新华社报道:1984年9月,北京获得举办第11届亚运会的机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承办这样大型的国际性综合运动会,任务重、要求高,而又缺少资金,没有经验,遇到了很大困难。
当亚运会组委会的牌子刚一亮出,资金的压力便迎面而来。亚运会总共需资金25亿元,可国家财力有限,不能全部拨给,尚有6亿元的缺口要靠社会集资。由于基础薄弱,新建、改建体育场馆较多,开工不久又赶上国家紧缩银根,建筑材料涨价,1988年又面临新的经济困难,重重压力给亚运会筹备工作投上了一层阴影。
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伍绍祖回忆说,当时亚组委就提出“节约办亚运”。亚组委官员做制服,100多块一套,副部级以上的干部都自己出钱,司局级出一半。后来,全民捐款成了“全民亚运”的最直接的参与形式:从中央领导到各界群众,从退休老人到幼儿园的孩子,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数以亿计的中华儿女为亚运会捐款捐物,义演义卖义诊。香港知名商人霍英东先生当时捐了1亿港币;江苏建湖县湖中小学12岁的女学生颜海霞把家长给的1.6元压岁钱寄给了亚运会组委会,成了亚组委收到的第一份捐款;家住工体附近的张晓超,20年前还是一名小学生。他清楚地记得当年的情形:“听说学校号召给北京亚运会捐款,妈妈没有一丝犹豫,就给了我一元钱。那时,我上五年级,平时想跟妈妈要一角钱买冰棍,都要软磨硬泡很久。上学的路上,我的手插在裤子口袋里,紧紧攥着一元钱。投入老师临时做的纸箱里时,我的那一元钱似乎都能拧出水来。”沂蒙山区26岁的农家子弟李贵兴,带着全家节衣缩食攒下的200元钱,一路上风餐露宿,啃馒头就咸菜,步行17天送到北京城;参加每个人为亚运会献一盆花活动的北京儿童有百万人之多;全国个体户协会捐款2050万元,建造了位于木樨园的“光彩体育馆”……赛后统计,有1亿多人次向亚运会捐献了资金和物资,集资总额达到了7亿元。
如今,广州亚运会虽然投入费用比20年前要多得多,但现在的广州依靠改革开放30多年来积攒起来的雄厚实力,无须民众捐款也足以承办一届成功的亚运会。北京亚运会前一年,中国GDP仅有1.57万亿元;去年仅仅一个广州市GDP就超过9000亿元,而广东省的GDP更是达到了39081亿元,是20年前全国经济总量的2.5倍。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承办亚运并不全用政府财政,更不主张民众捐款,而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尽量不给国家和百姓增加负担。“除掉场馆建设、治理环境、修路等费用外,广州亚运会的赛会运营费用通过市场开发筹集等多种方式获得财务上的支持。我们力争做到收支平衡。”广州亚组委副秘书长刘江南自信地表示。
需要雄风,也需要微笑
时至今日,相信无数国人一定会对那首北京亚运会歌曲记忆犹新。“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我们亚洲,树都根连根;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莽原缠玉带,田野织彩绸;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我们亚洲,江山多俊秀;我们亚洲,物产也富有;我们亚洲,人民最勤劳;我们亚洲,健儿更风流;四海会宾客,五洲交朋友;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20年前,几乎在一夜之间,那首由著名音乐家徐沛东作曲、张藜作词的《亚洲雄风》红遍亚洲。现在看来,它已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北京亚运会留下的文化财富,留给观众的一个永恒的记忆和不可复制的经典,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那首歌比北京奥运会的《我和你》更具影响力、更富内涵。
如今,徐沛东在谈到那首歌时更是感慨万千:“我清楚记得,在亚运会火炬传递时,人们举着火炬,唱着《亚洲雄风》的那种气势。我想,是当时的那个时代成就了《亚洲雄风》。1990年,人们刚刚经历了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我们的衣服已经不再是单一的颜色,人们的生活也逐渐富裕起来。中国的未来该向何处进发,是每个人都在思考的问题。第一次在家门口举办这样的一届亚运会,就像在国人心里点起一把火,把思索和探求的渴望都唤醒了。北京亚运会让我们看到了民族腾飞的希望……”
据徐沛东回忆,当时他们请了韦唯和刘欢合唱这首歌。为了录制歌曲,他在棚里熬了两天两夜。刘欢当时总是找不对唱歌的情绪。他知道刘欢喜欢喝啤酒,就买了几瓶燕京啤酒。刘欢几乎是喝一口,唱一句,整首歌录完,唱得热血沸腾。“可以说,从创作《亚洲雄风》到制作完成,我们都是沉浸在一种亢奋的情绪中。在我的创作生涯里,这样的创作经历可能只有这么一次。”
如今,在广州亚运会上,人们所听到那首动人的歌曲《微笑》,同样是徐沛东的作品。中国的微笑,面对世界的微笑,这是中国人的一种情怀,从《亚洲雄风》到《微笑》,一曲歌就是一个时代的符号!
当然,关于亚运会的记忆,还有4年前的多哈开幕式。当时,组委会耗资2亿美元打造的美轮美奂的多哈“夜宴”,让世界惊奇。4年后的今天,广州则向世界证明,来自东方的文明古国一样独具魅力、不拘一格。挥金如土、场面浩大的开幕式固然让人震撼,然而结构严谨、激情经典的开幕式同样令人陶醉。在多哈开幕式上,当那匹矫健的阿拉伯战马顽强地登上主火炬台时,无数观众为之征服。对于悠久的文化如何与体育精神结合在一起,多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则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国,有太多的文化素材可以提取,有太多的经典铸就永恒。
除了开幕式,20年时代的变迁,科技的突飞猛进也使两届亚运会处于完全不同的“时代”。记得在北京亚运会上,计算机成绩处理系统在每场比赛结束后的3分钟内整理出非正式成绩表,15分钟后在新闻中心发布成绩公报,当时人们因其时效快捷而惊讶不已。而在广州亚运会上,运动员成绩经裁判认定,到成绩登录亚运会官方网站向全世界发布,只需不到10秒钟。从15分钟到10秒,这是20年的亚运科技的突飞猛进,更是两个时代烙印的温情呼应——从北京到广州,有着太多的动人故事和美好回忆……
广州亚运看什么?
随着广州亚运会拉开大幕,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观众究竟看什么,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从比赛的角度来说,中国军团能否突破200金,成为外界关注的一大悬念。
据官方资料显示,42项比赛项目、473块金牌,1000个亚运志愿信使团、45个国家和地区约12000名运动员……这场被称作“亚运史上设项最多、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会,将在短短的半个月里绽放出无限的激情。如此宏大的规模,如此庞大的阵容,热闹与激情必将成为赛场亮点:伤后复出的刘翔能否再次夺金、马术小子华天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激情表演、霸气十足的超级丹能否实现大满贯、低谷中的中国女排会否强势崛起、“灾后重建”的中国足球会不会创造奇迹……这些都为亚运会的精彩埋下了伏笔。
20年前,中国代表团在北京亚运会上一举夺取了183枚金牌,创造了亚运会夺金数的新纪录,自那以后包括中国自己在内没有一个代表团能在亚运会上改写这一历史。不过,对于更多中国民众来说,广州亚运会的金牌数并非最重要的,随着北京奥运会在中国成功举办,随着国民心态日渐成熟,现在的中国观众早已不再一味地关注比赛成绩。正如邓亚萍所说,20年来,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也反映在体育事业上。如今,包括办赛理念、场馆建设、志愿服务等方面都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国人的心态和素质也发生了质的改变。现在,民众对大赛的心态已日益趋向平和成熟。现在的亚运会带给国人和世界更多的是“激情盛会,和谐亚洲”的理念,留会国人更多的是全民参与、全国健身的体育财富。
除了看比赛,我们还应该看看东道主的飞速发展和沧桑巨变。
承办一届国际大赛可以改变一座城市的命运。当然,命运却有好坏之分。1976年,第21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以其巨大的亏损而著称,虽然奥运会只举行了15天,但整个赛会筹备和进行期间亏空了10多亿美元。这笔巨大的债务让蒙特利尔的300万纳税人一直还到了21世纪,这是奥运会历史上失败至极的一次运作。1970年该市决定申办时,市长德拉波曾宣称:“我们承诺在加拿大,在蒙特利尔,我们将向世界推出一个真正符合奥林匹克精神的,既简朴又有品位的奥运会。”最初的预算为1.25亿美元,可最终却开支24亿美元。一个“简朴”的奥运会最后变为吞食巨额资金的无底洞,成为加拿大经济的“陷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组委会大兴土木,豪华的基础设备耗费了巨额财政资金,与此同时由于6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经济萧条,物价暴涨,蒙特利尔在奥运会建设中大受影响,加上管理不善,市场开发计划失败,“门外汉”胡乱经营,结果蒙特利尔在那届奥运会后陷入了多舛的命运。
对于广州来说,运动会的成功不一定就能够代表城市的成功,只有将运动会的举办与城市的未来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城市的风范,运动会之于城市以及城市中的市民,才能够称之为完美。
广州亚运会共使用体育场馆70个,场馆建设和维护资金共63亿元。广州市巧打建设场馆的算盘,变低效投入为务实利民、变短期行为为长期效应、变单一开发为多维发展。一次性投入的63亿元不仅着眼于亚运一时,更注重撬动后亚运时代的大市场。全民健身的需要、体育产业的培育、城市发展的加速,都将被体育场馆有效承载,从而使这个城市最大的公共建筑体不再成为社会包袱而成为公共财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