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口手相传“参考情”世代传承国际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1日18:07  国际先驱导报
口手相传“参考情”世代传承国际观
颁奖典礼文艺演出。李明/摄

口手相传“参考情”世代传承国际观
组委会收到的答卷。张平/摄

  《参考消息》记者徐明 一份报纸风风雨雨80年,伴随着一个国家从硝烟中走向富强;一份报纸从神秘的内参发展成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见证着一个国家从封闭走向开放。这份报纸历经几代中国人口手相传:她成为中国人瞭望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成为中国人观察中国的一面特殊镜子。

  11月5日下午,“正谷·首届《参考消息》奖学金国际知识竞赛”颁奖典礼在新华社新闻大厦多功能厅隆重举行,15名获奖学生代表同52名在京各大高校学生和中学生代表分享“参赛故事”,述说着代代传承的“参考情缘”。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参赛故事”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大二学生、一等奖获得者佘智禄(20岁)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直言“获奖让他既感到意外又感到惊喜,我是7人参赛小组中幸运的一员”。

  佘智禄说:“7月初期末考试结束的那一天,我在看《参考消息》准备缓解一下紧张情绪时,得知将举办国际知识竞赛的消息后,决定和几名对时事感兴趣的同学组成小组,一同参赛。在随后的两个月里,每天清晨我去单位实习前都会购买报纸并认真阅读。在每周三题目刊登后,小组成员首先独立查找答案,随后内部讨论。例如第一期题目中的‘冰立方’问题,在当周的报纸中我始终无法找到答案,最终在国家图书馆查阅往期报纸,发现出自6月30日的报纸,才如释重负。”

  佘智禄是逾万名参赛者中的“幸运儿”,他的“参赛故事”只是一个缩影。

  参考消息报社总编辑张铁柱在颁奖典礼致辞中介绍,竞赛组委会共收到10052件有效答卷,经过逐一、认真的评判,共评出满分答卷2274件。按照竞赛规则,10月12日公开、随机地抽取了100名获奖者,其中大学生49名,中学生44名,小学生7名。竞赛期间,“读参考、作答题”成了不少大中小学生今年暑期生活的主题之一,组团参赛、老少共答、网络讨论等五花八门的参赛经历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河南开封SOS儿童村石老师说:“自我们得知《参考消息》举办知识竞赛后,就组织了8名孩子参加。通过这8次答题,我发现孩子们对这张报纸有感情了。平时让他们看新闻都难死了,现在主动要求看,真好!”

  来自浙江的参赛者郭小丫说:“十分感谢你们给了我这个寒门学子一个参加竞赛的机会。我答题的地方是一个好似锅炉的小出租房,室内温度高达37摄氏度以上,只有一个风扇,再加上又得照顾弟弟和妹妹,还要烧饭,答卷上出现了诸多涂改的地方,请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理解吧。”

  据竞赛组委会透露,学生的参赛热情很高,有数十位参赛者将试题答案的详细出处,即哪天的《参考消息》、哪个版、哪篇文章,在答卷上标注得清清楚楚,还有一名参赛者把答案从《参考消息》的原稿中裁剪、粘贴到答卷上。

  这种参赛热情也感动着批阅答卷的资深编辑。有的阅卷编辑说:“能够连续8期积攒报纸,然后再去核对近两个月的《参考消息》、寻找答案,这种毅力和态度让人佩服!”

  “老粉丝”带动“小粉丝”代代传承“参考情缘”

  记者采访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是在长辈的影响下开始看《参考消息》的,其中不少获奖同学更是在长辈的鼓励下完成比赛。毫不夸张地说,是一大批“老粉丝”带动了相当数量的“小粉丝”。

  河南洛阳师范学院学生范博文来信说:“我看了知识竞赛的公告后,立即与远在江西的姥爷通电话———因为我姥爷是贵报的老读者。老人家比我想像的更有意思,他在附近报亭订了3份报纸,要我和两位妹妹组成一个参赛答题读报小组。我们每周都有3到4天的读报活动,这个暑期过得真好!”

  来自北京育才中学的三等奖获得者、高一学生陶俊儒(16岁)骄傲地讲述着自己的“另类”,他说:“我爷爷每天都看《参考消息》,而且看完之后,都会按时间顺序码成一摞,你如果要找5年内任意一天的报纸,他都能在5分钟之内找出来。受我爷爷的影响,我也很爱看《参考消息》,另外,我还爱听广播。周围的同学都爱网游,可我就好这口儿,他们都叫我‘老古董’,说我out(过时)了,可我觉得,我这样就挺好!!”

  看来“小粉丝”中也不乏“铁杆”!可别小瞧这些“小粉丝”,他们的忠实程度甚至直逼“老一代”。中国政法大学的孙晨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 TO研究院博士生魏磊就是“铁杆”中的典型,据两人自己介绍,为防止报纸脱销,他们在附近的报刊亭预订了每天的《参考消息》。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每一个“参赛故事”总能拉扯出一段连接几代的“参考情缘”。一份小小的《参考消息》为何具有如此的“魔力”?

  据有关史料显示,《参考消息》在近80年的奋斗历程中与中国青年学生结下了特殊的渊源:1958年8月,毛主席在北戴河会议后与新华社领导的一次谈话中说:“要把《参考消息》的阅读范围扩大到全国的高等院校学生。让他们知道世界是复杂的,每个问题都有对立面。这样才能培养他们思考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这一决定受到当时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党中央又正式决定,要把《参考消息》订到全国高等院校的每个班级,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

  “《参考消息》保证你不被时代所抛弃”

  获奖学生代表周子晴(北京八中、18岁)、曹熠(北京丰台二中、17岁)、陶俊儒(北京育才中学、16岁)不约而同地表示,看《参考消息》扩展了知识面,使他们不仅了解了新闻,还知道了科技、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媒体遭遇新媒体的猛烈冲击,年轻一代迷恋网游、很少读书看报,然而,即便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参考消息》依然是中国大学生最青睐的报纸之一。

  根据权威调查,《参考消息》的大学生读者阅读率在全国报纸中位居第一,他们选择《参考消息》的理由是:“保证你不被时代所抛弃。”

  魏磊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参考消息》为我提供了‘起爆点’。最近《参考消息》报道了‘美国对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补贴发难’这一消息,我得知后就告诉了我的导师,当天下午就有相关部门要求我们提供咨询报告。我们借助《参考消息》的信息渠道,做到了将研究和学术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的良性循环。”

  一首热情高亢的歌曲《报答》将大家的注意力拉回到了颁奖典礼的现场,也宣告了活动接近尾声。本次竞赛组委会表示,《参考消息》将从今年起设立特别奖学金,对竞赛优胜者给予学资奖励。今年是首届,以后还将继续办下去。

  架起与青年读者沟通互动的桥梁

  【作者】《参考消息》竞赛组委会

  作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参考消息》几十年来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厚爱。为了真诚回馈社会,履行社会责任,参考消息报社携手正谷(北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今年暑假期间举行面向全国大中小学生读者的“正谷·首届《参考消息》奖学金国际知识竞赛”,并出资为竞赛优胜者设立奖学金。自7月初开始,《参考消息》每周三刊登10道国际时事知识题,连续八期,共80道题。本次竞赛活动受到广大青年读者的热烈响应,到9月10日竞赛截止日期,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读者的有效试卷1 0 0 5 2件。竞赛组委会组织报社资深编辑,按照统一标准对所有试卷逐一进行认真评判,最后评出满分答卷2274份。竞赛组委会根据事先公布的竞赛规则,于1 0月12日举行了抽奖仪式。参考消息报社与正谷(北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领导从2274名满分答卷者中随机抽取100名2010年《参考消息》奖学金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其中一等奖10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60名。竞赛组委会对抽奖结果进行严肃、认真审核后,于11月3日在《参考消息》上正式公布获奖名单。11月5日下午,颁奖典礼在新华社新闻大厦隆重举行,不仅为这次竞赛活动画上一个圆满句号,也为参考消息报社与广大青年读者今后的沟通建立了一个新的渠道。

  众所周知,《参考消息》是具有近80年悠久历史的品牌报纸,也是当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几十年来,《参考消息》一直深深地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学生。它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国际视野,滋养了一批又一批社会的栋梁之材。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与中国的崛起,中国青年学生就越需要深入了解世界,就越需要具备全球视野,就越需要准确定位中国在世界大棋局中的位置。《参考消息》就是这样一个媒体,它以客观、全面的报道方式向读者展示世界的发展方向,展示中国在世界的位置,而这也正是《参考消息》所肩负的特殊使命和承载的社会责任。我们举办“正谷·首届《参考消息》奖学金国际知识竞赛”正是这种责任意识召唤下的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竞赛活动不仅收到了上万名读者的答卷,而且还收到了大量读者来信,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从这些读者来信中,我们可以看到“正谷·首届《参考消息》奖学金国际知识竞赛”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参考消息报社本着国家提倡全社会资助教育事业的精神,从今年起特别设立《参考消息》奖学金,对竞赛优胜者给予学资奖励。今后,报社还将把这项竞赛活动继续办下去,并努力使之成为报社与青年读者沟通互动的纽带和桥梁。贴近青年就是贴近未来,拥有越来越多年轻读者的《参考消息》将会更有朝气,更有活力。

  本次竞赛活动的获奖者是从万余名竞赛者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和幸运者,你们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你们不但是《参考消息》的忠实年轻读者,而且还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睿智的头脑以及胸怀天下的抱负;与此同时,还有另外2174名答题优胜者没能获奖,但他们同样是《参考消息》的忠实年轻读者,同样是优秀的青年才俊。在此,我们对所有参赛者以及《参考消息》的读者表示感谢和敬意,你们是我们把报纸办得更好的可靠后盾和强大动力。

  为更美好的明天贡献力量

  【作者】正谷(北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向东

  首先我对“正谷·首届《参考消息》奖学金国际知识竞赛”获得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作为正谷公司的一员,能经历和参与这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青少年活动,我感到非常荣幸。

  众所周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的整体素质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是否具有持久竞争力的关键。而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开放、合作的世界,全球化的专业分工使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领域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全球化能力的竞争。全球化背景下的优秀青少年也应当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他们应当时刻关心国际形势的发展,关注国内外热点问题,能够从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了解其背后的本质和规律,从而不断地使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得到提升。这次针对青少年举办的国际知识竞赛正是顺势而为,对于增强当代学生的国际观、大局观、爱国观、发展观,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主动学习、提升思考能力,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我想,这也是正谷公司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参与这次活动的初衷所在。

  《参考消息》作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纸媒之一。尽管近几年互联网媒体来势凶猛,但我本人一直是《参考消息》的忠实读者。《参考信息》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有记者和选报员,每天及时选载世界各大传媒的最新信息和重要评论,与国内其他报纸相比视野更开阔,这对于我们企业界了解外部世界,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参与国际分工具有很强的参考和指导意义。同时,正谷公司非常重视通过此次活动与《参考消息》结成长久的战略合作关系,尽管社会角色不同,《参考消息》是一家特殊媒体,正谷是提供有机食品和配送服务的公司,但大家对企业本质和责任的认知是相同的。即企业在创造利润、提高股东回报的同时,也要承担对员工、客户、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

  正谷公司作为一家致力于有机事业的企业,是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成员之一,在有机产品的种植、生产、贸易等领域不断实现价值创新,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健康的、安全的有机食品和家庭配送服务。同时,我们也离不开对生活价值的尊重,积极倡导和推进可持续的、适度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支持更多的人建立美好健康的生活,与合作者、顾客、企业员工分享成功和生活的意义。正谷公司在成立之初就以一种预见性和负责任的态度来推进有机农业,保护当前人类和子孙后代的健康和福利,同时在健康农业、生态文明、公平和谐各个方面做出努力。作为专业的有机产品全价值链提供者,正谷先后在北京、山东、陕西、江西、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精挑细选了产地环境好、种植经验丰富的农场,分别建立了有机蔬菜、水果、杂粮、禽蛋等基地。

  截止去年底,我们已为4万多客户提供了配送到家服务,同时我们也不定期为客户提供有机宴会、有机健康讲座、有机农场参观采摘活动等增值服务。全球的低碳潮流为正谷这样的绿色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正谷在为社会提供生态、健康的有机产品的同时,也会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更美好的明天贡献力量。

  最后请允许我对支持这次活动的参考消息报社的各位领导表示感谢,对主办这次活动的参考消息报社工作人员和正谷公司员工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对参与这次活动的所有青少年朋友表示感谢,对获奖者表示诚挚的祝贺!正谷愿与所有热心公益事业的同仁结为朋友,也期待在下次活动中能与各位相聚!

  获奖感言:阅读《参考消息》是我的必修课

  【作者】一等奖获得者佘智禄

  在大学期间,阅读《参考消息》是我的必修课,多数情况是在图书馆阅览。今年7月初的一天,期末考试结束,两周紧张的复习考试后,阅读《参考消息》是我缓解紧张心情的重要手段。在当期公告中看到“制订一个读报计划、收获一份意外惊喜”让我精神一震。暑期我将在北京实习,有便利的条件,于是决定参赛。同时还邀请几位对时事知识感兴趣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参加。在每周三题目刊登后,小组成员首先各自独立查找答案;之后,小组成员进行内部交流,对不确定的问题进行讨论,对某些题目的回答方式进行探讨。寄出答案后,当时并未对获奖抱很大的希望。几周前,报社编辑老师打来电话通知我获奖时,真是既意外又惊喜。

  以下是我参加活动的四点收获:第一,增加国际知识积累、丰富人文知识底蕴;第二,锻炼寻读与快速检索、吸收信息的能力;第三,锻炼精确判断、分析信息的能力;第四,培养团队精神、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明年就是《参考消息》创刊80周年。从80年前创立于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到今天影响力遍及全中国,从最初的40份油印报纸发展到今天数百万份的发行量。《参考消息》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数字上,更体现在社会各个群体对它的关注上。无论是中老年知识分子、在校学生、个体工商业主,他们对于《参考消息》的关注都让我切实地感受到了这份报纸的影响力。

  最后,再次感谢参考消息报社的各位记者、编辑,感谢你们以高度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及时报道、精选新闻,为读者提供重要的信息渠道。感谢大赛组委会及赞助商,感谢你们为同学们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参与实践的机会。

  获奖感言:《参考消息》是我们宿舍的“座上宾”

  【作者】一等奖获得者孟克

  和《参考消息》结识于大学本科一年级。得益于学院的支持,《参考消息》和《人民日报》一样,成为了我们宿舍的“座上宾”。作为一份享誉海内外的报纸,在同学间自然也是声名鹊起,俘虏并征服了很多人萌动的心。我,当然也位列其中。开放的定位,精准的选题,敏锐的视角,多元的解读,魅力不可挡。

  我们处于一个新旧媒体并驾齐驱的时代。面对新兴媒体崛起并进行着争夺地盘的攻坚战,传统媒体需要改革创新以展开防守反击战。当工业技术支撑下的电视、电影、广播、网络充斥人们的视野,人们越来越难按捺住自己浮躁的心而埋头于单调的白纸黑字之间,快节奏压力的人们已然没有闲情逸致泡一壶香茶品读编辑精心策划的美文。严峻形势下,《参考消息》作为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天下独一无二的报纸”继往开来,推陈出新,融参考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依靠自身特色牵引着读者的兴致,增加了人们的阅读渠道,培养着人们的读报习惯,其地位无人可以撼动。

  领袖们说过:世界的未来属于青年,掌握了青年就掌握了未来。今日,当我们幸运的双手高高举起百里挑一的奖杯,我想说——《参考消息》作为中国报刊业的一面旗帜,培育熏陶的也许不仅仅是一个个充满梦想的头脑,一颗颗奋进的雄心,而是潜移默化地与国势国运息息相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所以,我们要永远感谢并支持《参考消息》,祝这面旗帜高高飘扬。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