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作协称很多鲁迅文学奖评委不知车延高官员身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5日16:21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官员诗人”引发的“鲁奖”争议

  “官员写诗是如今的一个文化现象,要说因为是官员就予以照顾,我觉得很不可信。说实在的,车延高只是副厅级,现在单‘将军诗人’就有三百多人”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芳 | 北京报道

  11月9日,中共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赶到绍兴,参加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以下简称“鲁奖”)颁奖典礼。在这次所有获奖者中,本来在文坛声名不著的他却是大众知名度最高的人。

  他的“蹿红”在一夜之间。

  10月19日21时,中国作家协会在其官网贴出《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告》,车延高以诗集《向往温暖》获奖。

  很快,这位身为官员的诗人在自己博客上张贴的旧作《徐帆》迅速被网友们找到并相互转发:

  “徐帆的漂亮是纯女人的漂亮/我一直想见她,至今未了心愿/其实小时候我和她住得特近/一墙之隔/她家住在西商跑马场那边,我家/住在西商跑马场这边/后来她红了,夫唱妇随/拍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片子⋯⋯”

  短短几小时内,上千条微博(http://t.sina.com.cn)转发了这首诗。网友陈维建根据车延高的名字谐音将之命名为“羊羔体”。

  对车延高诗歌价值以及“鲁奖”公信力的争议就随着网络上越来越多的口水开始了。

  “车延高只是副厅级,现在单‘将军诗人’就有三百多人”

  车延高完全明白这一点,“个别网友认为这次获奖和我的身份有关,我觉得这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对某些权力交换现象憎恶的一种反映⋯⋯我只是投到水里的一块石头,其实大家关注的是诗歌和社会风气的净化。”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块“石头”引发的质疑有二:一是不少网民认为官员忙于公务应无暇创作,作品较之专业创作者必然不足,无论如何不够“鲁奖”标准;二是如果该第一条成立,车延高水平不济仍获奖,必出自评委会对其官员身份的照顾,甚至或许会有“权名交易”。

  对此,中国作协新闻发言人陈崎嵘回应表示,很多评委根本不知道车延高的身份,车延高之获奖在于其文本本身。

  “其实现在官员群体里面写诗的人很多,如果没有一部(官员)诗集入选(‘鲁奖’)也难以反映现在诗歌创作的完整面貌。”第五届“鲁奖”办公室主任、中国作协创作部主任胡平对本刊记者说。

  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张同吾也佐证了这一说法。“官员写诗是如今的一个文化现象,要说因为是官员就予以照顾,我觉得很不可信。说实在的,车延高只是副厅级,现在单‘将军诗人’就有三百多人。”

  胡平介绍,官员通常很少写小说,写报告文学的则几乎没有,大部分选择诗歌创作。显然因为诗歌的形式特点更适宜工作比较忙碌的创作者。车延高对本刊记者说自己“能支配的固定时间只有每天早上五点十分到七点四十之间”,只能每天在此时集中创作。

  如此情形之下的创作难免引起公众怀疑:真够得上获奖标准?

  评选“难免有更多更复杂的考虑”

  “《向往温暖》诗集里不少作品是不错的,比如《琴断口》,很有内涵,语言精致,也有灵气。” 张同吾评价说,而被称为“羊羔体”的几首诗歌“显然过分口语化,没有诗意。但是读者不必以偏概全,要求一个创作者的所有作品都尽善尽美。”

  陈崎嵘也表示,包括《徐帆》在内的那几首网上曝光的“羊羔体”并没有收录在《向往温暖》诗集中,不在“鲁奖”评委的评鉴视野内,以此来否定“鲁奖”并不合理。

  “鲁奖”的评选标准是什么?

  中国作协官网上共列出三条标准,分别就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社会影响力三方面做出了原则性规定。依据这些原则,中/短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七个门类的终选委员会要在各自入围的20部作品中选出五部获奖作品。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是“兼顾题材、主题、风格的多样化”。

  胡平告诉记者,在实际评选操作时,遵循上述的几条比较抽象的标准外,难免有更多更复杂的考虑。比如作品写农村题材的比较多,但不能全部由这个题材获奖;打工作家、少数民族作家要考虑;曾经获过“鲁奖”的作家还要不要再次入选;军事题材、主旋律作品也得有一两个⋯⋯

  如此平衡考量后选出的获奖者方是“各具代表性”。据诗歌终评组评委荣荣对本刊记者介绍,本届获得“鲁奖”的五部诗集“将方方面面的创作水准都考虑进去了”,获奖者中有一位部队诗人、两位女诗人,还有车延高这位从事诗歌创作大约四五年的“新人”。

  国家级奖项的公信力危机

  “羊羔体”引起争议的一个心理前提是,许多公众还承认“鲁奖”是国家性的严肃的文学奖项,仍然期望它代表着一种标准。

  但是在一部分人——  这些人似乎越来越多—— 眼里,“鲁迅文学奖”既跟鲁迅无关,也已跟文学无关,还理它干吗?

  “鲁奖”本身早已遭遇公信力危机。

  “鲁奖”虽是全国大奖,在中国文学领域的地位仅次于评选长篇小说的“茅盾文学奖”,但一个难以否认的事实是,其社会影响力已日渐降低。本届“鲁奖”韩寒作品《他的国》因为“不符合参评标准”而被拒之门外,对此有网友评价:“如果不是韩寒,谁知道鲁迅文学奖已经办到第五届了?”

  五届以来“鲁奖”共评出百余位获奖者,然而一个尴尬的现实是,大部分读者说不出几个获奖者的名字,反而是持续不断的“鲁奖风波”令人印象深刻:

  第二届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西部的倾诉》在初评时就落选,终评又脱颖而出;第二、三、四届“鲁奖”均有评委获奖(第二届,铁凝是短篇小说评委主任,而其作品获得那届“鲁奖”的中篇小说奖。第三届,陈超是诗歌评委会评委,获得当年文学评论奖;第四届,雷达、李敬泽、何建明和洪治纲四位评委均获奖)⋯⋯

  以上事件当时即引起诸多批评和质疑。据介绍,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本届“鲁奖”评选改革了评选制度:初评委员会由七八个人增加至13个人,以增加每一部作品的阅读人数,避免漏选;增加网上投票和征询作协会员意见的环节,听取各方面意见;完善了评委提名漏选作品的程序,避免人情和作弊⋯⋯

  即便如此,本届“鲁奖”还是由于一位官员诗人引起了轩然大波。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瞭望东方周刊

更多关于 车延高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