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11月16日播出节目《省部长访谈录·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杨晶》,以下为节目文稿:
记者开场: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不管是来自雪山下,还是来自村寨里,来到这儿都会有一种别样的亲切,因为这里是国家民委。在他们的眼里,这里是少数民族的“娘家”,而国家民委的主任杨晶就把自己称为“娘家人”。在我们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的时候,这位“娘家人”在想什么?对于民族话题他有什么思考呢?
人物介绍:
杨晶 1953年出生 内蒙古准格尔旗人
2003年4月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
2008年3月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
记者:这五年,民族地区的经济是个什么模样?社会发展是个什么模样?
杨晶: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纵向比,比全国的速度要快,自己和自己比,变化要大。到去年为止,民族地区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了5.1个百分点。
记者:对于观众来说,他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几个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这5个自治区发展的特点?
杨晶:这5个自治区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比如广西,它抓住了我们国家和东盟这种经贸合作的这种机遇。那么新疆的发展它是资源型的,它的棉花产量居全国第一,它的天然气、石油、煤炭都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宁夏和内蒙它是走的一个资源就地转化的路子,比如说内蒙,我们国家第一个用煤直接液化汽油的项目;那么宁夏的宁东又列为国家重要的能源煤化工基地。西藏呢我倒认为它注重的是旅游业的发展,它发挥了西藏民族特色文化。
记者:这五大自治区毕竟还是民族地区的一部分,在其它地区呢?
杨晶:各个民族地区都有不同的特点、特色。比如湖北,湖北它创造了一个我们国家中东部地区,散杂居民族地区扶持发展的一个新的路子,他们在宜昌、恩施,十个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采取了一个对口帮扶的这样一个机制。他们叫“六一六”,就是一位省级领导,带六个省直机关和企业,帮扶一个自治县,每年至少办六件实事。那么这个“六一六”工程实施以来,使恩施和宜昌等这十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基础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优势特色产业的培育也初步见效,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利用文化来支撑旅游业已经初露端倪。
解说1:以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广西五大自治区为龙头,各省市少数民族聚集区为主体,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速,与此同时,国家加大了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投入,目前,我国共有人口在10万以下的民族22个,共640个村,到2009年底,640个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81元,比2005年增长2.5倍。
记者:您到国家民委以后,到这些较少民族聚居的村庄里去过吗?
杨晶:去的地方很多,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是两个地方。一个是青海的循化县,它是撒拉族自治县,我到了建新村,村里边主攻三大产业,一个是辣椒,循化县的辣椒,一个是薄皮的核桃,一个是牛羊养殖业。除此之外,通过帮扶,一大批撒拉族老百姓走出高原,走出大山,他们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创业,他们称之为“拉面经济”,开餐馆,开拉面馆,出来的人占他村里人口的比例接近40%。
记者:这在过去是很少见的吧?
杨晶:对。他们总结为赚了票子,盖了房子,培养了孩子,又趟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第二个村就是在西藏的林芝,一个门巴族的村。他们把散居在深山里的门巴族集中到一个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按规划建设了一个新村,这个村既有很好的居住条件,又有很好的学校、卫生室和活动场所。一步从原始生活状态,跨入了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现代的生活阶段。
记者:这些人口较少民族和其它地方比,它获得了哪些特殊的扶持?
杨晶:首先是资金,大概一个村都平均在三百万以上,这些资金直接用于村这一级,入村、入户。第二是政策,它不光是这点资金,其它方面像教育的、文化的、卫生的,这些投入也都捆绑在一起,第三个是在人才的培养上也采取一些特殊措施。
记者:为什么对人口较少民族在“十一五”期间,会比其它的地方有更多的投入?
杨晶:就是不让任何一个少数民族兄弟掉队。
记者:它和培育出民族自身的活力,这个之间是个什么关系?
杨晶:我觉得更主要、更宝贵的是扶植起他们不甘落后,渴望发展的志气。
解说2:四川阿坝州汶川县、理县、茂县和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是羌族主要聚居区,2008年,汶川大地震不仅摧毁了羌族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也给羌族文化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地震发生的一个月后,2008年6月14日,我国迎来了第三个文化遗产日,也迎来了《四川地震灾区羌族文化展》在民族文化宫的开幕。
记者:这个是事先就准备了吗?
杨晶:没有,是在地震发生之后看到了羌族文化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它博物馆馆藏的好多珍贵的文物、古迹都没有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就开始筹备这个文化展。
记者: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国家民委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对于羌族文化的保护。
杨晶:我们和兄弟部门一起不断地提出抢救、保护羌族文化的建议。
解说3:2010年世博会,来自四川茂县的7位羌族姑娘亮相上海世博会四川馆,现场表演少数民族舞蹈及羌族刺绣,充分展现羌族文化的魅力。在国家民委的倡导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于2009召开,并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十一五”期间,从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等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品牌,到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布依族第一村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再到《格萨尔王》、《十二木卡姆》等古籍整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立体、丰富的时代特征。
杨晶:不仅是一个抢救、保护,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不创新就没有活力,没有生命力。中央电视台搞的CCTV青歌赛,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各个少数民族的歌手参与,感觉会怎么样?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它是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国家的文化的。
记者:有没有什么大的文化项目,是将从“十一五”延续到“十二五”的?
杨晶:你比如现在影视节目的翻译、译制。
记者:我在那儿也特别意外地看到了,他们在播出维语的《焦点访谈》。你知道我就看到了我自己在那儿说话,说的是维语。在全国像这样的译制中心,除了新疆以外,在其它的地方还有吗?
杨晶:有。你比如在西藏,藏语节目它是分三种,像安多、康巴、卫藏三个方言。
记者:都有专门的译配人员?
杨晶:对,有专门的译配人员,有专门的译制中心,朝语,哈萨克语都有。所以像这些大的文化工程,都是我们国家有专款来扶持、发展的。
解说4:“十一五”期间,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有了新的突破,但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和历史原因,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还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在部分人口较少民族和西部边远地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群众收入和加大民生投入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记者: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您的工作,您的工作就是应对着各种各样的不均衡?
杨晶:对。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以55个少数民族为主的,他们发展的基础,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文化特点都不一样。那么由此造成的不均衡体现在方方面面。然后我们把这些情况,通过调研的方式上报到国家,上报到中央,然后再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来解决这个不均衡,慢慢地要走向均衡,但这要走很长的路,这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
解说5:“十二五”期间,国家民委将通过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等三个专项规划来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这些规划不仅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还将更加侧重基础设施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与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记者:我们谈论“十一五”,展望“十二五”,最后都是要落在人身上的。在未来的五年里,你期待我们各民族的兄弟姐妹,作为人它展现出一个什么样的变化?
杨晶:在“十二五”的整个过程中,差距的缩小,不均衡问题的解决,将会有一个明显的变化。所以展望“十二五”带给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应该是希望,应该是信心,应该是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