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摩天大楼火灾频发?为何高层建筑救火如此之难?为何生命的防火墙在火灾中成了摆设,在这个楼越建越高,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的摩天大楼时代,除了消防安全,这些高楼还有哪些看不见的隐患?
南方周末记者 徐楠 实习生 袁端端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11月15日,“全国消防日”刚过一周,申城陷入一片悲痛。此前11月5日,19人在吉林市商厦大火中殒命。
自2008年央视新址火灾之后,高层建筑防火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类似事故却不断出现。在世界著名建筑商蜂拥而入中国市场,修建各色摩天大楼之时,生活在高楼上的人愈发缺乏安全感。
为何高层建筑火灾频发?为何高层建筑救火如此困难?为何生命的防火墙在火灾中成了摆设?除了消防安全隐患,这些高楼还隐藏了哪些隐患?
恐怖逃生,艰难救援
“在一般建筑中很普通甚至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到了超高层建筑中都成了特殊问题。”建筑专家林贤光表示,他认为,其中消防问题“是最可怕的”。
且不说高层建筑对电力系统的高度依赖,高层建筑有大量纵深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排气道,如果防火分隔存在问题,起火后将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一座100米高的高层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烟气只用半分钟就能顺着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速度大约为水平方向的10倍以上。
可以假想一座高层建筑的火警场面:倒下的人越来越多,疏散通道很快难以畅通,日常电梯在火灾状态下严禁使用,消防电梯专供消防人员使用,楼内人群能够借助的,只有垂直疏散通道。上千人在惊恐、慌乱的状态下挤入狭窄的通道。
一个极端例子:1993年,纽约世贸中心爆炸事件中,近一万人花了9小时才将楼内办公的10万人营救出来。
此外,高层建筑外表若为玻璃幕墙,如果起火后室内的人们砸窗逃生,强大的内外压差很可能将人冲卷出去。如果起火楼层较高,砸碎的玻璃坠下又将威胁地面的人员、设备。
要让生活在高楼中的人安全逃生,非常艰难。
目前世界上最高的云梯车,我国仅有一辆,高度为90米。一般的云梯车能够达到的高度上限在50米左右,起火点如果超出这一高度,便要“以自救为主”,“国际上也是如此,再高的云梯也没用。”上海市原消防总局防火监督部副部长李明德说。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高层建筑在面临火灾时,云梯洒水的效果非常有限,而且很多时候无法进入。
此外,直升机救援作用有限。因为直升机能贮存的水量非常少,惟一可行的是从高层的楼顶救人,但又有多少人能在火场里奔到楼顶呢?加之,直升机在低空飞行时会遇到气流和各种阻碍物,风险较大。
正因上述原因,《上海市消防局关于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明确规定:超高层、高层建筑的墙面材料在防火性能上应优于一般多层建筑。
穿“棉袄”的高楼
尽管高层建筑消防标准严格,但在同济大学建筑材料研究所所长张雄看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高层建筑物材料的选用一直存在悖论:现在钢混结构大量使用,使得一旦火灾出现,钢筋容易变形塌陷,混凝土不会燃烧,但单纯使用混凝土又由于太重而不适合。
张雄把这两年加速地为建筑外墙增加保温材料的工程喻为“穿棉袄”,事实上,我国对建筑防火和建筑材料的规范从2008年那场央视大火之后做了调整。“标准比以前严了很多,有的比国外还要严格。”原本被忽视的外墙材料标准提升到了B1级,这样的标准属于“难燃”,即一般情况下不会烧着,即使起火也会很快熄灭。
即便这样,高层建筑火灾事故依旧频现。
在西方,很多房子并不需要“穿棉袄”。“他们没有中国那么多的高楼,而且也不喜欢穿棉袄,即使在纽约、曼哈顿这样的大城市高层建筑的外墙做保温的也不是那么多。因为他们有更好的方式节能。”
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材料学科评议组成员,张雄曾多次制定建筑材料标准,他说,我国制定的标准,一向都是“中偏下”。“‘标准’只是低水平约束,因为必须要权衡各方利益。”
“生命的防火墙没有建好,却早早筑好了责任的防火墙。”张雄说,“在火灾中,真正因为烧死的很少,大多数都是被闷死、毒死的。”
目前,高楼中大面积的地毯、复合木地板或墙壁贴面基本都是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碳氢化合物燃烧分解,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统计表明:建筑火灾中人员死亡的80%为烟气中毒窒息而死。
失效的防火墙
“也不能说国内建筑的消防做得不好,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标准,就如卢浮宫的老房子,有专门消防队在里面守卫的。”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吴耀东说。
“我们可以保证设计出的房屋完全符合消防标准,但很多设计好的消防通道几年后就完全被堵死了,周围留有的消防场地也没了,很多住宅楼四周还有大量的可燃物。”北京中天元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王志刚说。
自央视大火之后,北京的建筑规范了很多。新的《高层建筑防火标准》规定,每两到三层就要设一层防火带,但“那些标准都是为新楼制定的,对于旧楼改造并没有特殊要求”。
国外摩天大楼每14层就会有一个避难所,还会有类似防空洞的防火门,这是用特殊阻燃材料建成的一个楼层,并配备专门的增压设备,将空气往避难层外压出,防止浓烟和烈火的侵入。此外,在高层建筑外还会配备“逃生梯”和专门的逃生通道,又称“逃生井”。“那是一个像布袋子一样的东西,人可以顺着滑下去,每一层会有一个,一层接着一层地滑”。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如荔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国的建筑做避难层的很少,即使有也是一百米以上的,而且并不是强制规定。
此外,建筑房屋验收中也存在问题。由于现在的房屋质检手段是“送检”而非“抽检”,建筑检验合格的报告上也都会注明“本报告只为来样负责”的字样。所以即使质检部门出具了合格证明,也无法证实现实中的建筑没有问题。
“有时候图纸画得很好,走到工地,也许就变了,材料有可能被换掉。”吴耀东说。因为质检部门不会用穷举法去验收,大家都存在着侥幸心理。
看不见的隐患
每天下午四点前后,对金茂大厦里的白领来说,是一天中最难熬的时候。东方明珠电视塔不停闪动的七彩眩光,被震旦国际广场通身金黄色的幕墙反射进来。
光污染正成为高楼的另一隐患,这会引发办公人员眼睛疲劳、头疼、胸闷气短等症状。
此外,空调管道内容易孳生军团菌,空调也正成为高楼的另一大污染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援引卫生部部门的数据指出:有的大楼里,军团菌的存在面积是50%,甚至还有70%的纪录,它们特别容易生活在冷却水塔和冷凝水里。
很多人还会发现,大风起时,超高层建筑“随风摇摆”。
这并不夸张。随着建筑物的增高,侧向风力成倍增加。“100米上下的高楼,防震是主要的问题;超过了250米,抗风就成为首要问题。如此高的钢结构在风力作用下,有点像一根面条,长而细,容易摇摆。”建筑设计师路大宇说。
另一可能的危害是对一些地区地面沉降的加剧。据上海市地质调研院专家介绍:上海的地面沉降主要由地下水开采、海平面上升和建筑密集等因素造成,其中高层建筑的因素约占30%。
每一座高层建筑都会造成一定的沉降。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严学新指出,单个高层建筑一般发生的都是均匀沉降。但是众多位置、规格不一的高层建筑形成合力,对整个上海市就会造成某种程度、某种区域内的不均匀沉降,甚至引发建筑安全隐患。
从世界建筑发展趋势来看,超高建筑的重心已经从美国转移到了亚洲,其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其在功能上的需求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以菲力普·约翰逊为首的一大批建筑师拒绝在美国建造摩天大楼之时,世界著名的建筑商已经一个不剩地进入了中国市场。
上海火灾反思应向香港看齐
南方周末评论员 陈斌
历史常常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宛如一台来去于平行世界的时空机器,按下按钮之后,即会来到一个与现实世界在整体和细节上几乎完全一样的平行世界;又宛如一把能打开多把锁的钥匙,开启之后,即会进入一道通往尘封记忆和情感的门。11月15日,上海,平静而缓慢的时光。一些在当地的香港人,当他们目睹了上海胶州路教师公寓大火之后,可能会以为自己蓦地回到了1996年11月20日香港弥敦道嘉利大厦大火的现场。对他们来说,14年前的那场大火,是基督教中的硫磺火湖、佛教中的人间地狱,满是痛彻心扉的创伤与不堪回首的记忆。
是的,两场大火的相似性可说是无处不在。但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上海大火的灾后反思也能像香港那样一丝不苟,真正以此为鉴,永绝后患。
嘉利大厦大火灾难之后,职责攸关的香港消防处和屋宇署分别成立4个专责小组,就火灾原因、大厦结构、逃生方式等进行调查。
在呼吁独立调查的声浪之下,当年12月17日,港督委任法官胡国兴为嘉利大厦火灾调查委员会主席。其报告指出,电梯更换工程造成的特别危险环境是引发灾难的主因,而商户擅自更改1-3楼消防梯作为货仓等,则使大火在低层得以持续并蔓延。由于大厦缺乏自动洒水系统等,火势未能被即时控制。
报告批评了香港屋宇署未能适当跟进大厦商户擅自更改消防梯用途的投诉,并向政府提醒不少同期落成的商业大厦存在消防设施不足的问题。
为了给制订改善私人楼宇消防安全的策略提供决策依据,香港消防处、屋宇署及机电工程署在1998年年初各自进行查勘,以评定各类楼宇的消防安全状况。根据消防处的查勘结果,只有28%楼宇在消防装置及消防管理方面获满意评级。在各类楼宇中,以商住综合用途楼宇的消防安全状况最令人堪忧,在查勘的14977幢楼宇中,只有11%楼宇的消防安全状况令人满意。
1998年6月,香港通过《1998年消防安全 (商业处所)(修订)条例》,规定,1987年前的商业楼宇,都必须符合更严格的消防安全结构:出口通道的宽度、数目、安排及防烟防火设施,不同单位之间的耐火分隔等;必须增设的消防装置及设施:自动喷洒系统,机械通风系统的自动停止设施和消防栓系统等。为此,香港政府分两期对旧式商业楼宇进行消防安全改造,首期处理1973年前落成的约400幢楼宇;从2001年10月开始,处理1973至1987年的楼宇。
对于像本次失火的上海教师公寓这样的商住综合用途楼宇,香港于2002年7月通过《消防安全(建筑物)条例》,规定,以10年为期,提升1987年前的综合用途楼宇的消防安全标准,首期6年处理约5000幢1973年以前的楼宇;余下4年处理约4000幢1973至1987年的楼宇。这一条例实施的前提是待《建筑物管理条例》的修订条文通过,《2007年建筑物管理(修订)条例》已于2007年8月1日生效,意味着对旧式综合用途楼宇的改造已启动。
嘉利大厦5级大火是分水岭。1968年至嘉利大厦大火前,香港共发生22起5级大火;之后,香港仅有1起5级大火。这说明,香港政府以这一灾难为契机,极大提升了城市灾难管理的水准,体现了香港政府作为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本色:试错演进,不断完善以保卫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宗旨的公共服务功能。
但是,这样的试错演进,需要基本的前提,即不仅权力是受制约的,可切实问责的;而且执政者本身,怀有对生命的强烈敬畏,因而其治下的灾难能够触发他们强烈的负罪感。所幸上海大火之后,国务院已经成立事故调查组宣布彻查。希望各地城市政府也能本着对生命的强烈敬畏,以本次灾难为契机,把调查真相、切实问责及随后的改善公共服务放在首要优先的位置;一步一个脚印,做实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是的,灾难管理给力,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