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学生回家开网店年销售额达170余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2日01:27  央视《经济半小时》

  刘兴启原来是在徐州做装潢的农民工,看到村里有人在网上卖拼装家具,就回来买了电脑装了网线,在网上开了这家土老冒家居。他去找了些韩国图片传到网上,并照着图片制作家具。由于价格便宜,再加上物价上涨,网购的的人多了,老刘没想到生意奇好,一个月收入都上万元。

  刘兴启:我感觉生意好多了,物价往上一涨,城里面所有物价往上涨,一涨呢,就到淘宝网店上一去收索,就买,因为这边便宜。

  现在,老刘的儿子也不在徐州打工了,跟着父亲再开了家网店,而老伴则负责做饭和发货,人们就连和他说句话都生怕耽误他做生意。由于生意太好,他们在院子里扩大了家具生产规模。现在,这个1000多户人家的苏北小村,已经有400多户都在网上开店了。生意越做越好,原来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全部都回到自己家里开网店。孙坡在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去了厦门一家企业做绘图师。今年上半年也回到家里,开起了网店。

  刘儿子:那边收入还可以,消费水平也高。在当时只能拿3000块钱,一个月花着花着基本上也就没有了。

  记者:那你这次回来呢?

  刘儿子:在家小费也不高,基本上能挣多少花多少。

  记者:一个月挣多少?

  刘儿子:三四千吧。

  然而,这个村却没有制作家具的基础,一切的转变就在短短两三年之间。带来转变的就是这个28岁的小伙子孙寒。2006年,孙寒辞去了在当地移动公司的工作,回到农村的家中和很多城里的普通人一样,开了一家卖饰品的网店,然而生意并不好。2007年,孙寒逛了次上海宜家,一切就改变了。

  孙寒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村民

  孙寒:以前在上海宜家,那次逛着玩,看它的实木家具和板式家具,看他们做工很简单,然后卖的也不低,也比较热销。然后我就买了几个回来,自己按照款式,让木匠一加工,就上传图片,上网销售去。

  当时整个网络上只有孙寒一家卖简易拼装家具,产品在网上大受欢迎。孙寒一年的销售额达到170多万。旁边的村民动心了。有人跑来问开网店的诀窍,孙寒教了。由于村里有做废旧塑料生意的基础,很快孙寒的模式变迅速复制,很短的时间内,10家、100家、上千家网店轰轰烈烈地上阵,孙寒的成功被复制了1200多次——全镇6万余人开了1200多家网店。现在孙寒自己开了家加工厂,周围村民卖的货,都从他家来拿。现在东风村已经形成了严密的社会分工。

  王朴:我们村的网商,在网上销售了这个产品,他们把图片拿过来,让我们帮他们加工。他们拿图片,设计制作由我们来做。

  每天傍晚5点,各个家里发出的快递都会汇聚到村口的快递服务店,由7个集装箱货车发到全国各地。刚开始时,镇上只有一两家快递公司,现在已经有十四家快递公司扎堆竞争。

  记者:老板,这个一天发货量多少?

  王为银 圆通快递老板

  王为银:我们每天要发1700多件货。

  现在为网店服务配套的服务也一应俱全。在大家都开网店的时候,沙俊超却独辟蹊径,开了一家五金商店,专门为网店提供金属配件。一个月下来挣个两三万一点问题都没有。

  沙俊超:我每天营业营业额15000元,为80家网店供货。每天进货量大概将近一万五、一万多块钱。

  随着电子商务在苏北农村的迅速蹿红,徐州市睢宁县沙集镇党委书记黄浩也对未来的这个小镇做了一个宏大的规划。

  黄浩:我们这两个月,每天在网上销售都超过了两百万,我们的板式家具目前占到了网上销售80%。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全国有影响的农村商务一个集中的中心。

  刚才我们看到,搭上网络快车,东风村现在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淘宝村。当都市的白领们徜徉在网络里挑选着精美的家具的时候,可能大家都想像不到网络的那一头竟然连着一个地处苏北的偏僻乡村。每一次经济环境变化都会创造新的商业机会。

  在很多人的想像中,通货膨胀就像洪水猛兽,可是今年的商业零售业却在通胀预期背景下获得了快速发展,1到10月份社会零售品总额同比增长18.3%。苏宁电器、王府井、西单商场等商业百货公司的股价从5月底至今最少的涨幅也在30%以上,最多的已经翻了一倍多。

  眼下,市场上出现了一个新的零售业态。十元店、五元店、甚至三元店。在这轮通胀预期背景下,它不仅未受影响,而且正以超过零售业平均增长的速度占领着市场。今年23岁的杨各慈,两年前从学校毕业时,用向父母借来的钱投资开设了一家饰品店,这是一个比较标准的“十元店”,卖的小饰品大都在十元上下。由于爱时尚,加上选址正确,目前在深圳已经拥有12家的饰品商铺。为了做大品牌,杨各慈在深圳最黄金的东门的步行街上开设了加盟店。

  哎呀呀饰品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区域总代理 杨各慈

  杨:没问题 我们最高的时候(月营业额)做52万 平均的话在45-48万之间。现在做多少钱了 店员:一万三 (这个一万三算是多的还是少的)

  杨各慈做饰品生意只有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目前她在深圳市12家店的月平均营业额刨去租金、人工等成本可以让杨各慈赚取120万元的净利润,一年高达1440万元,杨各慈成了不折不扣的千万富翁。

  杨各慈:我们最便宜的 眉笔有八毛钱的 那个绑头发的也有八毛钱的

  记者:八毛钱你们能挣多少钱

  杨:我们能挣三毛钱

  记者:你们商品的利润率大概在多少

  杨:我们除了打折的话大概是在50%这样

  这轮迎面而来的生活用品涨价,让消费者感受到买什么都贵了起来,大家纷纷捂紧了自己的钱袋子,为什么每天还是会有三四百的客流光顾杨各慈的饰品店呢?

  市民1:因为她几乎隔段时间就会更新一些东西

  市民2:很实惠啊 就是很平价的感觉

  市民3:一百块钱可以买很多件 去商场一百块也许就只能买一两件了

  杨各慈告诉记者,除玩具所用的棉花原料价格上涨,使得总部上调了部分玩具的价格以外,其余在她东门加盟店里摆放的三千多种饰品,不仅做到了全国统一售价,而且几年来价格都没有什么变化。

  杨各慈:这款(眼影)在05年的时候就出了款式 那时候也是卖20.5元 现在也是这个价钱 所以我们的价钱一直没有上涨

  目前,在通胀的时期下原材料和农产品的涨价使很多行业已经进入到了“微利时代”,而叶国富却告诉我们他的饰品加盟店影响不大。

  哎呀呀饰品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叶国富

  叶:产品比较多 包括有五千多款产品 涨价这部分产品在这里占得比例比较少 比如棉花涨价 造成我们的玩具提价 棉签提价 但是其他产品我们没做调整

  这部分提价的产品只占到五千多饰品种类的10%,提价的幅度也不到10%,以一个一两百元的玩具为例,提价幅度只有一二十元。在目前原材料涨价而工业制成品尚未明显涨价环境下,叶国富的饰品加盟店正以每天两三家店的速度扩张。

  前面我们看到,无论是电子商务的团购网、淘宝店、还是实体的十元店,它们成功的秘诀都是一个:廉价。这正好迎合了物价上涨支持消费者省钱的心理。当然,在通胀压力面前,老百姓除了截流,如何开源,让自己的资产跟上CPI的脚步,也是很多人最关心的事儿。我们再到一家理财公司去看看。

  2010年11月13日,星期六的早晨,位于北京市东方广场写字楼的展恒理财中心却异常的热闹,会议室里,理财师王琳正在进行‘如何在不确定的行情下获得确定收益?’的小型讲座,记者看到,就连走廊上都坐着前来听课的人。

  王琳 北京展恒理财顾问有限公司理财师

  王琳:没有想到会一下子来那么多的投资者,(我们)这个空间比较小,基本上就是一个小型的沙龙,一般就是控制在10个人以内,但是今天没有想到一下子来了将近20个人。

  是什么原因让投资者趋之若鹜呢?记者注意到,在交流中,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物价的上涨。

  女1:不会再低于这个水平了。只有高了。

  王琳:您觉得物价还会继续往往上涨是吗?你觉得物价涨了50%是吗?

  王琳:我觉得今天可能来这么多的投资者的话,也怎么讲呢?之所以热情高涨,可能也是意识到理财的必要性了。

  今年以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在人们的眼皮底下持续上涨,9月份CPI同比涨幅3.6%,10月份同比上涨4.4%,创下了24个月以来的新高,相比较,加息后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5%,显然如果仅靠定期存款,无论如何也跑不赢CPI。于是普通投资者希望从理财机构这里寻觅到值得投资的渠道。

  王琳:(以前)一个月基本上新进的客户有2到3名,对每一个理财顾问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种事情,(但是)上个星期,一个星期就有三个新进的客户,同事们还说,是签单签到手软的这种状况。

  王琳所就职的展恒理财是一家独立于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之外的第三方理财服务机构,成立于2004年,采取会员制的服务形式。今年进入10月份以来,新增会员人数突然呈现大幅激增的态势,环比9月提升了300%,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额度较9月份提升了100%,而11月份前半个月,新增会员人数和认购额度就已经达到了10月份全月的水平。

  在这些新增客户中,王琳和同事们感受到最大的变化就是老年人越来越多了,而其中一位老年人的投资理由给王琳留下了深刻印象。

  王琳:他就跟我讲,姑娘我来找你们就是想住养老院的单间,(但)靠他现在20多万元钱(存款),在未来10年之后,新的通货膨胀率那么高,可能在未来10年之后,支付不了他住单间的费用。其实它在这种理财的目标也不是说特别的高,就是说它就觉得刨过通胀,可能一年稳定的给他10%的这种幅度,保持他的资产的增长就可以了。

  半小时观察

  两年前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我们最担心的是经济进入衰退,而现在却要面对物价上涨的压力。经济总是在这样的跌宕中不断轮换着热点。每个老百姓,无论作为消费者还是投资者,很明显,他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每时每刻做出的选择都会符合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在嗅觉敏锐的企业眼里,抓住这些消费投资心态的细节变化,创造合适的商业模式,就能在市场裂变中找到机会。一个个商业上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都证明,经济周期的转换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你是否能用心地观察和体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团购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