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西柳州冰毒专案侦破纪实:欲擒故纵锁定证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2日18:52  法制与新闻

  2010年8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侦破建市以来第一起制造冰毒案件,这也是该自治区三年禁毒斗争中,破获的首起由自治区公安厅禁毒总队督办的制毒案件。

  广西柳州“冰毒专案”侦破纪实

  (本刊记者)莫小松 常鑫 (本刊通讯员)秦付林 黎剑平/文

  禁毒总部密收情报

  2009年4月,柳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接到上级禁毒部门转来的一条绝密涉毒情报:一名叫“阿勇”的柳州人,经常从外地购买医疗皿具,同时多处联系购买含有麻黄碱成分的单方和复方药物,具有制造冰毒之嫌。但“阿勇”的具体姓名、住址不详,甚至无电话号码记录。

  这是一条支离破碎的情报,但也蕴含着有价值的线索。禁毒支队迅速抽调富有侦查经验的侦查员,组成专案组展开缜密侦查。

  侦查员首先查询市公安局警用综合信息系统,期望从人口管理系统中获得有效信息,但无法获得与“阿勇”相关的线索;后又比对禁毒支队毒品违法犯罪信息库,也没有名为“阿勇”的任何涉毒记录,也就是说,“阿勇”没有违法犯罪记录。因此,以人为中心作为侦查切入点措施未果。

  侦查员随即扩展侦查思路,一方面利用社会上的各种关系,发出“江湖帖”打探有关“阿勇”的信息;另一方面,对售卖化工原料和产品的企业进行排查,特别是对那些有违法经营前科的营业点进行深入侦查,以期发现蛛丝马迹。

  经过近一个月的艰苦侦查,有8个“阿勇”的信息先后记录在专案组的工作日志上。经过筛选,其中一人引起了侦查员的注意。此“阿勇”年约30岁,五六年前靠斜门歪道赚了一大笔钱,花天酒地之余还买了一辆日产本田越野车;后又与人合股搞锰矿生意,结果亏损严重;此后又参与六合彩的赌博,几年下来已成一个“麻角鬼(柳州方言,指穷困潦倒)”。近年来,他远离江湖,但有几个农伯仔(柳州方言,农村男青年)紧随左右,经常往返于城乡之间。于是,这个先富后穷的“阿勇”被列入了侦查视线。

  目标人物浮出水面

  几经周折,侦查员终于在市中心一家KTV娱乐城与“阿勇”相逢。“阿勇”个头约170厘米,浓眉大眼,几名80、90后男女青年相随其左右。

  目标锁定后,禁毒支队根据侦查需要迅速调整方案,抽出精干侦查员组成多个小组,针对不同角色,人盯人包干负责查证。很快,“阿勇”等一伙人行踪便在我方掌控之中。

  禁毒支队专案侦查日志中,记录着“阿勇”一伙在2009年7月1日的活动轨迹:

  上午10时30分,一名叫秀松的人乘出租车到文笔路104停车场对面一家化学皿具店,购买酒精等货物。

  上午11时许,一名叫金松的人在柳邕路茶叶市场与秀松碰头,并一起将购买的货物拉到柳江县成团镇黄毛屯。

  下午2时,身着白衣短袖短裤、脚穿拖鞋、肩背坤包的“阿勇”,与一名青年男子驾驶一辆无牌黑色骐达轿车,在航五路一物流公司领取一名叫胡涛的货主的6件货物,货物名称为氨芬伪麻黄碱片。领到货物后,“阿勇”即租车将货拉到和平路2区108栋楼下一房间。

  下午5时,“阿勇”与同去提货的青年男子搬了一只大纸箱和几个塑料袋的物品,以及两根用纸包装的轴状东西,放进骐达轿车的后排,然后来到青云路蓝色港湾商住楼旁边的停车场,并将车内货物扛进商住楼。

  傍晚6时,“阿勇”与青年男子离开蓝色港湾商住楼,驾着骐达轿车到小南路下坡处接了一名青年仔,后又驾车到柳石路开关厂美食城门前接了一名叫“老肥”的人,沿途在工人医院对面的路边接上了一名叫胡涛的青年男子。

  晚7时,“阿勇”一行人来到原文惠桥北头的一家私人餐厅吃饭。餐厅里,早有两男一女在等候。

  “阿勇”涉嫌制造冰毒已初步显山露水,这一侦查结果令禁毒民警感到震惊。因为近些年,柳州警方在打击毒品犯罪的工作中,除打击贩毒、运输、种植的毒品犯罪外,还破获好几宗制造毒品案,但均是制造K粉(学名:氯胺酮,国家一类管制药物)、“麻古(冰毒与咖啡因合成物)”。现在发现制造冰毒,这说明柳州毒品形势依然严峻,制毒多样化将加大禁毒工作的压力。

  冰毒,即兴奋剂甲基苯丙胺,甲基苯丙胺是在麻黄素化学结构基础上改造而来,故甲基苯丙胺又称为去氧麻黄素或去氧麻黄碱。其外观为纯白的结晶体,晶莹剔透,酷似冰块或冰糖,故被吸、贩毒者称为冰(ICE)。冰毒可以口服、鼻吸、卷在香烟中或以静脉注射的方式吸食。重复或高剂量的滥用冰毒,可产生中毒性精神病,出现幻视、幻觉、精神混乱等症状,使吸食者身心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目前,柳州的吸毒人员累计报告人数过万,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吸食新型毒品的人数逐年增长,呈现吸毒人员年轻化、吸食毒品新型化、吸毒场所多样化的态势。制毒分子之所以冒险制毒贩毒,一是看上庞大的需求市场,二是毒品的暴利驱使。

  侦查发现制毒窝点

  “2009·4”情报线索变成了案件线索,引起自治区公安厅禁毒总队的高度重视,柳州市禁毒委主任,主管公安工作的副市长也多次关注案件的进展情况。一个由自治区和柳州市两级共同研究、共同策划、共同实施的代号为“2009·7·1”的侦查方案随即形成。

  “2009·7·1专案”为制毒案件,涉及人员众多,对侦查工作要求极高,而且列为自治区督办案件,对此,柳州禁毒支队备感责任重大。他们将传统的侦查手段与网络技术相结合,顺藤摸瓜,以期一举捣毁这个制毒团伙。为此,侦查员们白天战酷暑,夜晚斗蚊虫,终于摸清了“阿勇”一伙制毒的来龙去脉。

  “阿勇”实名宁心勇,1979年12月4日生,职校毕业,家住柳工社区和平路工程区,租住解放南路地王大厦1607号房(冰毒制造点之一),他是制毒的主谋、出资者及技术师傅。

  金松,实名韦金松,1980年6月23日生,小学文化,家住柳江县成团镇同乐村黄毛屯,租住柳江县基隆开发区中心幼儿园对面一私人住房,是制冰团伙的二师傅。

  胡涛,1987年8月19日生,家住柳邕路东一巷,2007至2008年两次因吸食新型毒品被治安处罚。他紧随“阿勇”左右,负责将已制成的冰毒送交购毒者。

  阿勇一伙所购置的制毒原料,多是国家规定管制的限量复方制剂,购置的化工制剂也是列入易制毒化学品严管物品。这些物品都是从外省购置后,通过物流公司发至柳州。他们购置的化工皿具,大都是些小型的烧杯、蒸馏瓶、冷凝管、控温电热炉等。原材料每次购置数量少,而补货进货间隔时间长。这些迹象表明,阿勇制毒团伙正处于研制阶段,技术尚不成熟。

  侦查发现,“阿勇”的制毒工厂或者叫实验室设在韦金松家。但由于案件特殊,为免打草惊蛇,侦查工作秘密进行。

  暗中紧盯制毒元凶

  在“2009·7·1专案”侦查过程中,不能不提到柳州城市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简称天网工程。专案组正是利用天网视频监控平台和资源,准确提取到侦查对象的信息:

  2009年8月6日上午9时许,“阿勇”驾驶骐达轿车离开地王大厦后,即驶上柳江大桥,到柳邕路一家医药门市部停下。约10多分钟后,“阿勇”在他人的帮助下,将装有物品的纸箱装上轿车;纸箱写有呋麻滴鼻液字样(此药为耳鼻喉科专用类非处方药品,用于缓解急、慢性鼻炎的鼻塞症状)。随后,“阿勇”驾车来到柳江基隆开发区,接上已在公路边等候的韦金松和一名年轻男子,再将车开到柳江县成团镇黄毛屯外。韦金松等人将纸箱卸下车后,“阿勇”迅速驾车返回市区。

  8月27日傍晚6时30分,“阿勇”与一名叫阿沉的人在地王商业大厦旁边的商业银行见面。“阿勇”告知其“货”过几天就搞好了,300元一克。阿沉对“阿勇”说:你的“货”太烂了。两人一番争吵后各自走人。

  9月30日下午1时许,“阿勇”驾驶一辆轿车来到柳州市一中对面西三巷口。一名中年女子从一辆电动车的脚踏板处,搬下两箱没有任何字迹和标识的物品给“阿勇”。“阿勇”递给那女子一叠钱后,驾车朝银山隧道驶去。30多分钟后,“阿勇”与韦金松在209国道转向成团镇乡级公路的接壤处碰面。韦金松把那两个纸箱搬上车后,开车朝土博乡方向驶去,“阿勇”则返回地王大厦。

  识破嫌犯倒查心机

  正当专案组布下天罗地网之时,涉案人员的反侦查举动,险些使侦查员暴露了身份。

  2009年8月中旬的一天中午,韦金松租了一辆车号为桂×66336的高顶篷车,在柳州火车站一家物流公司领取几件化工器皿后,往西环路疾驶,突然转进一个专营厨具、卫具的专业市场,沿着市场的窄小通道不停打转。也许是发现了侦查员的跟踪,韦金松即打电话给“阿勇”。“阿勇”让他先转一转,确定有没有人跟踪。侦查员发现情况后果断撤出。韦金松认为自己纯属“多疑”,即告诉“阿勇”。“阿勇”交待他,以后外出,无论如何都先玩几手“鼠戏猫”。

  另一天下午,侦查员获得信息:从未谋面的广州制毒“师傅”要来柳州与“阿勇”见面,并解决其制冰毒的“瓶颈”之难。“阿勇”在潭中东路某宾馆订了一间房,作为招待师傅之用。侦查员经查,该宾馆并没有以“阿勇”名字登记的住宿记录,后来才发现该宾馆负责人是“阿勇”的朋友,所以无需实名登记。

  令人意外的是,一天晚上,一名侦查员接到警界同事的电话:“今天你到某宾馆查案子,因为出示了警官证,服务员记下了你的名字,但不知是何警种,就托我打听,我掩盖了下来。”没想到,嫌疑人竟然倒查起警察来了。

  一天傍晚,侦查员跟踪“阿勇”至南环路一物流公司,只见他领取了几件物品后,驱车来到壶西大桥西头的一家湘味餐馆,与几个朋友举杯把盏。晚8时30分,酒足饭饱的“阿勇”独自驾车回家时,侦查员不远不近紧随其后。在肉联厂十字路口等红灯时,“阿勇” 突然急转车头逆向缓行,还不时转头侧观经过的车辆,似乎在寻找什么目标。幸好,警方侦查员镇静沉着及时把握方向,没有露出任何痕迹。

  欲擒故纵锁定证据

  “2009·7·1专案”展开侦查两个月,收获不小,禁毒支队及时总结、研究,谋划下一步侦查计划。

  经过梳理,侦查员惊奇地发现,犯罪嫌疑人竟然用含有微量麻黄碱的滴鼻液作为制冰毒原料来提取合成,一改过去仅仅利用麻黄素(注:制造冰毒的主要成分)或利用化工制剂勾兑的制造方法。这种新的犯罪手段在广西罕见,在柳州更是前所未有。“阿勇”一伙虽然目前没有制造成功,但只要不停止其犯罪行为,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高度关注“2009·7·1专案”的自治区禁毒总队领导专程来柳州督战,要求专案组在今后的侦查中,千万不能急功近利,要收集足够的证据,把案件办成铁案。

  放长线钓大鱼,这是对侦查员综合素质的一个严峻考验。

  随着侦查的推进,专案组发现,“阿勇”一伙制毒的节奏日渐减慢,所购进的原料仅是一件两件(注:一件内装20盒,每盒有50小瓶,每小瓶仅为10毫升),而且间隔时间较长。同时,信息反馈“阿勇”四处奔走借钱,并不断与制毒师傅联系。“阿勇”来回市区与柳江县之间也断断续续。种种迹象说明,制毒者极有可能在资金和工艺方面均遇到困难,但也不排除因侦查的失误而使他们暂时“蛰伏”的可能。

  虽然侦查对象似乎偃旗息鼓,但专案组仍然按照原定的侦查思路,松紧有度,蓄机待发。

  转眼到了2010年春夏之际,原龟缩无形的侦查目标也随着天暖温高而活跃起来。六七月间,侦查目标的活动频繁。

  首先,是进货数量由一两件骤增到七八件,甚至十几件,其次,进货时间间隔也不断缩短。

  “阿勇”四处联络本地和外地的关系销售冰毒,重量也由10多克、30克直到上百克。

  “阿勇”租住的地王大厦的住房有异常气味,表明其住房极可能是一个加工点,至少也是制毒工艺的一个环节。

  “阿勇”的同伙将制毒点由柳江县成团镇转移到土博镇,并将家住土博镇西朗村热水屯的韦炳荣招募为制冰毒的帮手,韦炳荣姐姐的家也成为制毒点。

  种种迹象说明,该团伙制毒的规模在扩大,同时,他们也在为制毒产生的废气、废渣、废水寻找销迹的地方。

  2010年8月中旬,侦查对象的制毒节奏明显加快,已经进了3批制毒原料。种种疯狂举动,足以证明他们的罪恶行径已经升级。遏制犯罪、收网缉凶的时机已成熟。

  收网令下擒获头目

  2010年8月25日下午3时,专案指挥部发出收网命令。

  下午5时许,在地王大厦16层负责监视并抓捕一号人物“阿勇”的第一侦查组,发现三号人物胡涛拿着一只塑料袋从“阿勇”的租住房出来,立即向战友发出信号。

  一会儿,第三组发现目标从正门出来,指挥员发出了指令。三组侦查员紧跟胡涛来到地王大厦附近的新华书店门前,并迅速冲上前去,将胡涛牢牢控制住,缴获4小袋疑似冰毒共计25.3克。

  据胡涛供述,他们的老大“阿勇”目前一个人在租住房,正在对湿润的冰毒结晶体进行烤烘干燥。如何及早抓捕这个一号人物,是摆在侦查员面前的重要挑战。因为三号被捕的消息一旦泄露,“阿勇”就可能毁掉制冰毒的直接证据;如强行破门而入,“阿勇”可能也会狗急跳墙——从窗口飞身楼下,畏罪自杀。况且,“阿勇”的房门时刻处于反锁状态。

  下午5时55分,消息传来:一号目标马上要下楼去参加一个朋友的晚宴。

  大约5分钟后,当“阿勇”悠闲地走出大厦出口时,4名侦查员猛扑上去。“阿勇”见状,企图夺路逃窜,却在合围之下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

  面色惨白的“阿勇”双手戴铐被押上16楼其租住房。侦查员看到,客厅里满是装着制毒原料的纸箱,厨房灶台及厨具柜上摆满各种烧杯、加热炉等。在这里,侦查员共缴获疑似冰毒1250克,另查获各种制毒器皿23件套以及一批制毒原料。

  兵贵神速捣毁巢穴

  宁心勇、胡涛落网后,指挥部决定连夜缉捕二、四号侦查对象韦金松、韦炳荣。

  当晚8时许,侦查员来到二韦的住处,却发现灯黑门锁,空空无人。两组侦查员按指挥部的命令,分成4个小组,对二韦的其他活动点进行摸排。

  晚上8时50分,消息传来,二韦同在柳江县基隆开发区聚隆网吧上网。侦查员迅速集结到该网吧,二韦束手就擒。此时,正好晚上9时。

  落网的韦金松、韦炳荣面对侦查员的突审,百般狡辩、抵赖,反复说:“我又没做什么,你们凭什么抓我。”尤其是制毒团伙的“二师傅”韦金松,“没懂”、“没晓得”成了他与侦审人员对抗的常用词。

  审讯受挫,为避免夜长梦多,专案指挥部迅速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捣毁制毒加工厂的行动方案,决定押着韦金松夜奔柳江县土博镇西朗村热水屯。同时,专案组调派柳江县公安局禁毒大队与土博镇派出所协同作战。

  晚11时30分,由禁毒、侦查、刑事毒化技术员组成的行动队伍,分乘3辆警车直奔热水屯。

  8月26日凌晨4时多,车队在一个村庄边停了下来,落网7小时后的韦金松也终于“缴械投降”。

  在韦金松的指引下,侦查员来到靠近村屯边的一栋砖混结构的3层楼房前。这就是“2009·7·1专案”所要捣毁的制毒加工点——韦炳荣姐姐的家,也是制毒的第一道工序加工车间。

  进入楼房,侦查员们协助毒化技术员分别搜出真空泵、分液漏斗、蒸馏瓶、恒温器等各种制毒皿具38件套,缴获一批尚未合成的制毒原料和化学品。

  此时,已是清晨5时多,侦查员已连续奋战了近20个小时。

  铁证如山罪责难逃

  上午10时,侦查员押着案犯和缴获的制毒物品返回禁毒支队。顾不上休息,侦查员马上分头讯问犯罪嫌疑人。经过一番斗智,“2009·7·1案”的制毒脉络清晰展现。

  先富后穷的宁心勇,一心想挽回昔日的风光,他虽然在职校学过影视技术,却不愿通过劳动致富,整日寻思着一夜暴富。2009年春,宁心勇无意中听“道上”的朋友讲,场子(指娱乐场所)里那帮小青年十分钟爱嗨药(指冰毒和含冰毒成份的毒品)、K粉(氯胺酮,国家一类管制精神药物),制造冰毒生意很有搞头。

  虽是道听途说,宁心勇还是萌发了制造冰毒的邪念。他通过一些网站搜集相关信息,记录加工工艺和配方,并联系制毒原料的商家,寻师学艺。毫无化学知识的他,一番苦学死钻,竟然也掌握了点门道。尽管知道制造毒品是重罪,但为了钱,他“拼死也要干”。

  自认师成的宁心勇依葫芦画瓢,买来化学器皿和制毒原料,并拉上在社会上厮混、也为钱财烦恼的韦金松,声称合伙搞化工原料,利用韦金松家在农村的地理环境制毒。就这样,两人一个当师傅,一个当徒弟,在韦家摆开了架式制毒。然而事与愿违,钱花了不少,结果却是一塌糊涂。而这时,宁心勇的制毒尾巴露了出来,被禁毒机关盯上了。

  大约在2009年10月份,因制毒过程中散发浓烈的臭味,连柠檬清新剂都无法遮掩,韦金松家的异常举动引起了村民的注意。宁心勇慌了,叫韦金松另找地方。唯利是图的韦金松言听计从,将制毒加工点转移到其表哥家——柳江县成团镇高岭村。

  此时,宁心勇终于明白制毒这潭水很深,没有高人指点难以“点水成冰”,于是投钱拜师。“师傅”支一招,宁心勇就汇一次款。日复一日,款去招来,这其中也有许多死招烂招。宁心勇三天两头求师问道,前前后后花掉5万多元的“学费”。

  此期间,宁心勇得知,合成制冰毒过程中产生的异味,会对人的生殖系统造成不良影响,于是他自己远离制毒工场,写下工序流程图,在市区用电话遥控韦金松加工。

  进货时,宁心勇以他人身份联系货主,大部分货到后,由他去提货,再转交韦金松,而且使用专门的电话号码联系。每次需拉货进村,宁心勇都交待,必须到租车行租车运送,途中有意变向,谨防被人跟踪。宁心勇本人在提货时,也是如此。韦金松提取出麻黄素后,由宁心勇亲自到韦金松在柳江县基隆开发区的租住房或附近接取,绝不让韦金松靠近他租住的地王大厦16楼房间。为防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冰毒的最后一道工序——提纯、结晶,均由宁心勇自己完成。

  为制毒,宁心勇前后花掉了40余万元。提取麻黄素首道工序花费巨大,而将麻黄素制成冰毒的工序环节上,宁心勇也犯了不少技术错误。但屡败屡制、誓死不放弃的“勤奋”,终使其制毒技艺日趋成熟,宁心勇“扭亏为盈”的时机已到。

  2010年6月,为了扩大制毒加工,隐藏罪恶,韦金松找到无业的韦炳荣,声称搞一个化工项目,钱很好赚,要找一个方便处理废物而且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韦炳荣见有钱可赚,想到家住土博镇西朗村热水屯的姐姐长期在外打工家中无人,便将姐姐家提供为场所,并参与制毒。

  刚开始,韦炳荣不明就里,直到有一次看电视,才知道韦金松的“化工项目”是制造毒品。但为了钱,韦炳荣抱着“山高皇帝远没人会来查”的侥幸心理,不但不制止和终止这一行为,还心甘情愿成为制毒团伙的一员。

  正当宁心勇一伙活跃之时,罪恶暴露,其与同伙束手就擒,非法提供、销售制毒原料与易制毒化学品的本市和外地货主,也悉数落网。至此,长达一年多的“2009·7·1专案”圆满画上了句号。

  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等待宁心勇等人的将是法律的严惩。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法制与新闻

更多关于 缉毒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