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观点 ■
从“国强”到“民富”彰显执政理念进步
李记/文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在一次谈话中表示,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十二五规划政策的着力点应该转到把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富裕人民群众作为全新思路和战略。
报道称,“民富”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国家将完善收入分配格局并将其提升到更重要的战略高度。从长远看,这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区域差距,提高国家发展质量的战略转变。在十二五规划中树立从“国强”到“民富”理念的转变,既体现了执政党执政理念的最大跨越,又契合了普通公众的殷殷期待。这意味着,在十二五期间,民众收入将会大幅提高,将实现与GDP同步增长;贫富差距将进一步缩小,阶层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缓和;普通公众的生活保障水平将逐步提高、后顾之忧将逐渐减少……
从追求“国强”到强调“民富”,提高居民收入无疑是重中之重。近日,虽有专家研究认为,中国低端劳动力市场近年来出现的结构性拐点变化开启了全局性工资形成机制的变革,将决定中国在未来5年左右面临持续的加速性的市场化工资上涨。但检视之下不难发现,在促进民众收入提高的《工资条例》等制度性条文的出台上,目前阶段阻力仍在。将“民富”的理念写入十二五规划之中,无疑为打破一些阻力和藩篱添加了强大而持久的动力源。不难想象,在未来的5年里,保证居民收入提高的《工资条例》等决策的出台与实施,必将在上下一致的通力协调下,“顺风顺水”地逐步推进。
从追求“国强”到强调“民富”,缩小贫富差距应该被重点关注。据10月17日《羊城晚报》报道,一家国有金融机构总部的部门经理自述:近年国企涌动降薪潮。但事实情况却是:“除了高管们适当调低工资,中层以下的收入基本不受影响,好多人还明降暗升。”也就是说,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逐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一直存在。不难想象的是,一旦“民富”的理念写入十二五规划,确立最低工资标准的增加机制和对垄断企业尤其是高管工资的限制,必将同步进行;垄断行业、大型国企以及某些行业部门劳动者和中高层薪酬过高的问题,必将在合理制度、有效机制的推动下,逐步得到解决。
从追求“国强”到强调“民富”,须整体提高民众的福利保障水平。报道中引述相关专家的观点称,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提起的“包容性增长”近来屡被提及,将会牵涉到中国社会的结构改变。例如中国的户籍、户口问题,限制了外地劳动力的流动,也使得农民工阶层无法享受到应有的权利。延伸专家的观点不难发现,要想使全体民众均能分享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果,打破捆绑在户籍、户口问题上的诸多福利、保障差异,无疑应该被提到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虽然低收入群体和农民的福利保障有了全方位的覆盖,但具体到标准和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使公众在收入增加的同时,将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问题,一并纳入十二五规划的“民富”理念之中,无疑最为引人关注。
当然,千头万绪的问题最后归结为一点,那就是还须切实强调地方政府的执行力。诚如清华大学经济学家胡鞍钢所言:关键是要让地方政府从只追求GDP增长转型为追求诸如改善公共服务、提高平均收入等其他目标。有了“民富”理念写入十二五规划,在实现执政理念进步与跨越的同时,相关方面还须积极向地方政府传达出这样一个矢志不移的信念,那就是:十二五规划中强调的“民富”和此前系列规划中强调的“国强”同等重要;不再单纯地追求GDP数字,而是全方位地兼顾保增长、保民生,扩内需、调结构,才能满足上下一致的期待与要求。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