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陆游客因台风遇难续:家属从苏花公路带回泥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4日15:04  南方都市报

  没有尸骨 他们带回了苏花公路的泥土

  南方都市报记者 过国亮    

  面对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追上来的镜头和问题,声音哽咽的袁少威突然勃然大怒:“我为什么要去台湾?我不喜欢台湾!我这辈子都不会去台湾!”

  这是10月24日,16名珠海游客在台湾苏花公路失踪消息传来的第三天。在此次旅行团的组团社———广东省拱北口岸中国旅行社,家属代表们应邀前来协商紧急赴台事宜。大批境内外媒体闻讯赶来,作为珠海游客袁敏的大哥,持重、克制、思路清晰的袁少威成为围访的重点。东森电视台的同行很专业,一连抛出诸如“你现在什么心情?”“对此事件中台湾方面的处理你怎么看?”“你会不会飞台湾?”等问题,想不到这个原本极力克制情绪的中年人,突然爆发了。

  旁人很难理解这种突如其来、排山倒海的创痛,以及这种还没有结痂的伤口被不断扒开的撕裂。我们后来知道,今年42岁的袁敏供职于拱北地税局,孩子今年就要参加高考,家里老人听到这个消息,“已经晕倒了好几次”。袁少威两眼泛泪,说自己这个妹妹从小就是兄妹中最漂亮的一个,也是他最疼爱的一个。

  记得有一次跟一个布尔乔亚聊天。她说,初恋男友告诉她,他为她在凤凰一家著名酒吧的墙上留了一张纸条。在时隔多年之后,她终于决定利用假期,去凤凰亲眼看看。临行前她跟我说:“你说这人也真奇怪,就因为这张纸条,我对原本全然陌生的凤凰,竟然产生了乡愁。”

  插这么一个可能不怎么恰当的比方,是想回应一种声音。据称,袁少威爆发的这段视频,被东森电视台原封不动地呈现在台湾观众面前。有当地评论员责怪说,大陆人民话说得太重了。我想说,女布尔乔亚对凤凰产生乡愁,是因为那里留着她曾经的爱;袁少威他们对素未谋面的台湾产生莫名的恨,是因为那里让他们的爱变成曾经。

  对于我个人来说,这应该是从业以来最艰难的一次采访。倒不是因为记者最头疼的有阻力、难突破———采访对象都在眼前,联系方式也在手上,问题在于,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哽在了喉咙。后来和追踪此事的同行沟通,发现这是一种普遍的体验:很简单,你问什么?游客生死未卜,家属还在珠海,你问人家心情如何、有什么愿望、对此事两地的处理有何看法、追忆一下失踪者生平……都不合适。在巨大而深沉的悲痛面前,任何采访技巧都显得浮华无力。在真实的生死面前,我们还是懂得敬畏。

  最新一期的《南方周末》,用了整整一个版面来呈现记者历时一个月实地调查大陆游客罹难原因的过程。从此次事件的“有天气预报,无灾害预警”的预警机制缺乏,到“原始巡路,延迟封路”的直接管理漏洞,最后还追根溯源,追问这条台湾最美丽也最危险的海滨山路“为什么20年都修不好”。调查可谓完整。相形于台湾同行第一时间的自省、追问、批评,《南方周末》此举弥补了大陆媒体此间普遍的失语之憾。当然,大陆同行对于追责的失语,我想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没法第一时间获准赶到现场。

  最后,我还是想说说悲痛,这个贯穿整个追踪报道过程的关键词。我不想装作很专业,我首先是一个人。11月5日,在历经了仍有希望、希望慢慢泯灭、最终绝望之后,家属们从台湾返回珠海。凄风苦雨之中,未能成行的家属到横琴口岸去接。如果你想知道,世界上有哪种痛苦,是将白发人送黑发人、幼年失怙、痛失手足等结合在一起的话,那就在这里。他们抚着那些年轻的遗像痛哭失声的时候,我还能强自压抑;但当他们抱出一个个骨灰坛的时候,我在惊愕之余,终于忍不住涕泪纵横———除了龚艳找到了遗骸,其余游客死不见尸,不甘的家属从苏花公路事发地取了泥土,装入坛中带回珠海。他们带不回亲人的尸骨,只能带回一抔异乡的泥土。

  这才是真正刻骨的乡愁!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台风 鲶鱼 大陆游客遇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