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监管困境何在?
前10年,股市的监管是想作为不知如何作为;后10年,是知道如何作为却不能作为
201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创立20年。从最初的十几家上市公司发展到现在的近两千家,A股账户超过1.4亿户,上证指数从最初的百点开始攀升,并在2007年创造出6124点的历史新高。20年间,中国股市经历了一轮又一轮风云变幻,中国证券市场也在质疑声中曲折渐进,走向成熟。
20年的发展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意味着什么,又将催生出什么新的变革和机遇?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独立评论人、《中国证券市场批判》作者袁剑。
本刊记者 邢人俨
1
20年来中国证券市场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
袁剑:资本市场对于实体经济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近年来,资本市场对于新兴行业的发现和扶持、对于创新型行业模式的实验,都做出了超边际的贡献。
2
回顾这20年,中国股市的监管方式和理念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哪些差距?
袁剑:前10年,股市的监管是想作为不知如何作为;后10年,是知道如何作为却不能作为。实际上,我们的监管理念已同国外接轨,但仍然需要探索适合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方式。
3
中国股市20年来大起大落成为常态,原因是?
袁剑:政策的波动是股市波动的原因之一。投资者的承受程度需要在市场的博弈当中渐渐成熟起来。新兴市场的复杂性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相对成熟的市场,它更具活力,也更难把握。
4
在目前的背景之下,您是否赞成继续增加股市的交易品种?
袁剑:主要看实体经济的需要。交易品种是次要的,相对于国外,国内资本市场的主体品种已经基本齐全,除了在资本市场的层次上还有探索空间。增强开放性,也会使资本市场更有效。
5
大盘蓝筹一直被看作市场的稳定器,如何发挥其作用?
袁剑:中国的大盘蓝筹与国外市场还是存在差异,与国外“从市场里成长起来”的模式不同,我们主要是改制过来的国有公司。目前,这些大型公司的业绩仍然比较稳定,波动也相对较小,对于资本市场的确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但未来是不是这样,恐怕不一定。
6
赚取差价是投资中国股市赚钱的主要途径,分红反而成为微不足道的投资利润,如何规范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机制?
袁剑: 股市差价长期以来都是投资者追求回报的途径。中国公司往往是通过不断融资来扩大规模的,真正自己产生的利润并不如想象的多,能够回馈给投资者的更为有限。一个真正能分红的公司在资本市场不一定受欢迎,分红率高,股市表现不见得好。回报机制是相对于投资者的不同需求而言,有人追求的是差价,有人追求的是稳定的现金分红。
7
2010年,创业板周岁。目前创业板功能的发挥和局限在哪里?
袁剑:创业板市场最大的功能在于鼓励开拓、尝试新行业,使资本更有效地配置到新兴领域。因其创立只有一年时间,仍有不完善之处,如中小企业规模有限、社会责任义务的缺位造成一些风险,但不能否认它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合法、正规的渠道。
8
今年,股指期货正式上市交易。股指期货需要在怎样的环境下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
袁剑:从技术、制度层面看,这方面的条件基本已与国外接轨。但市场仍需要开放性,营造双向开放的投资环境,改善单一的投资文化,让更多理念进来,同时加强整个资本市场的法制建设。
9
日前,证监会等5部门严打内幕交易,这类措施能否有效?
袁剑:在一个时期内,严打能产生效果。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内幕交易,需要整个社会法制环境的配合,这是市场外部产生的问题。
10
投资中国股市是否意味着将现金扔进了一个巨大的泡沫里?
袁剑:那要看中国经济本身是不是一个巨大的泡沫。资本市场的表现要看整体经济的状况。如果高速经济转型期过了,改革成本浮现出来,以及中国经济转型不顺利,那么我们就可能处于一个巨大的泡沫中。从目前全球经济背景以及中国经济本身的情况看,经济的未来的确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