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数以亿计资金被非法吸收 老人成重点对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8日10:06  深圳晚报
部分参与投资的老人在一公司楼下聚集。 部分参与投资的老人在一公司楼下聚集。

开展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的公司人员拿着抽奖箱准备组织活动。 开展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的公司人员拿着抽奖箱准备组织活动。

  编者按:天下有没有免费的午餐?在深圳,当为数众多的“投资公司”以种种名义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时,他们的光环都相当诱人,这些正在运作的项目都显得“前景广阔”,这些公司随意向“投资者”许以银行存款利息十倍甚至数十倍的高额回报,或以投资入股等形式,让不少人趋之若鹜。

  但这样的“免费午餐”让不少人分得“红利”之时,也为他们埋下了陷阱。因为这些公司的操作都属于非法,他们没有任何资质可以随意向公众吸纳存款,这些数以亿计的资金流向何处?他们无从知晓,而其中存在的巨大风险和骗局,他们也全然不知。

  本报记者近期对深圳诸多公司的“非法融资”现象进行系列调查,将揭开其中存在的黑幕,并从根本上对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根源进行剖析。

  ●记者调查:一些公司以种种名义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承诺以银行存款利息十倍甚至数十倍的高额回报

  1

  某公司一月之内吸收公众存款299万

  今年年初,内蒙古罕特罕酒业公司在深圳租赁场地、招聘人员,正以“热火朝天”的势头大干一场。从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在短短的时间之内,该公司把橄榄枝伸向老人,他们以“筹集资金扩大再生产”之名,一月之内,就吸收了公众存款299万元。

  但在随后,他们也没有想到,正和“非法融资”的神速一样,该公司也快速破灭。今年1月22日,公安机关在接到举报后在该公司办公地址将3名被告人抓获归案,4月30日,福田区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5月27日和7月23日,福田区法院开庭审理此案,3名被告人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分别被判刑3年多。

  参与策划的公司组织者没有想到,原本以为可以“风平浪静”地进行他们的“宏图大业”,谁知他们快速走向了灭亡;同时,那些老人,原本以为可以从中分得高额的利息回报,但他们也很快“美梦破灭”。该公司的董事长王景澜、总经理王蔚风、副总经理李贵生结伙以罕特罕啤酒厂的名义分49笔与43名客户签订“借款协议”,收取资金、开具收据,变相吸收公众存款299万元,并承诺按月支付每年18%~28%的利息、一年到期归还本金。

  2

  不少老人在高息诱惑下成为“投资者”

  2010年1月4日早上,郑海与老伴马林荣一起到梅林农批市场去购物,当两位老人来到门口时,一位年轻的小伙子热情地上前给老两口递了一份传单,上面是内蒙古罕特罕酒业公司的介绍,之后老人给小伙子留下了电话。

  “后来,我们就不断地接到电话,那个发传单的人邀请我们去他们公司参加活动。”郑海说,第一次是到一个酒楼里喝早茶,他们一看,有两桌的老人,每个桌子都有公司两个业务人员在讲解什么,老郑也坐下,喝了一口茶,旁边的一个女性业务人员告诉他说,如果想发财,就可以尝试与公司合作。

  怎么合作?老郑接下来就听得很明白,“就是要求我们投资,说他们公司的前景有多好,并且可以坐收高息之利,可以每年拿到投资额度25%的利息回报。”他掐指一算,这可比存款在银行里的回报高了整整十倍,这让他有点心动。

  接下来,他便不断地被邀请参加该公司组织的南澳一日游,当他看到有越来越多的老人加入其间,他也下了决心,想试试看。“此后,在麒麟山庄组织的活动中,该公司的董事长王景澜、总经理王蔚风分别介绍了他们公司的发展情况,说现在很多的投资都有风险,唯独他们的最可靠。”

  他们说,你想想看,投资股票有风险,投资地产也有风险,就投资借钱给公司,可以稳赚,就是睡觉也在赚钱。

  就这样,他与老伴在这次被“鼓吹”后,当月就借了5万元给该公司,并签订了协议,开了收据,收据上写“货款”是因为该公司员工说这样写好记账。

  在记者的采访中,很多老人的经历基本雷同,都是先收到传单,后被邀请,然后在不断的“游说”中,成了一名“投资者”。楼先生说,他的父亲是在1月16日在路上接到传单,宣传该酒业公司,父亲前去咨询,了解到该企业在高息融资,年利息很高,随后他的父亲去参加了企业的一个活动,当天就签订了借款合同,借出30万元人民币。

  这样的巨额资金被吸收,但在该公司副总经理李贵生看来,进展的速度还太慢了,在该公司去年12月15日的会议记录中,“李总”发言中提到有些客户没有投资但每次活动都来参加,分散了业务员的精力,员工谈单时目标金额太少,导致成交额不足,要求以后谈单要从100万元、50万元谈起。而对于员工奖励及升职制度,则说明业务员若要逐级升职至处长,要求每月发展客户8~15个、业绩30万~80万元。

  这些被吸收的公众资金是如何分配的?在深圳市福田区法院的刑事判决书中,根据该公司总经理王蔚风的供述是,公司员工与客户沟通,如有投资意向就以该公司名义和客户签订借款协议,员工找到客户后按6%—7%提成,他称每天会将收来的投资款提出50%交给李贵生,再由他按照自己定的标准分配给下面的员工作为提成,而李贵生在公司不领工资,这50%的提成费里李贵生肯定也要分一部分,而剩余的50%在支付公司的房租和其他费用,剩余的资金汇到内蒙。

  以这样的“融资”方式,那些成为“投资者”的老人们,并未如期得到他们的高息回报,甚至一些本金已经不能如数归还。此后,一些人开始投诉到公安部门,就这样,该公司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诉诸法院。

  法院认为,未经国家相关机关批准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其社会危害性在于扰乱金融秩序,该公司的董事长王景澜、总经理王蔚风、副总经理李贵生分别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三年和三年三个月,同时分别处罚金5万元。

  非法吸收公共存款

  系列调查之

  ●知情人士:在深圳有百余家此类公司,其中有些公司还没注册就急不可耐地“拉人投资”

  3

  深圳有百余家公司吸收公众存款

  在记者的调查中,这类在从事“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的公司并非只是个别,而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这些公司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其增长速度让人感到吃惊。记者在采访中,一位“广东省仁化县丹霞佳大农业科技园有限公司”的经理坐在深圳国贸大厦的办公室里,他言语确切地说,深圳这类公司现在已经很多了。当记者问及有多少家时,他说,“104家”。

  为何能说得如此确切,他告诉记者说,“我们是行内人士,当然知道得很清楚。”这个操着广东口音的男子说,因为现在这些公司都在搞民间借贷,在他们之间形成了残酷的竞争,我们要保持快速发展,就要去研究对手的情况,所以对这些公司都有一个名单和基本情况的掌握,比如,我们要知道其他公司的年息是多少,他们的优势在什么地方,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要不你靠什么去吸引人家过来给你掏钱?”

  这些公司在吸收公众存款时,有没有具体的特定人群?在记者暗访时发现,所有的公司开展业务都没有特定的人群,“只要你把钱拿过来就可以了,并没有针对年龄啊什么的,当然其中还是以老年人居多,因为他们有积累、有钱,很多人都退休了,都有闲钱。同时,他们还有时间。”

  而对于深圳会有如此之多的公司在从事“吸收公众存款”业务,不少人都表示很吃惊:“这些公司哪有资质搞这方面的业务,只有银行才能吸纳存款业务,这是有明确规定的。他们一旦出现问题,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又有谁来承担,最终损失的只有那些投资人。”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深圳开展这些业务的公司吸纳存款的容量十分惊人,不少老人动辄可以投资上百万元,而在“佳大”受访经理则告诉记者说,他们单笔最高吸收的资金是1300万元,已经有五六百人参与了投资。

  显然,在深圳开展这方面业务的公司所吸收或者变相吸收的资金数以亿计,何以能在短时间吸收如此巨额资金,靠的就是他们动辄以25%以上的年息回报,“有的公司还有40%、50%甚至更高的,比如有一家公司的年息回报为108%,把资金放到里面,瞬间都可以翻倍了,能不吸引人吗?”

  “还没有注册公司就开展业务”

  现在深圳的这些公司大多来自于广东省外,这些公司纷纷在深圳开设分支机构,而其中有不少深圳的办事处或者分支机构,还没有取得深圳的注册资质,就已经在开展这方面的业务,可谓十分超前。“既然没有取得深圳当地的公司注册资质,就没有权力开展活动。”一位人士告诉记者说,更何况还是违法的活动。

  在福田区的凤凰大厦里,记者根据投诉者的反映,找到了“大公博物馆”。在记者前去调查之时,这家号称是中国四大民间博物馆的深圳办事处,并没有在深圳注册公司,但根据孙先生的反映说,在8月份,他曾参与了这家分支机构的多个活动,这个公司到处拉着他们,去珠海,到惠州,不少老人都免费参与他们的活动,但都是要老人们去投资,这才是唯一的目的。

  而其他的公司,在刚到深圳不久,仅仅租赁了一个办公场所,所有的公司执照都还在办理之中,但都迫不及待地印发宣传资料,雇用人员,并承诺这是一个高挑战性的职业,但实际上都并非如此。

  一位公司内部人员告诉记者说,这些公司都是分秒必争,他们都在抓紧时间把前期的工作做好,这是很重要的,比如,要设计宣传资料,然后去印刷,都需要时间去做。“更重要的事情还在后面,拉人永远是第一位的事情,只有把人拉进来,才有机会去游说他们,让他们给公司投资。”

  所以,很多公司还没有在深圳完成注册,就已经在开展“吸收公众存款”了,这种现象十分普遍。

  老人成重点“围攻”对象

  而在记者的调查采访中,在深圳,打着各类旗号,纷纷号称自己的公司拥有潜力巨大的项目,他们都向投资人宣称,“不需要考虑太多,把资金放在我们这里才是你明智的选择。”

  尽管他们把老人作为第一选择,但并非所有的老人都可以被忽悠进去。“这种现象现在十分普遍,似乎很多人把这样的事情当做正常的事情,让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市民王长林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企图能这样去获得高息回报发财的人,可能随时会掉到陷阱里面去。

  记者此前调查的所有公司中,在其开展的“吸收公众存款”业务时,几乎都把老人作为重点发展的人群,而在“广东仁化县丹霞佳大农业科技园有限公司”的果地转包协议书中,陈华老人的年龄更是达到了81岁高龄,在其收到宣传单时,他在今年3月3日投资了20万元,而在其后的3月10日、11日,他连续两次投资15万元,3次共投入了50万元,而双方签订的协议时间为20年,在收款收据中,上面写着,“今收到陈华承包农业科技园土地种植款25亩”。而其投资人陈华则将25亩山地委托给该公司进行种植、管理和销售,按照25%的年息回报,他每个月可拿到1万多元的利息报酬。

  在记者对该公司进行暗访调查时,其公司人员说,他们公司是省市重点扶持对象,主要是种植橄榄树和其他水果树,“我们的市场前景很广阔,目前国内的橄榄油都是靠进口,我们要填补这个空白。如果投资给我们20万到50万元,我们每个月除了返回利息之外,还赠送一瓶橄榄油,而50万元以上的投资者则可得到两瓶油。”

  但陈先生的选择却并未得到家人的支持,在记者采访其家属吴女士时,她表示当时他们都反对老人的做法,主要是投资太多,而他们更担心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将会血本无归。“但我们的反对似乎没有很大作用,老人根本听不进去,他们把问题想得很简单。”

  11月21日,记者暗访了位于西湖宾馆内的一家“九州万拓环保有限公司”,在记者当天上午去喝早茶时,除了记者一人外,其余都是老年人。根据记者的观察,这些老人也并非没有顾虑,他们担心这些公司是否会中途“卷款走人”。一位与记者邻座的老人说,她之前投资过一家公司,但根本兑现不了35%的年息回报,最后连资金两万元的本钱都亏进去了。她感慨说,这类公司就是缺乏监控,并且没有什么担保。

  同时,记者在采访“大公博物馆”深圳办事处时,该处的经理说,他们公司“家底”很厚,但由于都是文物,无法在银行抵押贷款,他们正准备在深圳成立一家文物典当行和拍卖行,需要上亿元的资金,因此要“吸收存款”,但他也表示,目前国家对这样的做法都有政策支持。

  但一些老人还是深深怀疑这家号称拥有“5万件藏品”博物馆里陈列的文物藏品有多少是“真品”,而该处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你就按照我们里面“一半真品一半赝品”,更或者只有“十分之一的真品”,那我们的东西按照当时估价是接近17亿的价值,也有一两个亿的文物价值,“我们也跑不了,你不用怕。”

  而该公司声称目前他们正在准备上市,如果这个时候投资,就会在以后有更大收益。一位经理不断催促记者,“没什么好犹豫的,赶紧加入吧。”

  而记者采访这些公司时,相关人员均向记者表示说,他们的做法得到了政策支持,国家鼓励民间借贷,但颇具讽刺的是,他们的做法完全和现行的法律相悖,已经与《商业银行法》中规定不符,完全是“非法所为”,而在其公司的经营执照范围内,也并不存在有“融资或者吸收存款”的项目。

  以“投资入股”为诱饵

  对于这些公司在吸纳存款时并不存在有实物担保,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投资者的担忧。

  在采访中,从事该方面业务的经理丝毫没有掩饰这样的客观事实,深圳融汇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孙经理告诉记者,“这个行业鱼龙混杂,有时候很难分辨真伪,真真假假的事情时有发生。也有一些公司在一夜之间突然消失,毕竟他们的成本很低,只需要租赁一套房子,放几个桌子电话,招一些业务员就可以开展工作,没有什么复杂的。如果一个公司企图诈骗,公司跑了,就难以追讨损失了。”

  因此,由于目前不少公司都是从外省而来,他们在这里设立分支机构,然后利用深圳民间充裕的资金,不少人看重了这个“肥厚”的资源,进来开发拓展“业务”。

  而为了打消这些投资者的顾虑,这些公司不惜花费资金,“飞机来飞机去”地请那些潜在的投资人前往当地免费参观他们的项目,然后顺便去观光旅游。位于山东莱芜的“大公博物馆”,就对投资者发出邀请,不定期地让他们去当地观看他们陈列在展厅里的文物。但问题是,不少人对此并不了解,他们仅仅是走马观花,也有一些老人则对于顺便去附近的泰山观光颇感兴趣。深圳有100多家这类公司同时展开业务,都纷纷使出绝招。

  还有不少公司则以“投资入股”作为诱惑,记者在采访调查融汇通公司时,该公司就以开发甜菊系列饮品项目进行“非法融资”,他们并以此作为抵押,向社会吸纳存款。

  在其投资入股合作合同书中,投资的金额为50万元1股,并只限10股,并以年息24%为回报。而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该公司在深圳非法吸纳存款,然后到东莞进行投资实体项目,当记者致电该公司法人代表崔天佑时,其所有手机均为关机状态,而在其公司的通讯录上,当记者一一致电进行调查时,超过90%的受访者都表示已经离开这个“行业”了,他们说,“很不对劲,很不现实。”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非法融资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