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法治城市创建的先行点惠州: 凸显民意权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9日14:12  民主与法制时报

  创建法治惠州 凸显民意权重

  □梁 诚 庄敬超

  作为广东省法治城市创建的先行点,惠州市依法治市工作的突出表现,得到了广东省委的充分肯定,“惠州经验”在广东省境内被推广。而不久前,在广东省依法治省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中共惠州市委和惠阳区委2个单位,因依法治市工作成绩优异,获评依法治省工作先进单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业斌等5人获评依法治省工作先进个人。

  惠州市,这座拥有17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历来是文人墨客、士宦名流荟萃之地,自古就有“岭南名郡”之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建设取得的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宁静的古城惠州也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

  然而,随着新时期全球化的强大冲击力与信息社会的快速降临,城市经济文化建设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也对惠州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建设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惠民之州,惠州市自1996年把“依法治市、工业立市、科教兴市”作为全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为建设和谐惠州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有效地维护了人民利益和社会和谐。

  狠抓法治工作落实

  惠州是广东省较早展开实践探索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地区之一。依法治市作为惠州社会发展六大战略之一,把依法治市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有机统一起来,这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惠州市全面推进法治进程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在实践中,惠州市委依据依法治市这一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与时俱进,结合新时期的不同任务要求,对依法治市进行全局规划部署和阶段性调整,再根据当年依法治市工作要点狠抓法治建设工作的贯彻落实。工作中积极加强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市委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依法治市工作领导机构。制定领导小组议事规则,明确各级单位工作职责,促进各项任务有效落实。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能力,注重依法规范权力的行使,坚持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司法公正,加大执法监督,加强督促检查。

  同时,抓紧制定、实施法治惠州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健全依法治市工作体制和机制,努力实现执法、司法、守法、监督等各方面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通过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司法机关等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合力整体推进,保障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促进法治政府建设,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和参与法治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逐步形成了党委统揽全局,各方积极推进,狠抓贯彻落实的良好依法治市工作格局。

  健全考评工作机制

  建立完善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和加强机构队伍建设,是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的根本保障。在全面推进机制体制创新上,惠州大胆先行先试,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县(区)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办法、县(区)党委、政府正职责任考核评价办法、市直部门正职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办法“三个考评办法”中,率先将民主法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列为重要考核内容,积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明确工作责任,有效促进领导干部依法执政能力的提高,强化建设“惠民之州”的制度保障。

  在加强基层依法治理方面,为进一步规范依法治镇(乡)工作,巩固依法治市工作基础,保障依法治镇工作指导纲要的有效落实,惠州市先后于2005年、2006年出台了《惠州市依法治镇(乡)工作指导纲要》和《惠州市依法治镇(乡)工作考核验收标准(试行)》。同时,将依法治镇工作中的组织领导、依法行政、普法教育、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经济社会发展等6个方面内容量化为29项具体指标,成为指导依法治镇工作的基本标准。

  然后,各县(区)根据考核验收办法规定,通过听取工作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检查审阅档案材料、问卷调查、组织评估等方式方法对各镇(乡、街道)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切实加强对依法治镇工作的组织领导,大力推进依法治镇工作,顺利完成了两次依法治镇(乡)考核验收工作,将法治量化考评工作延伸到县、镇、村,形成了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有效提升了依法治镇(乡)工作整体水平,大大促进了全市各镇(乡、街道)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把依法治理工作落实到基层、提升了惠州依法治理的整体水平,夯实了惠民之州的法治基础。

  完善矛盾排解机制

  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各种矛盾纠纷凸显,社会矛盾纠纷不仅数量大,而且呈现类型多元化趋势,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深入推进大调解工作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是推动科学发展、服务和保障民生的需要,更是推动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平安惠州建设水平的需要。

  面对复杂的矛盾纠纷和严峻的维稳形势,惠州市加强大调解工作绩效考核,在实践中,不断强化信访工作,健全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和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行了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信访维稳工作考核责任制,签订市、县(区)、镇(乡、街道)三级《信访维稳工作考核责任书》。建立各级领导联动接访日制度,保证民意诉求渠道畅通,尊重群众意愿解决合理诉求,群众合理利益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结果”。

  同时不断完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大调解工作合力,各种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形成“党政领导,综治牵头,司法主办,部门参与,联合调处”五管齐下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在全市乡镇(街道、林场)、村(社区)和规模较大企业建立了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等,多层次、多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的表达权,基层综治调解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作为广东省最早推行网络问政的城市之一,惠州市荣获了首个“广东网络问政年度城市”称号。惠州市委于2008年开办“惠民在线”论坛,开始实施网络问政,几年的实践表明,这一网络问政平台有效促进了党委、政府与群众的直接沟通,保障了民众的执行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拓展了社会监督的广度,促进了党风政风好转,推动了执法机关公正司法、文明执法。而

  “行风热线”、“万众评公务”等社会公众参与品牌的成功打造,促进市民积极参与政策决策,切实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最大限度畅通了群众监督、诉求渠道,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惠州市人民矛盾纠纷“大调解”经验在全省推广。

  推“四民主”工作法

  针对当前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惠州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方法,树惠民理念,壮惠民实力,拓惠民内涵,求惠民实效。先后三次,惠州市荣获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称号,并成功摘得2005-2008年度“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金牌。

  首先,为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不断创新,进一步完善新型基层治理机制。2007年,全市总结推广了广东龙门县的“四民主”工作法,即民主提事、民主决事、民主理事、民主监事,进一步规范村级议事决策监督程序,积极有效地扩大了基层民主。目前,全市共有4个村被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36个村被授予“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今年6月,广东省委将推广“四民主”工作法,作为完善村(居)民自治机制的内容列入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之中,并且在全省推广。在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中,惠州成效显著。

  其次,建立严打和日常治理并举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点打击有组织犯罪、黑恶势力犯罪、杀人、涉枪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以及“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确保社会平安稳定,推行“两抢一盗”警情天天报制度,让百姓更便捷地了解全市社会治安情况。 同时,在全市各镇(街道)1237个村(社区)全部建立了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

  加大法治惠民工程

  创建法治城市、法治县(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更加注重创建过程,注重创建实效。

  根据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创建法治城市法治县(区)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的意见》和《惠州市创建法治城市、法治县(区)工作(2009—2011年)实施方案》,明确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阶段性目标、工作任务、创建的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等。力争到2011年底,全市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法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今年5月,惠州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惠州市2010年法治创建工作方案》,从今年开始实施法治惠民工程,作为法治创建工作的突破口。老百姓关心的法治建设突出问题,将通过法治惠民工程的形式加以实施解决。为确保法治惠民工程得以落实,明确了责任单位和检查工作措施,要求市直各部门紧扣各自职能,抓好法治实事,围绕破解不适应科学发展的问题、职能发挥不好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制订具体的解决实施方案,建立落实工作责任的长效机制。

  将法治惠民工程在《惠州日报》等媒体上进行公布,务求实效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建立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法治惠州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创办惠州法治网以及开展多种专题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公民法律素质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全社会形成了浓厚的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法治氛围。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机制体制创新,各单位纷纷结合自身工作,制订符合本部门实际的实施办法或细则,整体推进法治创建工作有效开展,为建设科学发展“惠民之州”提供了长效制度保障。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法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