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制度的一个最大缺陷,是缺少一个覆盖所有政府收支、不存在任何游离于预算之外的完整统一的公共预算。预算游离于人民的监督,成为少数领导人和财政部门负责人掌握的机密。
用预算民主扼住政府权力的“笼头”
□邓聿文
在很多地方,第二财政早已超过第一财政,这已是公开的秘密。但土地财政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各类研究机构的结论不尽相同,有的说占到三分之一,有的说是三分之二,还有的说是五分之四。以浙江义乌为例,土地财政占财政总收入的95%以上。(法讯网11月26日)
如果人们“有幸”目睹浙江义乌北苑街道办事处的办公大楼——现在变为义乌市政府5号楼,定会为其豪华壮观惊叹不已。一个小小的街道办事处,怎么建得起并能被上级政府通过建这样奢华的办公大楼?答案就在于,这一切都是违规的。办公大楼违规扣减企业用地超建,所需资金也违规来自于土地收入。大楼及其配套设施,共耗资1.4亿元,而此前有媒体报道说,大楼整体项目共耗资2.16亿元。即使按1.4亿元,就算把北苑街道办一年的预算收入都用来建大楼,也不够。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土地出让收入作为预算外收入,是不能用来兴建政府楼堂馆所的。即使按照如今通行的“潜规则”,土地出让金可挪用来建办公大楼,考察北苑街道办的土地收入来源,其手段亦不光彩。根据报道,北苑街道办把大量的工业用地转化成商业用地,利用下属的几家投资、地产公司私设小金库,使数以十亿计的巨额资金游离于监管之外。北苑街道办现有四家公司,其业务是经营辖区内的土地和物业,“办政府不能办的事”。简言之,用举报者的说法,是“为政府洗钱”。一个有力的证据是,经过四家公司的土地运作,北苑街道办在2004年至2006年短短的3年间,拥有预算外收入14.56亿元,而同期的预算外支出是12.13亿元,是预算内资金的18倍以上。但是,四家公司的资产状况却连年“资不抵债”,由此来看,的确难逃洗钱嫌疑。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地方屡屡上演强拆和自焚的惨剧,根源来自于政府的发展冲动。在一些官员的认识里,只要发展,就必须拆迁。现在的问题是,尽管科学发展观倡导了多年,但对于政府及其官员的过大权力,却难有有效的实质性的约束办法。此种情形下,一个可替代的事实也是必须的选择,是在财政体制特别是预算变革上做文章,建立和完善预算体制,实现预算民主。
中国财政制度的一个最大缺陷,是缺少一个覆盖所有政府收支、不存在任何游离于预算之外的完整统一的公共预算。我们还存在一个不受预算法制约的庞大的预算外收入,甚至在一些地方,预算外收入不只一层。预算游离于人民的监督,也游离于政府审计部门的监督,成为仅少数领导人和财政部门负责人掌握的机密,这就不单使得腐败有机可乘,而且还严重影响到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人民的福利。就像义乌北苑街道办一样,将土地收入不是用于民生急需的地方,而是用来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盖大楼、建住宅。这种一级政府的集体腐败,因为人人有份,不像个体或小圈子腐败一样能够得到查处。因为它的涉及面很广,在地方治理还依赖他们的情况下,上级政府是不会有过大动作的,充其量是将违规建筑没收拍卖,不会有对人员的处理。
而实现预算民主,将能有效克服此种个人和集体的腐败。实践也已证明,预算民主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能够规范政府行为,推进依法治国在理财系统中的贯彻落实;二是可以提高政府资金的管理使用效率;三是能减少腐败的滋生,使政府和财税工作人员真正归位到为民服务的宗旨上来;四可以理财的民主化推动整个社会的民主化。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建立和确保预算民主,重点和实质是加强人大对政府预算编制、执行情况的实质性审查和批准,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民主参与程度,使预算的编制、审批和监督成为一个民主的、公共参与的过程。
相对党政领导体制的改革和政治民主化的复杂与敏感,预算体制的改革和民主化可能是现阶段社会震荡最小的民主改革,但效果又是最实在的,因而,具备政府和民间都接受的可能性。事实上,近年来,国家在推进预算民主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有些进步,但速度还是很慢。面对地方政府在土地诱惑前越来越多的违法冲动和乱作为,必须强调,是时候加快建设预算的民主化了。
(作者为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