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房票” 炒楼花 “接力贷” 假离婚
“投机军团”对抗“二次调控”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袁旻
今年以来,我国政府对各地房价上涨过快的现象高度重视。4月17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坚决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这就是民间所说的“新国十条”。9月29日,面对仍然加速上涨的房价,政府出台“最新国五条”,要求部分地区停止向购买第二或第三套住房的购房者提供贷款;购房首付款的比例提升至30%;沿海个别城市要限制购买第二套房;各级政府要严厉打击房地产市场炒作风气……这一新政迅即被房地产界冠以“二次调控”之名。然而,新政实施两个月后,各地房价仍在上涨。有数据显示,10月,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房价还在提高。其中,上海商品住宅的价格环比上升了3.1%,已连续上涨4个月。二三线城市如呼和浩特、郑州、合肥等地的房价更是一路飘红。
“二次调控”为何难以抑制房价上涨之势?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调查发现,这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结果。
卖“房票”、炒楼花
“二次调控”之后,浙江省房价涨势最迅猛的不是杭州、温州这些大城市,而是名不见经传的台州。因为这里是“房票”的天堂。
“房票”原本是指一些居民因房屋被拆迁或政策限制而获得的购房优惠资格。但在台州,一些商品房也有了“房票”。那些拥有商品房“房票”的人,往往是一些管理部门的人员或其关系户——开发商为了与他们搞好关系,将好的房源留给他们。这些人通过倒卖“房票”的方式,将手头的房源转卖给购房者。
来自四川的小范最近就受到了“房票”的困扰。2005年,小范来到台州,在一家电子企业做销售工作。由于勤劳能干,他很快就当上了部门经理,工资涨了不少。最近,他把老婆孩子从四川接了过来,准备在台州买房定居。他打听到位于台州市中心地段的某花园小区近期就要开盘,价格属于比较适中的6500元/平方米。开盘当天,小范一大早就去排队,可售楼小姐却告诉他:“对不起,我们的房子已经卖完了。”就在小范遗憾地准备离开时,一个房产中介公司的人走过来问:“你是想买这里的房子吗?我们店里有,跟我来。”半信半疑的小范跟着那人来到一家房产经纪连锁店内,看到墙上赫然写着:“××花园小区,二手房,均价7200元/平方米,加5万得‘房票’。”小范一头雾水:为什么新房变成了二手房,价格也涨了不少?中介公司的人解释说:“这个楼盘的开发商早就把它卖给别人了。现在买它的人又要卖出去。你们只要买下这个房主的‘房票’,就可以直接买到房子。要不然,像这样好的小区,你不托关系是根本买不到的。”看到小范半信半疑,中介拿出很多售楼合同和“房票”说:“你去打听一下就知道了,‘房票’是很普遍的,没有什么风险。你买了‘房票’,我们负责到房管部门给你过户就可以了。”
“房票”的流行,让人想起了曾经“红极一时”的“炒楼花”现象。“楼花”一词源于香港,是指尚未竣工的商品房在施工阶段(完工25%以上)就被推向市场进行销售。“炒楼花”则是指买房者只需在前期支付一小部分订金或首付款就可以预定房源,然后等到房价上涨后再高价卖给别人,从中赚取差价。2005年政府明令禁止这种公开的炒房行为后,“炒楼花”现象一度大为减少。但最近,它似乎正在“死灰复燃”。
张先生是安徽合肥人,在本地做汽配生意。最近,有了闲钱的他准备去买两套房产。一天,他进入某大型中介公司的门店后,销售人员首先就问:“您是自住,还是炒房?”听张先生说自己“手头有点闲钱”,对方马上向他推荐某楼盘一种建筑面积为70多平方米的小户型。“投资的话,我们推荐您买这种房,成本小,容易转手。”可当张先生准备买下时,对方又说,那个楼盘现在已经没有对外卖的房子,“早就被一家公司通过内部认购买光了。很多认购成功的人实际上不需要这个房子,会拿出来卖。那家公司规定,谁想在半年内转让,交纳7万元的手续费后就可以更改户名……这个不能讨价还价。我可以告诉您,这种内部认购的房子,一开盘肯定是要猛涨价的。”张先生被说动了,立刻买了两套。“炒楼花”现象在合肥等城市“复苏”,毫无疑问助推了“楼市火爆”的假象,直接推高了房价。
“接力贷”、假离婚
除了中介,银行也是高房价的推手之一。“二次调控”规定:居民购买第二套住宅的首付款,要达到总房款的五成,贷款利率则升至基准利率的1.1倍。这一政策的最直接目的就是通过收紧信贷来打击炒房行为。然而,在“接力贷”出现后,这一政策效用全无。
所谓“接力贷”,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放宽贷款条件的行为,主要表现为老人贷款购房,子女负责还贷,两代人“接力”买房。这样,子女作为实际购房人,依旧可以享受首套房贷款的优惠。据记者调查,推行“接力贷”的,主要是一些大城市的商业银行。刚刚结婚不久的李小姐在湖北武汉某国企工作。不久前,她将父母从老家接到了武汉。她和丈夫本想给两位老人再买一套房,但“二次调控”政策出台后,一家四口只好挤在一起住。最后,还是丈夫想了一个“好办法”:“农业银行最近推出了一款‘接力贷’产品,可以用你父母的名义买房,子女只是作为共同还款人,最长可贷70年。”根据丈夫的建议,李小姐果然让父母“贷款”买了一套新房——享受的自然是首套房贷款条件。
最近,南方的一些城市还出现了针对第三套房的“转移贷”。据深圳某商业银行的内部人士透露,尽管“二次调控”明令禁止银行为居民购买第三套住房提供贷款。但这些银行可以先收取购房者一定的手续费,然后向购房人提供购房所需的全额款项,让其一次性付款买房,取得房产证后,再把证件放在银行办理抵押贷款手续。这就是所谓的“转移贷”。
“假离婚”则是购房者自己想出的一种对抗“二次调控”的办法。广州的肖先生已经用自己和妻子的名义买了两套房,并通过高价出售赚了不少钱。广州市出台“拥有广州本地户籍的家庭限新购一套房”的规定后,他和妻子最近办理了协议离婚手续,然后又各买了一套新房。一个月后,两人复婚,家庭住房自然变成了两套。类似的“假离婚”现象还带动了办假证的生意。据记者调查,如今,在南方的某些城市,想买房的人花几千元就可以得到一本“像样的离婚证明”——银行不会去民政部门核实。
房价难题难以破解?
对于上述五花八门的现象,有专家认为,这堪称一场“投机军团”与中央政府之间的“战争”。而组成“投机军团”的,是一些房地产商、银行、中介公司、炒房人等——那些想靠高房价大赚其钱的人。
“二次调控”政策刚出台时,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曾对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说:“现在说调控政策的效果为时尚早,政策出台之后,地方会有地方的对策,关键在于如何真正落实政策。”
如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成了对“二次调控”效果最贴切的描述——房地产开发商、银行、中介、买房者,都在想办法规避限制,而一些地方的房管部门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人形象地比喻说,现在的中国楼市,早已有了超强的对抗国家调控政策的“免疫力”。这将使居高不下的房价仍然像不治之症一样继续困扰政府和百姓。
那么,房价何时才能趋于理性呢?不少专家认为,我国房价不断上涨的主因是供需矛盾突出,刚性需求旺盛。“二次调控”等政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经济学专家李稻葵就说:“要稳定房价,关键还是政府要推行保障性住房和公共廉租房,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问题。”当大部分人都有房可住的时候,围绕楼市出现的种种投机、丑恶、不公平现象自然会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