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劳动力市场角色地位转变 农村就业系结构性变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30日13:24  中国社会科学报

  劳动力市场的角色和地位进一步凸显

  作者:王德文 

  按照就业优先原则,通过对财政、投资和产业等政策建立保障就业机制,把就业问题纳入政策形成和执行过程之中,树立就业友好型的宏观经济政策。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农业就业数量和比例持续下降,这是一个规律性变化。在户籍制度改革推动下,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和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在迈向中高收入水平发展阶段,经济追赶和地区竞争将导致流动格局发生改变。

  农村就业发生结构性变化

  随着城市化发展、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加快,劳动力市场的角色和地位进一步凸显,农村劳动力就业表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农业就业数量和就业比例持续下降。农业就业数量“十五”期间减少了2073万人,“十一五”期间减少幅度更大,2005—2009年,农业就业数量减少3316万人。在绝对数量减少的同时,在全部劳动力中,农业就业比例从1991年的59.7%下降到2008年的39.6%,减少了2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2002年以来的下降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以上。“十二五”期间,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下,农业就业数量和比例将继续下降。

  二是农村劳动力通过迁移就业和农村内部非农就业,就业渠道不断向多元化发展。2000—2009年,农村迁移劳动力从7849万上升到1.45亿,占农村劳动力就业数量比例从16.0%上升到31.0%。1991—2008年,从事家庭经营人数由3.67亿下降到2.69亿,减少了将近1亿人。同期,乡镇企业就业数量从9609亿上升到1.55亿,个人和私营企业就业人数有较大幅度上升。

  三是就业工资水平上升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提高。随着劳动力需求上升和可供转移的剩余劳动力数量减少,农业工资和农民工工资大幅度上升。2001—2007年,农村长期雇工月平均工资从562元上升到920元,与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不断逼近。2001—2009年,农民工工资水平从644元上升到1417元,保持了与城镇职工工资同步增长速度。

  四是地区竞争带来劳动力流动格局的新变化。2008年以前,农村劳动力流动持续向东部地区集中,但2009年流动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流向东部地区比例从2008年的71.1%下降到62.6%,下降了8.5个百分点。这似乎与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巧合。但从2003年以来,在中央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的情况下,中西部地区经济在速度上超过东部地区。随着大量非农就业机会在这些地区被创造出来,带来了地区之间对劳动力资源的竞争,使得上述新变化极有可能演变为一种新趋势。

  推动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一体化

  “十二五”期间,政策安排需要考虑在统筹城乡就业的思路指导下,按照就业优先原则,安排宏观经济政策,通过对财政、投资和产业等政策建立保障就业机制,把就业问题纳入政策形成和执行过程之中,树立就业友好型的宏观经济政策。通过把统筹城乡就业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制定相应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政策。在现有改革的基础上,加快建立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

  从农村角度看,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迁移,并没有对农业产出和效率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农业劳动力的年龄、性别和受教育水平、技能水平等方面的变化需要引起关注。随着青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迁移,农业就业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女性化和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等因素,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都提出了挑战。培养具有现代农业知识的新型农民和建立适应农业发展需要的科技推广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是降低社会经济转型和人口转型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影响的根本途径。

  新生代农民工的迁移特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国家统计局的监测资料表明,在2009年外出农民工中,25岁以下的占41.6%,26—30岁的占20%,31—40岁的占22.3%,40岁以上的只占16.1%。外出农民工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4.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3.5%。60%以上的外出农民工集中在大中城市就业。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属于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劳动力,文化程度较高,不熟悉农业生产活动,不愿意在农村务农和生活,更加倾向于选择城市生活,这样,即使城市劳动力市场受到就业冲击,他(她)们仍然会选择流入城市寻找就业和发展机会。

  随着人口迁移和城市化发展,大量农民转变为市民。对于他们来讲,就业问题是首要问题,也是最好的个人收入保障问题。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是促进其就业的重要基础。目前,各级政府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农民工培训项目。但是,这些项目往往资金和管理分散,在方式上以供方培训为主,培训质量和效率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加强培训资源整体和管理一体化,引入以需求为主的培训方式,将有助于提供培训资源的使用效果,有助于促进农民工技能提高和实现就业。

  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就业信息和服务平台,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信息服务、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加大就业技能和素质培训;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财政投入;在培训资源扩大的情况下,整合培训资源,评估并确立有效的培训方式,提高资源效率和培训效果;以需求为导向,加大对新成长劳动力、农民和新一代农民工进行培训。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德文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劳动力市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